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七绝,句句提问,却问而不答,堪称上乘之作
2021-03-08 09:19
华人号:中国文化
每天穿梭奔走,时常感到身心疲惫;日夜凝神默想,一定觉得苦不堪言。无论是漂泊在外、还是寄身孤舟,或为谋取功名、或为求得富贵,得到了自然是满心欢喜,得不到就会忧心忡忡。
正如中唐诗人白居易所言,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累了,就要知道休息;痛了,更要懂得冷暖。不要像清代词人纳兰那样,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往事却心伤。
北宋一位文学家深知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留下了无数传世名作。下面介绍王安石的一首七绝,句句提问,却问而不答,堪称上乘之作。
北宋:王安石
贺兰溪上几株松,南北东西有几峰。
买得住来今几日,寻常谁与坐从容。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为被朝廷封为荆国公,所以后世又尊称其为荆公。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也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见识广泛,更为他后来的仕途、以及文学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荆公曾经在基层工作过很多年,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深入考察当地的民情,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百姓们解忧排难。虽然小有建树,朝廷后来也很倚重他,但是他一直觉得自己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扭转大宋王朝日益衰颓的趋势。所以他常有退隐之意,后来一位朋友离开朝堂,更让感到焦虑不安。
陈绎是北宋开封人氏,进士及第,入仕后曾担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还刊定过《前汉书》。宋英宗非常赞赏他的文学功底,后来提拔他为实录检定官。
但是陈绎论事不畏权贵、为政务摧豪强,终于因事而被贬革职,后来就在洛阳的贺兰溪畔买地筑居。王安石听说此事,就写下这首诗邮寄给他,表达敬重和慰问之意。勘会,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官名,主要是校勘典籍。
首句就显出很美的意境,陈绎的新居筑在贺兰溪畔,门前几株苍松傲然挺立。清溪是山间的流水,而不是一般的水流。山泉淙淙,显得分外清幽。几株松,更不是一般的杂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象征着这位贺兰溪主的高风亮节和坚贞不屈。
而其中的弦外之音也值得细细品味,“有几峰”,是说陈绎的居舍四面环山,群峰拱峙,也为后两句的人事活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着对友人的无限深情打下铺垫。
第三句也很朴素,对方在风景如画的秀丽山村中,买下新居住下,作者在信中恳切地询问,并表达欣喜与庆贺。之所以王安石如此关心这位朋友,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他总预感到朋友的今天,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
他当然不愿意这一天太早到来,直到他二次罢相,他的猜测终于成真,不过晚年的荆公却可以坦然地面对。
而此时的诗人仿佛看到朋友的门外,小河日夜流淌,不知奔向何方;屋前绿树环绕、庐舍隐约,房后重峦叠嶂、云烟缭绕。这样的场景,简直就如仙境。
尾句更充满想象,诗人对这位退居山林的朋友极为关切。王安石祈望对方能象唐代诗人于鹄那样,昨日山家春酒浓,野入相动久从容。
于是作者又把诗歌引进一个新的意境:贺兰溪边,苍松荫下,这位在宦海中喝了几口水的归田官吏,时时与渔樵野老从容举杯,古今多少事,尽付谈笑中。
纵览王安石的这首绝句,句句都采用设问的形式,虽然问而不答,但又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堪称上乘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三层含义,首先是询问对方生活的环境,希望他可以在此一直恬静地过日子。
其次是表达对朋友的钦佩之情,并以松柏比喻他的高洁和坚韧。最后用“谁与坐从容”,彰显出自己的羡慕之情,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这样闲适自在。王安石在仕途上比较淡泊名利,他以山水为邻居,时常说自己毫无悔恨,有渔樵共醉、鸥鹭为朋,完全可以忘情物外、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