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地惊现三千年前的“蒸笼”和稻谷,44处古遗址将沉水底

被喻为“世纪工程”的引江济淮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滚滚江水将奔涌向淮河,惠及更多百姓。让人意外的是,在正在开凿的引水渠道上,埋藏着很多远古遗址,来自国内的考古学者,正云集这里进行集中发掘,大量的文物被发现,其中包括三千年前人们使用的“蒸笼”和稻谷,未来这些遗址将沉水底。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新开河渠88.7公里。供水范围涵盖安徽省12市和河南省2市,共55个区县,工程估算总投资912.71亿元。目前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确定的44处文物点正在进行抢救保护。图为引江济淮施工现场。

在庐江县三板桥遗址的考古现场,一个个考古探方已经挖掘很深。紧邻旁边的引江济淮施工现场,河道已经雏形初现,现场挖掘机轰鸣,来来往往运输渣土的车辆排起长队,非常壮观。在探方底下,来自厦门大学的考古团队,正在现场清理出土的陶片、动物骨骼等物品。从高处俯瞰,整个遗址处于一个方形的高台之上,比周围的地面高出好几米。图为考古发掘现场。

张闻捷是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所带领的团队负责三板桥遗址的发掘。从7月20日进场,每天早晨6点半开始干活,一天要在现场忙碌至少8小时。张闻捷介绍,遗址分为东墩、西墩、北墩,其中北墩是遗址的核心部分,总面积有4000平米。图为三板桥遗址发掘现场鸟瞰。

从年代看,东、西墩的主体年代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北墩经历了三个时间段,最早能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中段是商代末期到西周早期,末段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北墩地层分为8层,最深处挖到4.2米,遗物十分丰富,发现了可修复的瓷器、陶器和少量青铜器共计200多件,陶片有200多袋。图为考古发掘现场。

同时还发现了不少动物骨骼,比如鹿、牛、鸟和少量的马,“这应该是当时的人饲养或食用动物留下的。”值得一提的是,北墩采集的土样中,还发现了稻谷的痕迹。“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淮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图为出土的动物骨骼等文物。

在考古人员的文物修复库房内,一排排清理出来修复一新的文物摆放在房间架子上。其中一件陶器,是古人用来蒸东西的工具,类似现在的“蒸笼”。“蒸笼”高大约有30厘米,直径10厘米,底部分为三足,中间是空心,用来装水进行加热,上部有密布的小孔,用来蒸东西,考古人员从发现的器物都不是很大,推测当时古人都已经进行分餐制。图为出土的三千年前“蒸笼”。

在庐江县柯坦镇的杨墩遗址发掘现场,正在发掘的台型聚落遗址也有3米高。为何当时的人们要住在高台之上?“这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杨墩遗址发掘负责人余飞说,由于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水患较多,因此古人选择堆砌较高的墩子生活。图为国内多所高校考古队联合发掘。

不过为了生活取水方便,选址一般在河道附近,而墩子周围必定会挖壕沟,起到防水和防御的作用。据考古专家介绍,在江淮地区,台墩遗址的分布非常密集。特别是江淮中部到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台墩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挨得近。图为杨墩遗址发掘现场。

据张闻捷介绍,台墩遗址经历的主要年代是西周晚期,通过文献记载,当时的周人为了掠夺南方的青铜资源,需要开辟由南向北运输的通道。庐江县所在的长江流域一带就在这条重要通道上。为了保证通道畅通,周人曾多次大规模征伐淮夷。而台墩就是在逐步南进的过程中设置的据点,类似岗楼的作用。图为考古发掘现场。

据介绍,淮夷是商周时期生活在我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古少数民族。夏朝以前生活在今山东、河北等地,称东夷。其中一部分逐渐南迁至淮河流域一带定居,便称为淮夷。“此前我们对淮夷大型聚落的发掘几乎没有,这次发掘对淮夷的族群构成、分布、文化面貌、生活形态的了解更加清晰。”图为考古出土的文物。

考古人员介绍,不仅如此,安徽地区的江淮之间,尤其靠近长江流域的皖南地区对于台墩遗址的发掘也非常少,台墩的结构、性质、文化序列、面貌都不清楚,这次集中发掘将能填补安徽的学术空白。图为考古出土的大量陶器。

据了解,早在201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引江工程沿线开展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工程沿线的文物分布情况。2018年3月,引江济淮工程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发现的44处文物点涉及到3个地级市的9个区县,年代从新石器至晚清,以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最多,年代较早,学术意义重大。图为引江济淮工程所经过的地域。

引江济淮发掘的遗址少则一两千平方米,多则上万平方米,分布范围较广泛。为了保障考古发掘的进度,安徽省考古所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邀请了国内具有考古资质的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12所高校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来皖开展联合发掘。图为引江济淮施工现场。(从启)

(0)

相关推荐

  • 今日,送别袁隆平院士!点击查看袁隆平院士与文博的那些故事……

    今日看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90"后袁老都享有崇高的知名度,这是因为他的研究成 ...

  • 洛阳考古博物馆:国内首家遗址性考古博物馆

    洛阳考古博物馆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城墙西段,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也是国内首家遗址性考古博物馆,2020年10月10日开馆,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建设.管理 ...

  • 清代码头重现淮河岸边

    航拍的渡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修补好的部分出土物品. 出土的瓷碗和陶罐. 考古发掘出的清代码头. 5月7日航拍的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淮河北岸清代渡口遗址发掘现场. 5月25日,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淮河北岸, ...

  • 河姆渡遗址的前世今生

    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姚江两岸居民的往来,都靠这样一船一桨地摆渡. 浙江余姚市这个叫黄墓渡的地方,大约从汉代起,就是一个热闹的渡口.地方志记载,南来北往从这里摆渡过河的,每天多达上百人. 黄墓渡的名称,源 ...

  • 【三秦文学】顾盛杉:【江苏大遗址”姜堰天目山】(散文)

    江苏大遗址"姜堰天目山 文/顾盛杉 2009年11月,中国镇江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设有"二十一世纪吴文化考古的新发现展览", 以陶器.原始青瓷为主,展出近年来江苏省考古出 ...

  • 眉山江口沉银遗址文物被洪水冲走了吗?听听专家咋个说……

    四川多地近日特大暴雨, 令岷江等河流遭遇罕见洪水. 不少文物爱好者担忧: 淹没在江口沉银遗址(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文物 会受到影响被冲走吗? 四川省文物局文宝保处负责人专门就此表示: 已经发掘完毕的遗 ...

  • 沪蓉铁路为引江济淮让路 系我国高铁首次为非铁路工程改线

    2021年04月28日 07:39:09 来源:合肥在线 0人参与0评论 4月26日22时50分,合肥市肥西县沪蓉铁路与江淮运河交叉处,随着现场指挥的一声令下,1000余名施工人员.840余套机具设备 ...

  • 引江济淮项目庐江闸门叶吊装完毕,菜子湖、巢湖之间的控制性工程

    2月21日,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引江济淮菜北水利标项目庐江节制闸工作闸门门叶全部吊装完成,为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及节制闸导流过水奠定坚实基础. 庐江节制闸是菜子湖流域和巢湖流域之间的控制性工程,处于引 ...

  • 安徽庐江:引江济淮罗埠大桥合龙【图】

    引江济淮工程罗埠大桥钢管拱成功合龙 2021. 7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境内的引江济淮工程罗埠大桥钢管拱成功合龙. 引江济淮工程罗埠大桥自2019年开工以来,施工单位在工期紧.任务重.环境 ...

  • 引江济淮蜀山泵站进水闸工作闸门安装完成,为亚洲第一大泵站

    合肥讯    7月14日,在业主.监理.厂家的共同见证下,由中国水电五局承建的蜀山泵站进水闸13孔工作闸门全部顺利吊装完成. 作为亚洲第一大泵站,蜀山泵站枢纽的进度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合肥电视台记者也 ...

  • 三桥梁通车!引江济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6日,引江济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该工程线路上的三座市政桥梁改建工程正式建成并通车,这是引江济淮第一批完工并通车的市政桥梁工程. 这三座通车的桥梁分别为巢湖路桥.翡翠路桥和创新大道桥,均位于安徽合肥市的 ...

  • 引江济淮在合肥城西建“超大”安置区

    近日,记者从建设部门获悉,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望江路沿线一个"超大"规模的安置区将全面展开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对保障民生以及加快西部新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引江 ...

  • 引江济淮二期合肥引水工程明年启动 全省新增894万人通上自来水

    从安徽"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安徽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新增894万人实现通自来水. ...

  •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完成总投资近八成

    2021. 9月19日,工程建设者正在庐江县境内330国道跨引江济淮工程罗埠大桥施工作业.为确保按期完成大桥建设任务,建设者们放弃中秋假期,抓紧进行桥梁及桥面配套工程施工. 送来一渠干净水,建设一道亮 ...

  • 引江济淮工程对合肥的影响如何?

    被誉为安徽"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江济淮,为近年来国家投资近千亿建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安徽枞阳县长江取水(另一路径经无为凤凰颈长江取水口往西河-兆河-巢湖),北送巢湖,经合肥西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