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究竟有多难?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Saying:论文发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在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更是艰难重重。
文/如海不管学术界当下在破几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都始终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巅峰水平。它一旦问世,一定轰动寰宇,值得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的超级歌颂。如同武侠江湖里的一代宗师,拥有无人能及的绝世神功,足以睥睨武林、傲视群雄。 《Science》和《Nature》杂志,被视为科学出版业的“百年老店”。在一代代编辑的不懈努力之下,持续发表着相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尤其是主刊)。每周相当有限的版面竞争,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要在上面发表文章,不是难,是相当的难,特别的难。 打一个比方。我负责招生宣传的河南省,2018年有98万考生参加高考,而能够录取进入清华北大的只有400人。在国内,也就是说,科研人员想要发一篇Science论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难度还要大很多。从几率上来说,相当于要在河南省拿下状元这样的水平。 知乎里说:假设每一篇论文都是一个独立作者、独立课题组单独完成,不包括几个课题组合力的情况下,来计算概率的话。总共1500篇论文,对将近一千万人的科研群体,那么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这概率真的是低到令人发指了,大概是一万人不到两个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学生,全靠自己的努力,想要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发表的,一定配得上是天才。所以,作为学生,没有必要因为不能发表这样的文章就否定自己。你可能曾经是学习的翘楚,击败过成千上万的高手,但发表Science文章,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你可以另辟蹊径,证明自己实力的方式有很多。 在中国再顶尖的研究,论文的发表也必须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才显得有分量。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基本上主体都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占据着主导地位,无法撼动。像《科学》、《自然》、《柳一刀》,这些全球很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基本上都在西方占有一席之位。
如果在未来,顶级论文发表可以在中文期刊上了,那看上去绝对是喜大普奔的好事。不过,也别高兴太早。你要在国内拼人脉和关系,估计更是挤破头的残酷竞争。而且,论文里如果没有了高级的数学公式,怎么证明你的论文牛逼呢?纯文字的东西,要么靠想象写成小说,要么就无病呻吟,估计更难。冲刺Science,还是得把英文练好。 能够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需要靠内容,还有运气,以及人脉。当然,也可能写一些热点的东西,更受编辑们的喜欢,更能够投中。但好的内容,始终是本质和核心。 人类喜欢不断的挑战。零的突破和填补空白,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和向往的。往往大家认为不可能的奇迹,也会发生。所有的偶然里面,其实都有一定的必然。厚积薄发,积聚能量之后,也能够在某个领域逆袭,创造出奇迹。所谓奇迹的背后,包含着心血的付出和艰辛的努力。光鲜的成功,以及鲜花和掌声之前,一定是孤独的拼搏。 想获得多大的赞誉,就要经得住多大的煎熬和寂寞。无敌是多么寂寞,而寂寞的前生是沉默。
青春、梦想,诗和远方
主张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创温暖,必定值得与你为伴
一日不读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