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⑤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九)山村趣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外婆的小山村里长到了七岁,在外婆的呵护陪伴下到了上学的年龄。
外婆小时候家里穷,一辈子没上过一天学,她说自己是个睁眼瞎,一个字都不认识,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出来。
生产队里分粮食,粮食堆上要贴上户主的名字,一次外公不在家,队里分了几斤芝麻,外婆去打麦场里领,可她找不到哪是自家的。
外婆是第一个来的,场里只有分芝麻的队长、会计、保管三个人。这三个都是年轻后生,按辈分他们都叫外婆婶子的。
外公是根独苗,但在近门宗族里却排行老九,因此,人们见了外婆就喊她九嫂,九娘、九婶、九奶,村子里没有人知道外婆的名字叫什么。
其实,外婆在娘家时是有一个名字的,叫李桂香。但那时候女人们的地位低下,到了丈夫家就几乎很少叫闺名了,姓张的就叫张氏、姓李的就叫李氏。续家谱时是这样,去世埋在坟墓里,墓碑上刻的仍然是张氏、李氏。这就是那个时代女人们的命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听天由命,一点也由不得自己。
生产队会计赵二麻子平时爱开玩笑,看见外婆进了场,他知道外婆不识字,肯定找不到那是她家的芝麻,就笑眯眯地跑过去,在外婆家那堆贴有外公名字的白纸条上,画了一只老公鸡。
外婆到了场里,东瞅瞅,西瞅瞅在场上转了几圈子,就是找不到那堆芝麻是她家的。以前生产队里分东西,都是外公来领的,外公也没上过学,但他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分粮食或分其它什么东西时,外婆总是跟在外公后边取,外公说哪堆是他家的,外婆就去那堆拿。今天临到她独自上场,麻烦就来了,白纸黑字写得再清楚,可惜她是个睁眼瞎。
没有办法了,外婆就找会计问,她说:“二麻侄子,哪堆芝麻是我家的?”
赵二麻子一本正经地说:“九婶,芝麻堆上有条子,条子上有名字,你自己去找吧。”
外婆说:“去你老丈母那个脚,你不知道九婶是个睁眼瞎?”
外婆有时也幽默,特别是一些晚辈和她开玩笑或是惹他生了气,她总爱骂“去你老丈母那个脚”。有时我让外婆开心了,或是惹她生了气,她也会这样骂我。
我问她:“外婆,啥是老丈母?”
外婆哈哈大笑,“老丈母就是老丈母,是你媳妇她娘。”
我说:“外婆,媳妇是谁?”
外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捏了捏我的脸蛋说:“傻瓜蛋子,媳妇就是媳妇,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看着我依然好奇的模样,外婆的笑声更响了。
赵二麻子故意卖乖,讨好地对外婆说:“九婶,我知道您老不识字,怕您找不着,就给您老的芝麻堆上做了个记号。”
外婆说;“啥记号?”
赵二麻子说:“老公鸡,您该认识吧?”
外婆嘻嘻一笑说:“你娃子笑话你婶子哩,不识字我还能不认识老公鸡?老母鸡俺也认识。”
说完,自个儿也笑了起来。
赵二麻子说:“那你就去场里找,那个芝麻堆上的白条子上有个老公鸡就是你家的。”
外婆笑呵呵地走开了,果然找到了她家的芝麻堆。芝麻找到了,但她想了想,心里似乎有点窝气,冲着赵二麻子直骂娘:“二麻子,俺是老公鸡,你爹是老母鸡。”
哈哈哈哈……
赵二麻子笑得快岔了气。
自此以后,生产队里分东西,赵二麻子都要在外公的名字旁多画一个老公鸡,免得外婆来了再找他麻烦。外公从此又多了一个绰号,平辈们背地里叫他“公鸡九哥”,晚辈们叫他“公鸡九伯,公鸡九叔,公鸡九爷”。
外公脾气好,管它公鸡母鸡的,根本不去理会,外婆却气得慌,看见一次,骂赵二麻子一次,但也没办法,那一次不见了老公鸡,她就找不到自家的东西。
(十)王老庄上学记
外婆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一到上学的年龄,她就催促我赶紧去上学,把我送到了离家六里地的王老庄学校。
王老庄学校是当时的公社里办的一个公家学校,学校里有二十多间破草房,天下雨的时候,房子里漏雨,老师们要拿脸盆去接水。
学校有十几个老师,小学和初中混在一起,学生们都是来自附近村子里的农家子弟,开设有小学一至五年级,初中一至二年级的课程。每个班有三十多个学生,算起来有二百多人。
王老庄是附近山区里比较大的一个庄子,四面环山,但村子里的地势却平坦,村里边住的人口多,是当时的王老庄大队部所在地。
从前,村子的四周筑有土寨墙,主要是防土匪的,那些年月里兵荒马乱,山里土匪多,成天进村干坏事。建了寨墙后,村里的青壮年每天晚上轮流到寨墙上去打更,土匪一来,就哐哐哐地敲锣,听到锣声响,年轻人就带上土枪、土炮、梭镖、长矛上寨墙护村子,最让土匪们害怕的是寨门和寨墙的重要部位都筑了土炮楼,没有钢枪钢炮的小杆子土匪是轻易不敢进寨的。
解放后土匪被剿灭了,寨墙便没有了用场,坍塌得不成样子,但远远望去,仍像一座废弃的城堡,我就是在这个破寨子里上完了五年小学。
那时候的功课很简单,小学只开有语文,算数,音乐,美术,劳动、体育几门功课。由于山高路陡,小学没有早自习和晚自习,上午三节课,下午二节课。教材也很简单,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作业。所以,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在玩耍,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压力。
下课和放学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女孩子们抓石子,踢毽子,蹦房,男孩子们打陀螺,推铁圈,叨鸡。
以前是一个村子里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上了学是几个村子里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人多了,是非也就多起来,骂架、打架是常有的事。
男娃们好起来形影不离,但一言不合就摔跟头、打架,女娃们常常为争一个好看的小石子几天不搭腔。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外号叫“孙猴子”的家伙,瘦高瘦高的,整天上蹿下跳地像只小猴子。这家伙喜欢学孙悟空耍棍子,由于他姓孙,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孙猴子”。
一次下课后,“孙猴子”又在那里耍棍子,虽然耍得难看,但大家都喜欢看热闹,就站在旁边看他耍。看着,看着,“孙猴子”一棍子打到了我腿上,我哪里肯饶了他,捡起一块小石头就朝他砸去。
石头正巧砸在“孙猴子”的裤裆里,这一下惹恼了他,抡起棍子就朝我打过来,我起身就跑,“孙猴子”在后边追。
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看见“孙猴子”拿着棍子撵我,立刻冲出来截住他,“疤瘌眼”“老板球”“黑蛋”“闷葫芦”“小樱桃”都不依了,一齐冲了过来,夺下了“孙猴子”的棍子,并把他揍了一顿。
“疤瘌眼”是我们的孩子头,别看他有时也欺负我们,但若遇到外村的孩子欺负我们时,那可是不行的,他会拼命去保护,甚至去打架。这家伙长得比学校里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大结实,打架下手狠,敢硬拼,所以在我们的班级里,没有那个学生敢惹他。
夺了“孙猴子”的棍子,“疤瘌眼”又给了他一拳,这一下“孙猴子”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们也不依了,冲过来就和我们打了起来。
那时,一个小山村就是一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里基本上都是些同姓的族人。人虽穷,但队里的人却抱团得很,大队下来任务,生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争先进,扛红旗,一张奖状,一个大红花就能让人无比自豪。河里涨大水破了堤坝,队长一敲钟,人们会自觉的摘下自家的门板堵洪水。谁要是摘了集体的辣椒、茄子、偷了玉米、拔了萝卜,一个小学生看见了,就会跑到生产队里去报告。起房盖屋等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人帮忙,大家也都是互帮互助,从不要一分钱,顶多抽支烟,管顿饭。
外婆村子里的仓房屋门前有一颗大榆树,树上有许多喜鹊窝,老鸹窝、马蜂窝,更有一口大钟,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队长就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会立刻丢下饭碗,丢下手里任何要紧的事,飞快地集合到大树下。平时没有什么大事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全村人的饭场,每到吃饭的时候,大人小孩们都爱端着饭碗聚到这里来吃饭,一边吃,一边谈论着一些开心的事。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趁吃饭的时候给大伙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抬杠抬得面红耳赤,说笑话、猜谜语逗得人欢天喜地。一些爱和嫂子们开玩笑的人,会被嫂子端着饭碗撵得满场子跑。尽管那时大家都很穷,每家每户吃着几乎是一样的红薯饭,但那其乐融融的饭场里却充满了欢乐和开心。谁家偶尔抄了点好吃的菜,吃饭时会端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给我夹一筷头子油水稍大一点的萝卜丝,我给你碗里丢一块儿炕焦了的辣椒饼,那个亲热劲,就像一家人。
两个邻村的小学生打群架,早有同学飞跑着报告了老师和校长。校长大喝一声,扬言要开除人,这才平息了这场“战斗”。
放学后外婆听说了这件事,可把她吓坏了,掀起衣服把我浑身上下看个遍,没有发现伤着那里,这才放了心。可她气难消,就把我骂了一顿。即责怪又心疼地说:“小五啊,你都三年级的学生了,咋还这么不懂事,你教我怎么放心啊。”
我感到很委屈,反驳道:“不是我找事,是孙猴子先打我的,不信你到学校里问问去。”
第二天,外婆还真跑到到学校里问情况,同学们都说不是我的错,是“孙猴子”故意找我事。
外婆弄清情况后,心里气不过,就找校长去论理。
进了校长门,外婆开口就说:“你这校长咋当哩,教出来的学生打群架,要是把我外孙打坏了,我可饶不了你。”校长满脸赔着笑,又倒茶又道歉,搬个凳子让外婆坐。外婆不理会他,气呼呼地站在那里讨说法。
校长早已调查了事情的原因,他心里已经有数了,见外婆找上了门,知道不给她一个说法过不了关。但小学生们打架是常见事,他见得太多了,处理的也太多了,什么样的家长他没见过。
校长怕外婆麻缠不论理,吵起来造成不好影响,皱了皱眉,计上心来。外婆的话音刚落,校长立刻收了笑容,理了理头发,摆出校长的威严架势吓唬外婆说:“事情我已经弄清了,不管谁先动的手,打架就是犯校规,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一会儿学校开大会,两个学生都开除!”
校长这一招也够灵的,一下子就把外婆吓着了,一听说为这件事要开除人,外婆立刻焉了下去,不争不吵了,转过来陪着笑脸向校长赔不是。外婆说:“校长啊,都是我的错,我回家好好管教我孙子,你大人不跟小人怪,可千万别开除我孙子啊!”
看到外婆服了软,校长心里偷着乐,但却不敢笑出声,依旧十分严肃地说:“念起你这么大岁数了来为他求情,孩子回去后要好好教育,像这样的事情以后决不能再犯,这次看在您老的面子上就饶了他,下次再遇到,谁说也不行。”
外婆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学校。
后来,校长又让人捎信把“孙猴子”的母亲也叫到学校里,用同样的方法“收拾”了她。自此后,孙猴子扔掉了“金箍棒”,安分老实起来。外婆更害怕校长把我开除了没学上,上不了学就会和她一样是个睁眼瞎,那可就事大了,便对我不放心起来,生怕再出现第二次,整天提心吊胆的。
但每天都这样担惊受怕也不是办法,外婆便决定接送我去上学,自此以后,她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跑好几里山路接送我。在那个年代,孩子们上学是没有人接送的,上学的时候一个村子里的孩子结队而去,放学时又结队而回。外婆是村子里,也是我们这个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接送学生的家长。
就这样,外婆把我从小学三年级一直接送到小学毕业。那时,外婆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
一个老太太每天要来回走那么远的山路,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劲。可那时年龄小,不知道心疼人,偶尔外婆接我时来晚了,我还冲她怄气,一路上噘着嘴不和她说一句话,外婆却从不见怪,总是笑眯眯地牵着我的手。(未完待续)
--End--
审稿:张简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党栋,男,笔名一凡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短篇小说》、《丑小鸭》、《山东文学》、《故事会》、《鸭绿江》、《参花》《青年文学家》、《唐山文学》、《散文》、《奔流》《北方文学》等刊物及报纸发表文学作品150余篇。出版有随笔集《和你没商量》、《青青校园》、散文集《我和我的村庄》,长篇小说《追梦》、《足疗》、《村魂》等文学作品。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④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②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党栋  |  槐叶情
散文界 | 党栋:永不凋谢的花朵
党栋  |  故乡
党栋  |  平民二月河
党栋  |  桂花吟
党栋  |  三伯
党栋:拥抱冬天
读篇好散文|夜行秋雨中
作家专栏 | 党栋 :村魂(26——29 大结局 )(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25)
作家专栏 | 党栋 | 足疗(32,33  大结局——小说连载)(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31)
张勇 | 村魂之呐喊与寻绎 ——党栋长篇小说《村魂》赏析

(0)

相关推荐

  • 《我在乡村度过的童年》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人老了真的很无奈,头发白了头发稀了,不经意间脑门上又添了几处老年斑,看到小区楼下那些欢蹦乱跳的小孩子他们在小广 ...

  • 清明祭外公外婆

    ​ 外公(1899-1971)外婆(1906-1980)本来无儿无女,人到中年收养了我的母亲,辛辛苦苦把母亲养大成人.操劳一生无怨无悔,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这个家,直到去世也没有享受一天的好日子.二零 ...

  • 张凯 | 我的外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公的生日是农历的8.28,阳历那年是9.28.他是一个淳朴且地道的农民,原来年轻时在机站工作过,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在农村还算不错.在当时也算是个"小康之家". ...

  • 【散文】外婆留下的美好回忆   | 徐亚亚

    文|徐亚亚 外婆您和我没有血缘关系(我的外婆是奶奶的弟妹,我妈妈是奶奶的养女),因几代人的情感交织,您是我心中最好的外婆,我成了您施爱的心肝.您和我一路走来,给我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外婆您长得很美 ...

  • 农村的“观花婆婆”

    诡局 昨天 小时候乡下放电影,都是选在晚上,用两根较长木棒,撑起一张白布,电影就投在白布上,当时从城里来的人叫白布"银幕",我们叫白布"挡子".一般是一年一个生 ...

  • 散文||母亲的酸甜苦辣

    母亲的酸甜苦辣 陈红姐||福建 按照家乡风俗,每年农历七月的中元节左右,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先人送供品和纸钱.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再次走进娘家古厅堂和父母"见面"时,看到摆放在灵桌 ...

  • 何 刚丨童年的乡村游戏

    像我一样七十年代中期踏进学校门槛的农家子弟,现在能够深刻记忆的童年过往,最多的是那些曾经的乡村游戏. 一个村子里,家房邻居,或大或小,在村子中间一块窄窄的村场上,多的时候,总有十多个孩子.大人要出工分 ...

  • 只要你不枉少年

    只要你不枉少年 ▲喜欢应该是一直纯粹的 年少时候收到过的小纸条都还留着,我是个念旧的人,讨厌空白.而最近也开始明白"断舍离"的重要性. 看十点阅读推送的一段话,心里莫名的荒凉. &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一)青石坡,我的家 青石坡是个小山村,这里是外婆的家,也是我的家. 村子不大,散落地住着几十户全是土坯茅草房的人家.村子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朝南的一面是一片低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②

    ‍ ‍ ‍ ‍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三)鳖急了会咬人 我的童年虽然很少与父母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却因着外婆的宠爱而幸福快乐着. 那时候,我有一群小伙伴,"大头".&qu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五)外婆的往事 外婆生于一九一六年腊月二十八,属龙的,娘家住在离外公家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叫李家洼的深山区,祖上几代都是佃户,穷得叮当响.外婆的母亲生了六个闺女,但她还要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④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七)善良的外婆 记得有一年冬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寒冷的早晨里,一个讨饭的叫花子来到外婆家,他看起来有六十多岁了,穿得破破烂烂的,胳膊上挎着破篮子,手里拉着竹棍,腰间束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⑥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一)第一次分离 那时候,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已经长到了十二岁,该上初中了.家里边的哥哥.姐姐也长大了,父母已经腾开了手,决定把我从外婆家接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⑦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三)外婆的唠叨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省城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有了工作,离外婆家更远了.我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她了,许多个假期我都想去看望她,去看看那个留下我童年梦幻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⑧(完)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五)记忆里的包袱 一天,外婆在收拾她带来的旧物件时,翻出了一个陈旧的花包袱.我乍一看有些眼熟,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思索着在哪里见过它.忽然,我想起来了,这个包袱就是外 ...

  • 杜 锋丨那山 那人 那情

    父亲几十年一直在林场工作,我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大山林海中.至今脑海中还依稀浮现着我和父亲在严坪林场虞关工区.聂家湾检查站.通天坪检查站生活的情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记不大清楚.记得清楚的已是6岁那 ...

  • 王光海 |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 --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文|王光海 人间至爱是亲情.党栋的<那山,那人,那情-->记述的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回忆自己在外婆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