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阳的敬畏与礼赞——《一天开始的方式》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38号对太阳的敬畏与礼赞——《一天开始的方式》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一个清晨,应该被歌唱。崭新的一天,也该被颂扬。你得让一天完美如新——你得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让它度过一天的短暂生命。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拥有?对于那些基本的东西,我们还能与之产生怎样的联系?在我们享受文字的美和插画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仿佛也被注入了清晨太阳的能量。二、绘本信息书名:一天开始的方式文:[美]拜尔德·贝勒图:[美]彼得·帕纳尔译者:张子漠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1979年凯迪克银奖选题策划:森林鱼童书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08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中国有句谚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在生命的早晨就充满希望,那么未来的生活就有了目标;如果在生命的早晨就生机勃发,那么未来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可以度过。《一天的开启方式》就是一个对太阳敬畏和礼赞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仪式,在一天的开始之际抒发着太阳的力量。封面中金色的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徐徐上升,却已把天空渲染成红色、深红、紫色的渐变色,明度也由明变暗,天空即将面临着一场巨变。而目视这变化的一幕是一对母女,她们站在风车下,凝视着天边的变化,开始了一天的开启方式。这也给当今的我们一个提醒,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原始的气息被不断更替,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工具,每天起床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剧打游戏,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我们开始一天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当今现代人的常态,而与之相对的《一天开始的方式》却是另一种方式,世界各地的古人对太阳的尊崇。金碧辉煌的太阳,亿万年前就照耀着地球,庇护着人类,也带给人类无限的遐想。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创造出许许多多关于太阳的神话,太阳是一切神话的中心。阳光所照之处,便是人类安身立命之地。太阳是如此的美妙,赋予诗人和作家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催生出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优美文字。这个绘本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一天的开始。【硬封】

解析:这也是故事中倒数第二页的画面,故事中多是文明古国历史中对太阳神的崇拜,而随着时空的拉近,但世人从没有降低对太阳谜一般的崇拜。黑夜刚刚破晓,太阳刚刚露头,大地还未苏醒,这个新潮的女人就面对东方和太阳,张开双臂送去最崇高的礼赞。深绿色的背景则代表着成熟而具有沧桑感的生命状态,暗示心情的平静与安详,翘盼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也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泉。用这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感,致敬日出,迎接崭新的一天。【序页】

解析:从太阳刚刚划破夜空开始,已经染红了地平线的天空,黎明还静悄悄,天空云朵还在伸着懒腰,这个对太阳最诗意的崇拜,一天开始的方式拉开了大幕。【扉页】

解析:从序页的太阳偏居的一个角落,突然视野开阔起来,太阳已经昂起了头,兴致勃勃地翘望着熟悉的大地,古老的城池断壁,静静地陪护着太阳的初生,就像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流线的云彩挂在天空,目睹着这壮丽的时刻。《一天开始的方式》尽情讴歌了太阳,也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太阳的热爱和崇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虔诚的、咏叹的诗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太阳的赞美。循着这两条线索,我们在文字中追溯太阳的神迹。【献页】

解析:太阳刚从大地上逐渐冒出头来,太阳的光芒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暖黄-浅橙色-深橙-红色的渐进变化。上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浮云,下有古桥堡和残垣断壁。太阳无比巨大的光辉已经把天空染红,把天空照亮,把褐色的大地浸染。太阳就像一只睁开的眼睛,把世间尽睹。【第1画面】

原文:新的一天该是这样开始——举步庭外,面朝东方,或祝告,或唱上一首圣歌,要不就干脆用你自己为清晨编的歌谣,迎接太阳。解析:金黄的太阳已经映出一半,下端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形,但与大地和城池融为一体。虚实的结合,只有特写的面部,却往往以虚化淡开来,于写实中有抽象。画面构思很精巧,将局部和大环境巧妙融合。太阳不仅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还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启新的一天,过往种种都被抛在身后,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在这里,新的一天该是这样开始——举步庭外,面朝东方,或祝告,或唱上一首圣歌,要不就干脆用你自己为清晨编的歌谣,迎接太阳。与其说人们颂扬的是太阳,不如说人们鼓励的是自己:你得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让它度过一天的短暂生命。【第2画面】

原文:你编的歌谣当是这样——在你独自站到那儿前,甚至连歌词都不要去想。当你感觉到太阳,旋律自然会在心里流淌。你只需唱上一唱。但千万别以为,只有你在这样歌唱。解析:太阳已经跃升为四分之三,一个孩子站立在石头上,背对着我们,唱着自己编的歌谣,内心感受着太阳的光芒,韵律在心中自然流淌,当然还有别人也这样做着。开启一天的方式,是走出去,迎接太阳,就像过去和现在的其他人庆祝黎明一样,作者感性的诗文,连续而美丽发光的画作交互生辉。插画师将天空的颜色渲染得极有层次,且极富张力。有的是纯粹的线条,有的有简单的上色。在色彩运用上,也给人大气之感。可以看出用色不多,尤其偏爱黄色、蓝色。但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也无怪乎有不少人将他的作品作为书藏品收藏。像这样的童书不多,给孩子介绍自然和精神力量的敬畏,只是苦于找不到好的方式,本书就提醒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做。在古人的眼里,太阳是永恒的,代表永生。太阳每天朝升夕落,生命可以计数,人生太过短暂,我们又该怎样去珍惜我们的生命,度过有限的时间呢?太阳给我们希望,也给我们警示啊!【第3画面】

原文:穴居的兄弟们啊,早已懂得如何去唱;石器时代的姑娘,也是一样。他们歌唱,歌唱太阳;他们高举双臂,祈求力量。一个清晨,应该被歌唱。崭新的一天,也该被颂扬。解析:这是原始人对太阳的崇拜,不规则的石块堆砌出洞穴的样子,三个腰围皮裙的原始人或站或坐,对着太阳高举双臂,很有远古风情。但这个图的整体其实是一头疣猪,它们基本都是穴居的,疣猪的身体融进洞穴岩石中。穴居、石器的远古时代,原始人一向以敬畏之心与天地共处。他们是善战的勇士,也是静默的修行者。他们懂得如何去唱,他们把太阳奉为神的力量,去歌唱、去祈求、去高举双臂。他们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太阳崇拜从远古的穴居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他们歌唱,歌唱太阳,他们高举双臂,祈求力量”。人类对太阳的崇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相反,对太阳的了解越深,我们对它的赞美就越深刻。【第4画面】

原文:出生的太阳早已被人们时代传扬。不信你听,秘鲁的太阳神庙里,可有赞歌在唱响?解析:在远古的秘鲁,红彤彤的太阳已经悬在空中,被太阳神庙的人们看到,并有赞歌在唱响!四个头部镶嵌在神庙基础的一块石料中,面对着太阳送去祝福。他们头戴统一制式的帽子,头脑中透出太阳神的标识,人们对着太阳神顶礼膜拜。太阳神庙中,映射出太阳向外扩散的光芒,与天空中红色的太阳交映生辉,这代表了信奉者的集体意识。印加人崇拜的是太阳,这是库斯科和整个印加帝国最受尊敬的太阳神庙,供奉着太阳神因蒂,有记载整个太阳神庙表面都是用黄金涂成。库斯科太阳神殿建筑艺术巧夺天工,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库斯科太阳神庙的门窗大小和位子的设计都是精确计算过的。祭司可以通过窗上的影子投射到门框上的位子来判断日期和确定祭司活动的安排。每年6月24日要举行庆典,祭奉太阳神。画面中的神庙用石头刻出凹凸槽镶嵌砌成,每块石头之间严丝合缝,到目前石头缝间都插不进刀尖,没有水泥浇灌却异常坚固,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了多次地震和山洪,而它安然无恙。古代印加人的超高建筑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印证。【第5画面】

原文:墨西哥的阿兹特克长笛声声,装点了谁的歌舞场?解析:我们已经看到完整的太阳,她的光芒向外扩展着,送出温暖与力量。在墨西哥人狂欢的长笛里,吹出对太阳的赞歌。在狂欢的歌舞场里,舞动着对太阳的礼赞。这里提到了阿兹特克长笛,这是阿兹特克文明的产物。在14世纪—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其传承的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为中南美三大文明。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2010年2月底墨西哥考古学家在首都墨西哥城发现了一座阿兹特克神庙。挖掘过程中发现,一些孩子墓地里的陪葬品中就有长笛。我们看到彼得·帕纳尔的线条之流畅,堪比拜尔德·贝勒文字之流畅。他习惯在画面上大量留白,但留白处,仍然气韵的流动。欣赏他的插画,犹如欣赏行云流水般的草书书法作品。不管是开阔的大场景,还是某个对象的特写,彼得·帕纳尔的线条都收放自如,仿佛一气呵成。他的画,往往点到为止,没有多余的线条,但“意思”却已经延伸开去,可谓“线条有尽,而意无穷”。彼得·帕纳尔是拜尔德·贝勒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一天开始的方式》等8部作品的插图都出自他之手。他的钢笔线描简练优美,人与动物的躯体常与峰峦、山峰融为一体,随大地连绵起伏。这些反常理的奇妙构思,引人联想,烘托出诗歌丰富的意境。帕纳尔还喜欢以土黄色作为主色调,而那不正是沙漠、大地和印第安人皮肤的颜色吗?【第6画面】

原文:刚果的鼓点,唤醒的又是谁家的太阳?解析:在刚果激扬的鼓点里,跳跃着对太阳的热情。击鼓者神情忘我,远处的人们在阳光中尽情起舞。刚果属于中非地区,各种各样的鼓造型奇特,不一而足。鼓是非洲人民热情奔放的释放。历久弥新,它提醒我们,充满仪式感地迎接一天的开始,它提醒我们,别忘了汲取太阳的能量。这个故事从构图到颜色,都无可挑剔,让人有放到镜框里挂在墙上的冲动,线条流动中,充满了韵律感。而这充满力量的诗化语言,更是朗朗上口,带着敬仰和无限的深情,给我们一种心灵的洗礼。这个故事简单大气,简单优雅有力量,适合大声朗读,读起来吧!在读过这样的诗歌绘本之后,我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宁静,仿佛跟随着作者来了一次珍贵的穿越,于是就有了似乎唤醒古老记忆般的体验。那时候的他们,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离我们好遥远。作者怀着无比强烈的热爱才会愿意前往那里久住,无怨无悔的记录下她那些年的收获和发现。直到今天,如果大家可以有幸拿到这本书细细品读,那一定是以最高效的方式来承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精髓和养分。不得不说,我已经被那时候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打动,哪怕衣食住行不及现在各种便利和快捷,但是人们的心灵是纯净的,思想是充盈而淳朴的,他们向往和拥抱光明,信仰宗教,热爱故土和生活,这些都远胜过现代精神匮乏或浮躁的我们。【第7画面】

原文:中国的一千只金色小铃铛,在为谁摇晃?解析:一个个虔诚的佛教徒,面对心中的佛摇出对佛的尊崇。佛就像他们心中的太阳,永远放射出金色的光芒。太阳从山顶上露出炫耀的光芒,普照金色的大地,就像他们心中的佛一样。马系着金色的铃铛,和主人一起攀山越岭,朝见心中之佛。几路的人马都朝着一个方向,佛身上的出现的太阳,暗示两者的合一,而全身的金色,预示着和太阳同光辉。而山坡上干枯的人形般的匍匐向前的枯树,暗示着心中渴望。中国的小金铃铛里,摇出对太阳的尊崇。手摇法铃铛系佛教密宗法宝铜铃铛,有配乐、祈福辟邪之用,同时,“宝铃声”,是西方极乐世界演唱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所以以此声可以供养三宝、利益众生。而且,“铃铛”发出的声音远比我们平时诵经发出的声音传播的遥远,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让更多的众生“沐浴佛法”。【第8画面】

原文:埃及的法老可曾说过:只有黎明的歌唱才配得上取悦晨光?他们一直就知道什么样的歌,才应该被唱响。不管身在何方,他们都懂得什么样的礼物,才应该面朝太阳被奉上。解析:埃及法老的墓碑上刻着太阳的神威。绘者用黄色占据了大部分页面,圆圆的太阳里是太阳神的形象,远处则是有埃及象征的金字塔,下面是黄色的纸莎草。这也是埃及文化中著名的造纸原料。几个打扮相同的埃及人,虔诚地手捧祭品,唱响了他们对太阳的赞歌,只有黎明的歌唱才配得上取悦晨光。这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太阳,此时被作者赋予了更广阔和博大的意义,穿越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思考。画面看似简洁实则丰富,和文字的简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让人有智慧修行之感。太阳升起来了,新的一天来临了,让我们深呼吸,用全部的身心迎接它的到来吧!【第9画面】

原文:金子,鲜花,香烛,翎羽,善念,纸火,各有各的到场。可献祭却是唯一的良方。而且在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一定要面朝东方。这一切有人至今还铭刻在心上。当暗夜渗入第一缕曙光,他们便会把礼物奉上,并用神秘而坚定的歌,歌唱太阳。解析:各地用不同的形式,虽然金子,鲜花,香烛,翎羽,善念,纸火,各有各的到场,但献祭却是唯一的良方。在古老的年代,没有更好的纯洁的方式。但这种虔诚礼仪的方式却是对自然的礼赞,他们都选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面朝东方。当然,如今还有人把礼物献给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并用神秘而坚定的歌,歌唱太阳。故事文字简单,却承转自如,跨越空间和时间,气势磅礴,优雅,有力量。而和文字配合默契的是书中别具一格的图画。绘者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勾勒出事物的轮廓和形象,用大块大块的黄色和圆形来代表温暖、无所不在的太阳。很多图画乍一看没什么,但和文字互相对照却别有内涵。【第10画面】

原文:他们知道究竟该开启新的一天。他们的祝告,才随风飘过了新墨西哥州普书布格人的玉米林;清晨的歌谣,又唱响在非洲的村庄上;人们礼拜太阳,就在秘鲁那高高的清冷山冈。解析: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的玉米田,生长着太阳的温暖。三个种地人边劳作边祈祷,给他们一个好的收成。他们的祈祷声随风飘过了普书布格人的玉米林,飘向了太阳神出没的地方。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这种食材始于数千年前的墨西哥,玉米大约在4000年前到达了干旱的西南沙漠,新墨西哥州北部的普韦布洛人也从与中美洲的贸易中受益。墨西哥有句谚语:“哪里有墨西哥人,哪里就有玉米。”它不仅道出了墨西哥人与玉米的不解之缘,又像一个谜,吸引人去探索它的奥秘。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祖先,在几千年前从中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学习了玉米种植技术,然后由他们把玉米种植推广到了美国东北部的森林区。玉米在印第安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他们祈祷、跳求雨舞蹈,都是祈求神灵保佑玉米能有好收成。【第11画面】

原文:今日,黎明还远远未至,人们便已手捧经书等在了日本;头戴金菊,聚在了印度的小小庙宇,沐浴在了太阳初升前的恒河里。解析:一边是在恒河中沐浴的虔诚的男女,一边是虚拟中威严而慈祥的保护神,水面上漂浮着金菊,头顶上和颈上也出现金菊的花环,水面以下的身体和金菊花朵的根茎都是蓝色尖状的支撑,给人以意念中的整体性,赋予万物同一的理念。印度人对恒河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印度教把恒河当作圣河,佛教也将恒河水视为福水。据印度教神话传说,恒河是天上女神的化身,她应人间国王的请求,下凡冲洗国王祖先的罪孽。印度教徒把恒河当作圣河,佛教也将恒河水视为福水,人人心向往之。据说到恒河沐浴可以洗掉一生的罪过。如果能在恒河里洗上一次澡,是莫大的荣幸。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以求用圣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或罪孽,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到天国永生的愿望。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印度习惯用鲜花制作花环,挂在脖子上或头上,以示生命的纯洁和永恒。黎明早起,先背经书。这也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信徒每天必做的功课,以迎接黎明时刻的到来。这也是迎接太阳来到世间的一种开启的方式,用我们的虔诚来洗去人类的污迹以全新的纯洁的方式迎接太阳的到来。用诵读的诗经来开启对太阳神的敬畏。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玛雅文化。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方,用代表性的事物给读者描绘出不同地区的风情图。比如,中国、埃及、印度、墨西哥,这些地方对太阳的崇拜有某些相似点。除了建立庙宇,塑造神像,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歌唱。人们用歌唱抒发对太阳的热爱和崇拜,只不过,每个地区选择的方式和乐器不同。中国的诵经、歌唱,印度的歌舞,非洲的鼓乐,墨西哥的长笛,秘鲁的吹管乐器和敲击乐器都非常流行。越是开发少的地区,对太阳的崇拜越热切,音乐也越淳朴、奔放、自由。【第12画面】

原文:亚利桑那州那高高的平顶山上,人们伫立山崖,正把一个孩子托向太阳。他们口中不停地念着这个初生婴儿的名字,好让太阳听到,好让太阳也认识这个新生的孩子。必须得是日出,必须得是那天光初绽的刹那。那时的天空拥有着天地间所有的能量。解析: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在母亲的保护下,登上亚利桑那州那高高的平顶山,站在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让孩子沐浴太阳的光辉,接受太阳的天光初绽的刹那,赋予新生命天地间的所有能量。升腾的太阳照亮了天空,岸边,山岩,太阳的光辉照向四方,光芒四射的飘带上圆形又是能量的聚集,让天地的子民看到一天的希望,感悟到太阳的力量与能量。亚利桑那州淹没在了一片洪荒静寂的沙原之中,到处都是猩红的平顶山丘和怪异的砂岩石塔。与此同时,日光照在砂岩塔上,折射出变化万千、引人迷醉的光晕,砂岩塔背后是阳光照射下一道道长长的背影,形成了一幅迷人的原始画卷。至此,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异域风情,新墨西哥的玉米林、非洲的村庄、秘鲁的山冈、印度的庙宇、亚利桑那州的平顶山,让孩子在不经意间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独特地域风貌,如一扇窗,启发他们了解更多。至此,人们向着太阳祈祷,在晨光中歌唱,在神殿里颂扬,在恒河里沐浴,在玉米田里劳作,在高高的山冈上举起新生的婴儿,让太阳认识他,希望太阳赐予孩子生命的力量。不论在哪里,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人们都从昏睡中醒来,振奋精神,从太阳中汲取能量,想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第13画面】

原文:有人说,每天都会有一轮新的太阳,朝生夕亡。他们说你得去迎接它,你得让它开心,你得让一天完美如新。你得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让它度过一天的短暂生命。而开启的方式,他们说,便是面朝黎明时的东方。等到明天他们再面朝东方时,你也可以。你的歌谣,将会是一份献祭——解析:太阳有日出日落,我们每一个心中,每一天也都有一个太阳从心中升起,这个太阳照耀在心中,照亮我们的胸膛,指引我们迎接新的一天,一天的短暂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一个庄严的开启模式,就是面朝黎明的东方,默默的祈祷,或者用自己特有的歌谣迎接它,献祭它的到来。这个女人面向东方,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敞开双臂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太阳的余晖照耀着最近的五彩云朵,照亮了金色的土地,照亮了献祭者的衣裳,小鸟也朝他飞去,仰慕它的光辉。这个纯洁、善良的女人,更接近人类的理想境地,对太阳怀揣更美好的敬意。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更突显自然力量的伟大,更突显太阳的伟岸。当做了硬封的画面,就有了更丰富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值得我们敬畏。【第14画面】

原文:那将会是这世上又一次,又一个地方,又一个人,对着太阳说出了“你好”,让它知晓,你也在那儿。要是天空换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颜色,那就注视着它。那是魔力的一部分,那就是开启一天的方式。解析:最后的一页作为故事的封面,作者从秘鲁的太阳神殿里,人们对着太阳神顶礼膜拜;从墨西哥狂欢的长笛里,吹出对太阳的赞歌;从刚果激扬的鼓点里,跳跃着对太阳的热情;从中国的小金铃铛里,摇出对太阳的尊崇;从埃及法老的墓碑上,刻着太阳的神威;从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的玉米田,生长着太阳的温暖;在日本、在印度、在亚利桑那州,人们因地制宜,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太阳的赞颂。世界各地的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启对太阳神的祭祀。不论在何时、何地,人们对着太阳,说着“你好”。太阳,这大自然最大的神灵,给大地带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和力量,接受着人们虔诚的祭拜。【封&底】

解析:《一天开始的方式》是关于寻找的大合唱,是全世界都在寻找的呼应!当一天开始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太阳,旋律自然会在心里流淌,你只需唱上一唱。但千万别以为,只有你在这样歌唱”。秘鲁的“太阳神庙里有赞歌在唱响”,墨西哥“阿兹克特长笛声声”,刚果“鼓点唤醒的又是谁家的太阳”,中国的“一千只金色小铃铛,在为谁摇晃”……这些歌唱,是人类彼此的召唤与应答,所以啊,在一天开始的时候,你也可以“面朝黎明的东方”,而“你的歌谣,将会是一份献祭”。作者用文字展示了从非洲、秘鲁到墨西哥、刚果、中国、埃及,再到日本、美国那些晨光初绽的时刻。犹如一桢桢镜头闪过,更是用画笔将那神圣的时刻勾勒,线条自由开合,大气凝炼。在我们享受文字的美与绘画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仿佛也注入了清晨太阳的能量。拜尔德·贝勒诗歌绘本:《一颗小篮珠》《土拨鼠艾米戈》《听,陶片在唱歌》 1973年凯迪克银奖绘本《人人都需要一块石头》《一天开始的方式》1979年凯迪克银奖绘本《不一样的倾听》《有钱人家的餐桌》《鹰啊,我是你兄弟》1977年凯迪克银奖《沙漠里的声音》《沙漠是他们的》1976年凯迪克银奖《我的沙漠节日》汇集四本凯迪克大奖,乐观的精神核心,诗意的人生观。四、作者信息拜尔德·贝勒一直生活在西南地区,主要是在亚利桑那州南部靠近墨西哥边境的地方。她生活的西南沙漠有悬崖、平顶山、岩石和广阔的天空。沙漠风暴令她深感安慰。拜尔德·贝勒为孩子们写了很多散文诗,赞美自然的质朴之美和与之和谐的感觉,美国西南地区的沙漠、岩石、悬崖和广阔的天空都是她创作的源泉,她的作品曾经4次获得过凯迪克银奖。最近,拜尔德·贝勒诗歌绘本的中文简体版终于出版了,一共有11本之多,能让孩子在童年时读到拜尔德·贝勒的诗歌,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彼得·帕纳尔于1936年5月23日出生于纽约的雪城。1954年,因为想成为一名兽医,他去了康奈尔大学,却因为肺炎,不得不结束了大一新生生涯。离开康奈尔后,他去西部训练马。父亲的生日到来之际,他给父亲画了一张画,画的是马。他的父亲把画挂在墙上,告诉他,他应该回到学校学习艺术。于是,他在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了两年。除了为别人写的80多本书画过插画,他还创作了几本自己的书,多是关于栖息地的研究。他很喜欢的创作工具是来自自然界的笔和墨水。他的许多作品已分别以限量版和签名版印刷出版。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