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尘九子 | 青海湖的蓝
青海湖的蓝
文|笑尘九子
青海湖的蓝,不是一般的蓝。她是天之蓝、地之蓝、水之蓝,更是梦之蓝。青海湖的蓝,蓝得纯粹,蓝得寂静,蓝得孤独,蓝得高贵,蓝得令人神往。青海湖的蓝,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写的那首诗:“我喜欢天涯孤旅的寂静之美”。
如果说山是大地的儿子,水就是大地的女儿。祁连山绵亘祖国西北数千里,他的余脉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向东南顾盼,在青海湖的周围矗立成高高低低七十多座山峰,沐雨栉风,迎暑送寒。他们把夏季洒落在身体上的清澈雨水,汇给自己脚下这片断陷之地,把冬天里积累春季里融化的洁白雪水,献给了脚下这片断陷之地;这原本痛苦挣扎的断陷之地积满了一盆水,就成了一个盆地;又不断有泉水自盆底涌出;盆地壅水成湖,一个高原美丽的女子就诞生了,人们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名字:青海湖。祖居的藏人喊她“措温布”,汉语就是“青色的海”。
那是200万年以前的事情了。天地初开,混沌鸿蒙,在没有人知道地球上是否出现智人的时候, 就有了青海湖,有了地球上跟天空一样的那一泓蓝。自从盘古开天地,有一批智人来到青海湖边生息繁衍,当青海湖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刻,那片蓝就射进先祖的眼睛,烙在他们的大脑,融入他们的意识,潜入他们的梦境, 成为人类挥之不去也不能失去的梦想,那梦想渐渐演变成他们共同的人生理想。汉语说“海晏河清”,组成青海湖的一个子湖就叫晏海。早在几千年前,对她清和蓝的向往,就成为仁人贤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美追求;这追求,都源自青海湖那不可名状又刻骨铭心的蓝。
沧海桑田从来就是天地巨变的杰作,江山如此,草木如此,你我如此,青海湖也是如此。史料记载,北魏时,青海湖的水域周长达到500多公里,号称千里青海湖。到唐宋时期,已缩成400多公里,及清朝末年,更是跌到350多公里。湖水面积的日渐缩小,是因为人类活动范围大了,生态环境变了,雨水汇集量赶不上高原长空烈日的蒸发量了。令人欣慰的是,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测绘数据显示,2012年7月以来,青海湖的水域面积已连续8年呈扩大态势,8年间增加了一百多平方公里。这无疑是一个欢喜,尽管还没法跟上古浩渺荡漾的青海湖比,但你若站在她的面前,会惊异地发现,青海湖的神韵依旧,湛蓝依旧,那蓝犹如心中丽人不变的容颜,虽惊鸿一瞥,却美在眼前,美到永远。
青海湖的蓝,也需要洁白的衬托与辉映。衬托她的是天上棉絮般的白云,是祁连山腰胯上静若佛陀的纯色牦牛,是日月山脚下悠闲的绵羊,是湖不远处沙岛上银色的沙丘。青海湖的蓝,辉映她的,是镜子般的湖面被游艇犁开的翻飞的浪花,是藏人胸前虔诚洁白的哈达,是时而掠过湖面的不知名的水鸟滑翔的翅膀。正是这些自然的衬托与辉映,让青海湖的蓝,蓝得让人向往,蓝得让人沉醉,蓝得让人忘返,蓝得叫人伤心。
一句中国哲贤的古文名句忽然浮现在眼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恍然大悟,这才是青海湖为什么不叫蓝海湖,而单叫青海湖的缘故啊!
(注:本文曾刊发于2020年8月7日南阳日报白河副刊。)
作者简介:笑尘九子,本名王笑尘,河南省西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新诗集《为你煮好一生的青茶》、古体诗集《前世》、文集《因风的蔷薇》等。代表作有散文《母亲六记》《把灵魂安放在故乡》《花心四题》等,小说《旱季》《禄子》《卖姜记》等。《母亲六记》获第二届奔流文学奖,《把灵魂安放在故乡》获2019年度全国十佳散文奖。自由职业者,现居南阳市。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