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菇大项目总是重蹈覆辙(下)

四、d故事

某公司老板傍大腕好大方但其实做人很小器,眼睛长在额头顶上,大家知道,新进食用菌行业的大资本基本上与那些出身菌业的老板不一样,都有一套程序要求,这是前面我说的实用的套路行不通的关键。然而,这样的企业通常他也眼睛大,不交底层朋友,喜欢听大腕的忽悠,这是某些外行公司参与菌业建设傍大腕的速成套路的核心机密。十个不大不小菇提供技术帮助不如大腕的一句推荐起作用。

食用菌行业的技术积累与知识积累这两个东西都很难很慢,某公司忽然一夜之间就变得牛B是不可能的,但大腕一句话的作用只要几秒钟就能起作用,一如我不强烈反对他们做w总的工程,其实要是我强烈反对一下,事情也是另一说。

所以某公司很是会抓关键,搞定几个大腕,弄点虚的,比做得好更有效。所以人家有理由不鸟我!

五、e故事

香菇是菌业里的一个异数,与其他菇种的培养过程有极大的不同,某公司老板始终没有弄懂其中奥妙,所以他沿用其他工厂化生产模式设计的厂子,是不可能做出优质菌棒的。

不懂就听从别人的也好,但不知道是为了避免支付费用还是要自作聪明,总之,目前看不到一个新设计的企业有适合的模式条件,好的都是企业自己改造过的。

其实我这里说的也仅仅是一方面,即选择设计施工方面的事情,而实际上不仅是这一块,在整个香菇大项目生产模式以及管理人才的选择上,唯洋唯上唯名气,求大求快求经验,都是一样的结果。前面我们说雪榕的香菇项目只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而已,但类似的事件太多,不能例举。

这就是个解不开的中国结!

六、f结局故事

中国扶贫的食用菌项目中,香菇大概是最多的,之所以大面积出现失败,是在香菇由老产区模式过渡到新产区模式下,刚好新进企业找不到人才,而大腕们一味的鼓吹某些公司。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大老板都好面子,吃亏都不会说出来,自然不会有有教训警醒他人。但更大的难题在于法律不保护普通人,所以即使知道某些公司非常混账,还基本上没有人敢说,面子问题也是一方面,没有人说不好的情况下,一堆大腕站台说好,不好都好了。而包括本人这样的乌鸦嘴,除非老板找到我,否则也是不能指名道姓说那吹得最牛的其实是不行的。之所以在文章里写这个事情,是因为真正有需求的老板都在行业外,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文章。

但我也不忍心看见那么多钞票不明不白的因为拜错门而打水漂,像阜平那一堆公司一样,打击了菌业投资的积极性的同时,还把市场搞得乱七八糟。

这种大项目要求一般也高,但高要求下找不到合适的高水平香菇人才,不管是雪榕还是其他,都是照亏不误的。而且这玩意又比较新潮,很多声名显赫的老人栽筋斗了,都不好意思再混,所以就谈点别的菇事打发时间。

只要不是把找对人并听从正确的人的正确意见当最高理念,其实大型香菇项目还将继续重蹈覆辙!

奉劝所有食用菌投资的朋友,不要指望政府补贴,补贴有尽时。不要把官方的头衔当能力,在当今中国头衔与能力(至少在食用菌栽培领域)基本上没有关系。不要把交学费当理由,你识人用人不行,学费是交不起的,哪怕你后面有一个印钞机,也要考虑印钞机卡壳。不要说参加会议没有什么收获,你可以通过会议找到人,但不是开大会,是开小会,是接触五湖四海的高手不是听报告。不要听信什么行业第一,多访访那些真正了解行业的人,花钱买真实信息比花钱到处参观要重要。不要听信那些说不清子丑寅卯却号称经验丰富的口水佬,有没有功夫让俺挑挑刺就知道。不要指望东张西望满世界参观就成为高手,看多了眼花缭乱只会更加没有定心丸。

最后这段,或许是真正的苦口良药,吃不吃,不是我说了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