收藏家秘而不宣,一个即将爆发的康熙青花收藏品种
康熙青花的胎大多重,略感压手,器物圈足底部,常见柴窑烧制形成的棕眼 和点状沉积。器物圈足常见敦厚滚圆状。
康熙青花采用“分水”法将青钴料调制成不同的浓度,因此可以绘制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层次感鲜明,最 高能达到7至9层。
清代时期,青花瓷器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 室,下普及于民间,外销于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制瓷历史上的又一高峰。流传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它们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为世人再现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青花瓷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元、明以及“清三代”的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纵观近几年青花瓷的漂亮的成 交记录,此时期的传世上品皆以高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古瓷专场上抢尽风头,频频出现高价成 交。
在青花料的使用上,康熙时期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江产低铁低锰的青花料。而浙料的采用始于明万历时期,但由于早期对浙料的加工采用落后的水沉法,青花料提纯度不及后来采用的煅烧法。因此明末清初时期所用青花料中氧化钴含量低于康熙时所用青花料而青花色泽不及康熙时期娇翠。
康熙民窑青花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国产青料,制瓷工匠纯熟的掌握了这两种青料的呈色技术,烧制出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发色效果,青翠明快、赏心悦目。尤其是康熙青花瓷上常见的山水图案装饰题材,其成就最能代表康熙青花的艺术风格。
中期。一般指康熙十九年以后到四十年之间的这段时间,也是康熙青花最繁荣的时期。御窑厂的烧造较前期有显著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朝廷亲派督窑官驻厂管理,中期青花瓷的烧造,形制千变万化,仅盘碗类就有30余种。青花的色泽由于采用云南的珠明料与上等浙料而青翠鲜丽。釉面也由原先的泛青、带有黑棕色的小斑点而变得洁白纯净,露胎处火石红现象逐渐消失。凡圈足处不再斜削一刀粘满沙粒而显现出细润、滚圆的圈足、足部多经过细心的修整,光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