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在香港,小女儿在厦门,我们在丹麦
插画家:Unclewind
我希望你永远不要丢失勇气
我希望你眺望大海时不忘自己的渺小
答应我永远给信念一个战斗的机会
当你决定孤注一掷时
请务必再想一下
当你在原地不动和起身跳舞之间犹豫时
一定选择后者
——《I Hope You Dance》by Lee Ann Womack
前两天跟发小们聊天,自然就说起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本来非常愉快的交谈因为一个话题的开始,让我突然非常沉重。
发小提到一个朋友的朋友,一对夫妻,远赴丹麦打拼,精致的中餐小馆已经开得红红火火,但仍想扩大店面。一直惦记着把国内的孩子们接到身边,也久久没有实现。现在,上初中的大儿子在香港,由姥姥照顾;小女儿在厦门,由奶奶照顾;姥爷和爷爷都各自留守家中。
听起来四分五裂的家庭,实际上是国内大多数家庭的常态,相信读者们深有体会。
我相信这对父母的诺言——「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学校教育」——是真的。但我真的担心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孩子最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而这个东西是世界上最物超所值的,毫无疑问。
那就是——
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陪伴,缺一不可。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要再追究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失职的了,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自己可以给孩子带来怎样尽职的陪伴了。
无论多么困难,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就不能离开。
因为亲子关系的建立可不是从孩子有记忆的时候开始的,也不是青春期的时候好好相处就行,也不是大了再弥补就可以;而是像我们因为熬夜缺失的睡眠一样,没了就是没了,不论怎么补觉,也是无法弥补的。
在美国的时候,一室友留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在国内,独自来美国求学。我就问他,孩子刚出生就离开爸爸,这样是不是会有什么影响?他说,小孩儿不是三岁之前都没有记忆吗,没事儿的,反正她长大了,就全忘了。我当时刚到美国,还没开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所以对亲子关系不是特别有概念,但是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想法真是蛮可怕的:明知故犯尚有改正的余地,但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为是错的,便无能为力了。
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很重要的,不可复制,无法替代。因为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如果上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处理好,那么就会推迟到下一个阶段去解决,这样一来,整个人生都是推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了,却还是会犯一些幼稚的错误的原因。
比如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春期的时候解决的是诸如「我是谁」等自我认同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没有给予很好的指导,学校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教育,那么个体很有可能余生都在探索这个问题,而且不得其法。如果这期间再遭遇一些什么创伤、挫折和打击,那么很有可能一直停留在青春期,无法前行。
网络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是:想想父母无证都可以上岗,也是蛮可怕的。
我们真的有必要尊重一下父母这个岗位,请在决定将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前,务必确认一下以下几点:
对自己的状态是否接纳
是否坚持陪伴在自己身边
能否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点击菜单栏「提问」向店长提问
点击「活动」参加失恋、自信和
心理学入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