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访过的博物馆之五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是自建馆以来最大的单体项目,被列为陕西省政府重点文化项目。2008年3月9日项目奠基,201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共展出精品佛教、道教等石刻文物百余件。新石刻艺术馆占地面积3098平方米,外观为仿古大屋顶结构,上下两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达7903平方米。其中陈列展厅1321平方米,临时展厅282平方米,善本库146平方米,书画库330平方米,地下文物库房1670平方米,多媒体厅181平方米,文物修复室39平方米,其余为配套设施、安全技防、游客体验及购物等用房,总投资6100万元。
新石刻艺术馆设计风格典雅,气势恢弘,形成了现代展陈与佛教元素相结合,文物体量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风格特点。西安碑林老石刻艺术馆已完成陈列改造正式对外开放,原陈列风格不变,陵墓石刻部分基本不动,新补充35件陵墓石刻文物。更换陈列灯光和全部说明牌,文物布展到位后地面、墙面整体粉刷。新石刻艺术馆的建成和老石刻馆的改造形成碑林博物馆前有孔庙古建群,中有西安碑林、东西两个石刻馆左右对称“一轴两翼”的展示格局。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主题:《长安佛韵》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长安佛韵》主题展馆的主要内容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陈列《长安佛韵》,共展出了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由碑林博物馆300多件造像中精选而成,大部分首次展出。陈列区划分为三大部分: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主题分为两个部分:众生祈愿和宝相千颜专题。众生祈愿主要集中展现了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碑的艺术特色;宝相千颜以中古单体佛教造像为主题,通过小型单体造像、安国寺造像、大型单体造像和佛教头像造像四个单元呈现出佛教影响下的艺术元素,向我们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同时也是研究佛教造型艺术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长安佛韵》主题展馆的主要特色
在长安佛韵展览中,不仅秉承了传统的陈列要求,而且利用了多种现代化的展陈手段,在灯光配备上采用了国际博物馆照明的先进手法,使展品凝聚出独特的视觉影像。1.抗震技术国内博物馆首次应用2.高科技开创全新体验式游览互动模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长安佛韵》主题展馆·馆藏 :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1:北魏(公元531年)朱法曜造像碑 北魏皇兴造像的弥勒,着通肩式袈裟,丰满圆润,肌肉匀称,衣褶以条棱表现,具有较多的域外艺术风格,其艺术水准在当时也是领时代之先。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1:北魏(公元531年)朱法曜造像碑细节放大图北魏邑子六十一菩萨造像碑之一面造道像三尊龛,老君头戴道冠,长须在下分为三缕(这种形式在西魏以后流行),右手举麈尾,束腰带,左右各一立侍,均戴高道冠。龛楣为屋顶形,左右各一根高大的立柱,以示天宫。屋檐上正中有一仙人骑瑞羊。龛左侧外又有一小屋,内悬磬与钟,又站立一戴高冠的道士,题“邑师李元安”,应是当地的道教首领。老君之床座两外侧各有一瑞兽,似虎,有翼,上骑一胡人,高鼻深目,戴小尖帽。下半部为供养人,共六层。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2:北周(公元580年)大象二年 佛立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3: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菩萨头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4: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菩萨立像
隋唐时代的造像艺术则把从北周开始的写实风格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馆藏5:唐朝菩萨头像
唐朝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唐朝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到西安碑林博物馆,给我第一印象是“碑”字少了一撇,听导游讲“碑林”出自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碑”字少一撇,是因为他刚刚丢了乌纱帽。我感到挺有趣,特意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有很多的版本,诸如:
说法一:宋代前的“碑”字没有一撇
有网友认为,这个碑字是唐代题的,在唐代书写碑字是没有一撇的。原因是唐代印刷术落后,有一撇这个字就出格了。并言之凿凿:魏晋以至唐人现集于《书法大字典》各家之“碑”字上边没有撇。直到宋代以后书写碑字才有了一撇,因为宋代发明了印刷术。
有网友认为,这个碑字是唐代题的,在唐代书写碑字是没有一撇的。原因是唐代印刷术落后,有一撇这个字就出格了。并言之凿凿:魏晋以至唐人现集于《书法大字典》各家之“碑”字上边没有撇。直到宋代以后书写碑字才有了一撇,因为宋代发明了印刷术。
说法二:题字的是刚革职的林则徐
持这种说法的人最多,认为“碑林”两字出自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途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碑”字少一撇,象征他当时的心境,刚刚丢了乌纱帽。
持这种说法的人最多,认为“碑林”两字出自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途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碑”字少一撇,象征他当时的心境,刚刚丢了乌纱帽。
说法三:书法少个笔画很正常
支持这种说法的网友认为,这是古代汉字书写时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支持这种说法的网友认为,这是古代汉字书写时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说法四:历史名人题错字并不罕见
还有网友认为这是个错字,并举出多个照片例证,证明历史名人题错字一点都不罕见。例如:五台山的“凌峯圣境”是康熙题字,峯却少了一横。咸丰曾在天津蓟县独乐寺题“报恩院”三个字,“院”却少了一横。
还有网友认为这是个错字,并举出多个照片例证,证明历史名人题错字一点都不罕见。例如:五台山的“凌峯圣境”是康熙题字,峯却少了一横。咸丰曾在天津蓟县独乐寺题“报恩院”三个字,“院”却少了一横。
说法五: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的解读
王原茵认为:“碑林两个字究竟是谁写的,写于何时,目前已经无法考证。”林则徐题字这个说法,可能是因为林则徐的书法不错。不过说是丢了乌纱帽所以少写一笔,这就没有什么依据。他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少一撇的碑字肯定不是错别字。而且确实宋代以前的碑字没有那一撇。”书法上也确实讲究一种美感,为了结构对称多一笔少一笔并不罕见,所以不能说是错字。
王原茵认为:“碑林两个字究竟是谁写的,写于何时,目前已经无法考证。”林则徐题字这个说法,可能是因为林则徐的书法不错。不过说是丢了乌纱帽所以少写一笔,这就没有什么依据。他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少一撇的碑字肯定不是错别字。而且确实宋代以前的碑字没有那一撇。”书法上也确实讲究一种美感,为了结构对称多一笔少一笔并不罕见,所以不能说是错字。
西安是我与儿子最喜欢的城市,你的厚重历史底蕴永远像磁铁般吸引我俩。西安,后会有期!
文:陈书华、部分来源于网络
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费雨婷
整理: 刘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