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唠叨---献给亲爱的母亲们!

“年轻的时候,谁不夸俺俊呀。但就是没有好衣裳穿,不像现在,红的绿的穿不了。”

年轻没捞着穿好衣裳,是妈妈最懊恼事情了,也是她唠叨的最多的话题。

“那时候穷啊,什么也没有,天天除了深蓝就是浅蓝,想穿红的绿的,哪儿有啊。”妈妈的青春伴随着单一的颜色和单调的样式永远定格在她的记忆中。

“头一回穿上洋布子的衣裳,深蓝的裤子,印着小红花的褂子,觉得俊得不得了了。去过娘家,俺四妹妹谗得直哭叫,娘劝我说她二姐啊,你已经出嫁了,也不要孬好了,就脱给你四妹吧。”结果,妈妈婚后第一次穿新衣裳回娘家,回来却换成了“焦破的一身破衣裳”。

去年的重阳节,正好赶上十一长假,我和二妹相约回家和老人共度重阳节。二妹还特意订做了个重阳节快乐的水果蛋糕。妈妈穿上我给她买的红毛衣,就长篇大论起来:

“我十九岁就嫁给你大大(爸爸),那是候谁不夸我俊啊。谁不说找的这个埝孬呀。” 妈妈边说边倒上白酒:“谁不笑话你大大矮啊,说是高起地皮,矮起坷拉。我寻思着是宁跟五毛的,不跟薅草的。你看我现在是一天两摸(次)酒喝着,谁不谗得上。”

妈妈当时是十里八乡数得着的俊姑娘,虽然父亲个子矮,长相不咋地,家里还特穷,但是妈妈现在仍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当时大大是只是一名小学代课教师,一个月挣不几个钱,远远比不上在大队里挣工分。

“我结婚前,你姥姥一次给我一点地瓜皮去崔家峪集上卖,不敢给多了,怕你姥爷看着不愿意。我是卖了三回地瓜皮子攒了点钱,扯了条裤子布,那时候就时兴缝纫机做衣裳了,我们娘俩正划算着找人匝匝,做条新式裤子结婚穿。结果,你猜怎么着,你姥爷听着了,就说还找人匝匝,我看去下石垃用石头砸砸吧。”

“你姥姥吓得大气也不敢喘,就不敢去找人缝纫了,只好找来剪刀,裁下裤腿,缝上二尺本地布的裤腰,上面大肥腰,下面大裤裆,一提溜就到脖子上。那大档裤子,哎。”

“结婚之后去赶王庄集,人家一齐说阚老师家怎么穿成这样?俺丢得回来哭了一下午,怎么也不理你大大了,你大大赶紧给俺做了这身新衣裳。”那身没穿够的新衣裳,也是妈妈总也说不够的话题。

“你说自己的老的厉害吧,摊上的婆婆也厉害。”

妈妈说起奶奶也是一肚子怨言:“我十九岁和你大大在一间小破屋里结了婚,过日子没有桌子吃饭,只能在一个杌子上凑和。一个八辈子不使的破案板,我说榍上四个腿当饭桌子吃饭吧。你奶奶听着了,跑来就拿走了,不让使。”

“后来你大大去崔家峪集上花四块五毛钱买了一张吃饭桌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奶奶再厉害,她也不能来拿我自己买的东西吧。”饭桌事件也是妈妈经常控诉的事件之一。

“生了大妮子的时候还行,因为上头有一个哥儿,生了二妮子你奶奶就不高兴了,生了三妮更是臭死了,她你攒了一篮子鸡蛋挎着麻溜地去庄里卖了,不舍得给我坐月子吃。”

说起奶奶,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几个妮子小的时候,她不给看孩子,夏天穿着漂白的的确良褂子坐在树底下凉快,你们嗑倒了她也不抱,怕弄脏了衣裳,你看看你们的头上的疤瘌。”的确,我们头上跌的疙瘩一个接一个,真是多了去了。

因为坚信宁跟五毛的,不跟薅草的,妈妈起早贪黑毫无怨言。虽然天天累死累活地在大队里挣工分,年底还要往大队里交不少钱,挣工分和交钱分来的粮食仍然不够吃:“我们有劳力的年年要挣给没劳力的吃,到几时是个头啊。”每次去大队分粮食,我们还要遭不少挖苦和白眼。

所以妈妈常常让我们姐妹三人去分粮,她天天听着这些话早烦透了。大大一直教书,妈妈从不落工,但妈妈虽然比壮劳力还能干,但是妇女按队里的规定只能算是个半劳力,俩工才顶人家一个工。我们兄妹四个都上学,家里是人口多,且无整劳力。挣的小,吃的多,每年开春就要到庄里的李家借粮吃。

“借得时候人家是大堆借给咱,还的时候咱是单块挑了好的还给人家。”妈妈做人厚道,为人大方,所以李家一直借粮给我们,一直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家分了地才罢。

“你奶奶整天嫌的妮子们,你看现在今天这个来了,明了天那个来了,给我买的肉鱼冰箱里塞都塞不下,我这也住上楼了,也买上保险了,月月领着钱,天天逛超市,上公园。看,谁不谗我养的这几个妮子?”妈妈说起她的闺女们总是神采飞扬,哼起了小曲。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咱全家人一齐挣钱,也能挣一个亿吧?”

大字不识一个的妈妈说起钱来可大气了,一口就是一个亿,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常回家听听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享受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也许,妈妈到了老年时代,才活出了她独特的精彩。

(0)

相关推荐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上)

    挣工分儿(上) 文图/陈志民 挣工分儿是按劳分配的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按贡献大小记工分儿,年底分红. 我开始挣工分儿是在上了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是12岁小伙子了,才允许干农活挣工分儿的 ...

  • 【来稿选粹】宋坤|​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倏忽间,生产队这种最基本的农村集体组织,已消逝三十多年了.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那段经历有着亲身体验,也对生产队的生 ...

  •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一)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我养我的地方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童年时代的我是贫穷而富有的. 贫穷是指物质的匮乏,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过着衣不 ...

  • 和臭狗屎相伴的小学生涯

    和臭狗屎相伴的小学生涯 刘根林(牛耕田) 人们常把臭狗屎说得一无是处,而我却要感谢臭狗屎帮我完成了小学学业. 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粮食是按五五制分配的,百分之五十按人头,百分之五十按工分.我的家乡 ...

  • 阳信人走天涯(6)

    上集简介 疙瘩队长由爱生恨,借"盲流"的帽子不给张玉兰派工,遭到了强烈抵制.一场家族械斗一触即发. 黎明的曙光 张铁头派完工,各小队长领着劳力们下了地,他才点上一只大刀牌香烟,蹲在 ...

  • 当年的生产队长

    原创 田欣 在大集体的年代,村里的生产队长的权利仅次于村支书,大到安排生产.登记工分,小到社员请假.分粮分菜,可以说是队里的大小事务,队长一个人说了算.谁要违法规定,就罚你干又脏又累的活儿或出工不记工 ...

  • 短篇小说《半个月亮》

    六岁的妮子扒在窗台上,手托着下巴,又在望天上的月亮. " 爸爸,你说今年八月十五月亮圆了,妈妈就会回来把我看望." "是的!孩子,这话是爸爸说的,应该就是这样." ...

  • 徐宜业丨毛胡子其人

    毛胡子其人 作者:徐宜业 说起毛胡子,金圩大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金圩的"名人". 毛胡子是我的家里弟兄,今年七十多岁了,比我大二十来岁.他年轻时爱留络腮胡子,毛头毛脑的,生产队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散文||千金一诺 感恩一生

    千金一诺  感恩一生 袁福成||江苏 故事发生在四十一年前. 1978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个年头.我作为回乡劳动五年有余的"知识青年",带着逃离"苦海"的 ...

  • 【留级生】十六岁的小学毕业生

    十六岁的小学毕业生 十六岁那天,曾小六小学毕业了! 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曾小六正好满十六岁.这个日子他毕生难忘,不仅因为这个日子里有一连串好记的吉利数字"六",还由于他爸 ...

  • 【吟诗品文】雷雨:试考一次(第二集)

    试考一次 作者~雷雨 主播~英 主编~若欣(Shuixianzi66) 冬英子拿出半块玉米面火锨馍,掐一块递给金和仁:"乖儿,你吃.我的这馍虽没你奶奶烙的好吃,但比那酸拌汤好."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