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张静 | 有个老师叫傻根

我笔下的傻根,不是冯导电影里的傻根,他的网名叫雾山傻根,真名张三杰。他青年时代曾做过初、高中英语教师,后改做企业文员至今。傻根老师家住西峡,美丽的山城时有云遮雾绕,故取名雾山,傻根当然是自谦了。

雾山傻根老师可一点也不傻,睿智,善良,真诚,孝顺,行走自然,热爱生活,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傻根老师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绝不华丽,而以朴实真情见长。《父亲的脊梁》《父亲的乐园》《陪父亲回罗庄》《怀念母亲》《怀念岳母》《我的外婆》《故乡行》《儿时的河流》等散文,文字质朴,字里行间体现对父母的关怀、孝道,对岳母的尊敬与怀念,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读他的文章,让人心灵纯净,简单感动。

在微刊盛行时代,网络文铺天盖地。大多人对微友文章的留言支持,多是三言两语,很少有像雾山傻根老师那般用心点评的。几乎《花洲文学》每期刊发的文章,傻根老师不仅必转,且再三品读,他的许多点评堪成上佳微文。他根据我的《父亲,你不能走开》,写的点评《读书真的无用了吗》,发在《掌上西峡》平台,点击阅读量超五千,引发读者强烈共鸣。我的征文《诗心明月》,傻根老师看后,写了一则微评《诗心慧思,明月情怀》,被一公众号编辑看中,要去发表。傻根老师对许多微友的文章都是一样的用心阅读,写出叙议结合,深刻精辟的点评。他评张天敏主席的《界岭山月何以那般孤独?》,评郑江涛先生的《孩子该圈养亦或散养?》,评刘先枝老师的《隐忍是一种牺牲精神》,评文友马景新的《从清纯莲子到苟且小三》等微文,都反响很好,获得很多的赞扬。傻根老师横溢的才华,对文字的热爱,对微友的真诚,让人钦佩又感动。

傻根老师母亲已故去八九年,年近九旬、倔强而硬朗的老父,不同意其五个儿子提出的轮流伺候的安排,坚持在老院里单独生活,傻根老师和兄弟们明白,父亲不服老,也不愿让儿孙们为他多操心。大家不忍拂逆老人家的意愿,只好从了他,就想着暗地里多些关照吧。傻根老师有仨弟兄常年在外地工作,为此,他就和四弟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经常去老院问候、关照老父的重任,他常常早上去上班前,都要去老院看望父亲,确保老父无恙,才安心去上班。下班后也常常去看老父,陪父亲拍会儿话。父亲一生勤劳,老了依然闲不住,开辟了一个乐园,里面种着果树、花草、蔬菜,还有养的土鸡。傻根老师及弟兄们虽然不忍父亲劳累,可大家都很懂老人家的心思,都很理解老人家一辈子勤劳惯了,退休回来突然无事可做,似乎缺少了精神寄托。老人家寄情于侍弄乐园,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老父把房前屋后的园子侍弄得瓜果丰盛,花草飘香。看着老父亲获取丰收的成就感、喜悦劲儿,傻根老师和兄弟们也很开心。同时,大家也不忘时时劝说老人家不要太辛苦,凡事悠着点,就当那是玩儿。

人老了,故乡情结就会越发浓重,老父有时会同他念叨家乡的人和事,傻根老师明白,父亲心里惦念着家乡。于是,傻根老师和兄弟们就经常会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陪父亲回邓州罗庄,看故园,走故土,访乡邻,探亲友,祭祖扫墓,看着老父的激动和满足,他们感受到了做儿子的幸福。

工作之余,傻根老师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兴之所至,他会骑上摩托,随性而游,感受自然的神奇、秀丽。一路行走,一路抓拍,《三省边界自由行》、《羊胡山下山城美》、《石板沟游记》、《再游驰水沟》、《石门湖游记》、《从昆明到厦门》、《析水长流》等许多图文并茂的随笔,记录下他行走自然的痕迹。人的一生都在不断行走,行走的不仅仅是双腿,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行走自然,游历的不仅仅是环境,更多是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宁静。拥有从游历自然升华而来的处万物不惊的心灵,即便身居闹市,也一样可以拥有一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出世之心。

前几日我坐大巴来西峡看上学的孩子,因为是下午最后一班,按时间节点算来,到时应该已经晚上八点了。由于随行还带了一辆电瓶车,想自己下车后,人生地不熟,天色又晚,顿有无力之感。给西峡的同学打电话,关机。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求助傻根老师。电话拨过去,傻根老师得知后,没有太多客套,只是让我别担心,到时他会去车站接我。车到站时,傻根老师早已等在那里,他和司机一起,把我的电瓶车从后备箱里弄下来,然后骑摩托一路护送到学校附近。我们找了一家饭馆,一边吃,一边交流着彼此热爱的文学,没有太多热情,却像多年老友。

原谅我的拙笔,只能描述雾山傻根老师生活和精神之一二。他的好,是要在长久的交往中,一点一滴感受的。能与雾山傻根老师成为微友,是我的幸运。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静,河南邓州湍河二初中,数学教师。南阳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文学评论《一部寻根立命的撼心之作》,发在河南大型文学刊物《奔流》上。另有多篇文评、散文发在《华文作家》《世界汉语文学》《躬耕》《花洲》《西部时报》《今日邓州》等杂志报刊上。喜欢在淡淡的烟火里,煮字生暖,用文字的香,熏染流年每一寸光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