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一个人,干嘛反复试探?只需看他这3点!

渡兰君,来源:渡兰(ID:dulante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奇妙,那个第一眼就讨厌的人,却陪伴自己走了很长很长的路,那些承诺会一起变老的人,转眼便消失了踪影。

所幸的是,人心没办法永远伪装,总有露陷的那天。

看清一个人,毋须反复试探,只需看这3点。

01

生气时

一个人的教养,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

梁晓声这样描述:

教养,不是一个人读了多少书,而是根植在内心的修养与底蕴,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想知道一个人教养如何,看他生气时就知道。生气时还能考虑到别人感受的人,人品往往是极好的那种。

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回和友人去小饭馆吃饭,隔壁桌坐了一位带孩子用餐的妈妈。

吃了一会,女人就将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洗手间了。

结果,小孩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哇哇大哭。心善的季羡林见了,急忙去扶小孩。

而孩子的妈妈刚好从厕所出来,见到孩子哭的场景,以为孩子被欺负,就大骂道:

“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对此,季羡林没有还嘴,而是回到座位上继续吃饭。这时,周围的顾客实在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

“是你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吗?”

女人觉得理亏,自己带着孩子就走了。

事后,友人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那样骂你,你为何不还嘴?”

季羡林笑笑说:“和她争辩,事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她也只是爱子心切,不用太在意。”

那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发飙时可能变成一头充满戾气的狮子,而每一个冲动、情绪失控的人,都可能变成吞噬他人幸福的魔鬼。

有修养的人,他们不耽于情绪,遇事能妥善安排,不会变成一个在公众场合肆意谩骂的泼妇。

即便翻涌的怒气占据了大脑,也依然保留一丝克制与怜悯,不拿别人撒气,或许才是对这个世界抱以最大的善意。

02

还钱时

作家谢可慧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老板曾委托朋友做市场调研,收到朋友的数据后,他立刻让财务打款。

朋友婉拒:“既然咱俩是朋友,我就没想过要收费。”

这老板却说:“正因为我们是朋友,这钱你才更应该收下。把钱和情谊分开,最愉快。”

这位老板后来跟谢可慧谈到:“我喜欢主动谈钱,也喜欢和主动谈钱的人做朋友。主动谈钱不是大方,恰恰是彼此的分寸感,金钱和友情分得越清楚,就越能够长久下去。”

深以为然。好的关系,不是用来占便宜的,最怕我以为你重感情,你却把我当取款机。

钱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最能让你看清一个人,一段关系。

钱品好的人,人品差不到哪里去。主动按时还钱,讲诚信、重承诺,是再靠谱不过的人。

而遇到一类人,借钱时各种好话说尽,该还钱时却各种找借口推避拖延,甚至还要反过来埋怨债主太不讲人情,

还是尽早远离,拉进黑名单为好。

03

低谷时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最考验人性的,不是在顺遂如意的时刻,而是看一个人在低谷时,会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木心,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经历过肮脏的世道,依然活出了自己。

文革时期,木心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四周都是污浊的脏水,每天吃爬满了苍蝇的酸馒头和霉咸菜。

命运如此不堪,却没有消磨木心的意志。他找来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黑白琴键,寂静无人之时便躲在角落里,指尖在琴键上无声地弹着肖邦和莫扎特。他说:“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是一个王子。”

关他的人都在想:“木心一定会爬着出来,身子佝偻,衣衫褴褛,肮脏不堪。”

可出狱那天,所有人都惊呆了,木心腰板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裤缝,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面带微笑,干净极了,优雅极了。

深以为然,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而是在困顿苦厄之时仍保有宽容平静的微笑。

哪怕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丢。世事洞穿,天真不泯——这才是人生大境界。

培根曾说过: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身份,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其真实的品德。”

人品是装不出来的。有的人正直而坦荡,也许他们从来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位,但品行一直让人放心。

而丑恶、自私的人,一次两次的欺骗,或许能奏效,时间长了总会露出马脚,遭众人远离。

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厚道,光明磊落,才是最令人信服的本事。 

作者:渡兰君,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渡兰(ID:dulantea)。用美文,做你心灵的摆渡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