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易学卦理:人的总体结构符合先天八卦布局

古人说:“天见乎南,潜乎北。”怎么理解,为什么?这是易理,易卦有飞伏之说。每个卦下皆伏其错卦。天地万物皆遵循:阴下伏阳,阳下伏阴。

飞为显,伏为隐。我们看先天八卦图。乾卦在南,午的位置。乾为天,所以见乎南。坤卦在北,子的位置。坤为地,下伏错卦乾。乾为天,所以,天潜乎北。

“天见乎南,潜乎北。”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吗?人法天,是如何法“天见乎南潜乎北”的?

古人说:“人见乎前,眛其后,略其左右。”这里,人能够看到前面,而看不见后面,就是法:“天见乎南,潜乎北。”的易理。

关于飞伏之说,绝不是我说得这么简单理解。例如:先天八卦,每一卦下伏错卦,也伏后天八卦。如:乾下伏坤,也伏离。

如果要充分理解飞伏,学会京房的那一套。例如:火珠林的飞象;六爻预测中找不到用神,需要找伏神。

中华文化,不能只理解表面意思。就像“天人合一”本来有清晰的易理,但是被文人,儒家,道家解释起来,就变成字面意思了。佛家,道家所修的气功,禅定都遵守“天人合一”的字面意思。虽然如此,但也错学错得,真的让道家,佛家找到了人体修炼的秘密。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错误的理解,就偏离了易道,而开辟了新的局面。从而,学习的就不是易,而是新发现的“术”了。易道,始终追求的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法则。离开这一法则,你学的是新的学问了。自古以来,人们往往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没多久,就偏离了易道,而追求自己认可的学问去了。孔丘,老子皆如此,何况是后世子孙?从《周易》中偏离出来,或者说从《周易》中走出来的,皆有所收获,甚至发现世间大道。孔丘之儒学,老子之道学,温城君之大一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学,程颐朱熹之理学,陆象山王阳明之心学皆人间至理。

即使是错误的出发点,经过千百年的矫正,终究会:条条大路通北京。

不论怎么走,终点皆不出一太极,走不出天地之间。天地为二,极数为四。太极为一,天地极数为四。这就是有无之极。太极,为一,为无,看不见;天地为二,极数(2×2)为四。这是天地各自的体数。万物法天地,皆以四为体。数理如此,学易的朋友,需要好好体悟。

人体总体结构,看到前方和左右,看不到后方。先天八卦,乾为南方,为阳,为光明;后为坤,为阴,为黑暗。人可以用余光看到左右。后天八卦道理更明显。南为离,为日,为光明;北为坎,为阴暗。明显符合人体见乎南,潜乎北,略其左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