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拍平和大坪土围楼---新寨
抢拍平和大坪土围楼---新寨
黄武疆
笔者按:十多年前笔者曾参加过“土楼民居学术研讨会”,提出:平和土围楼大多数具有“府第”与“兵寨”文化特征,显得更加大气、豪华、精致,区别于南靖、永定“平民防御性民居”的质朴、粗狂、简单之特点,此观点获得不少人认同与支持。以下介绍的“新寨”就具有典型的“府第”特点,虽然已残缺不全,但那些残桓断壁仍可见到当年的气派。
从睦顺楼跨过几十米的公路就到新寨,这两座围楼的子孙杂居相处,很难分出彼此,在笔者印象中,这两座楼就是齐驱并排的兄弟。
倒塌中的新寨大门(2016年10月拍)
左边余留下来的对联“春风杨柳万千条”是大坪中学首任校长黄庆福先生所书(2016年8月拍)
废墟中的大门
祠堂前的土堆
来到新寨,看到已不是“寨”,而是一片废墟,被大雨冲刷后的大门孤零零地矗立在废墟前,七十年代重新雕刻的“新寨村”及两边楹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掉落了一半,在门前池塘的衬映下,是那样的悲凉、孤独、无助,筑楼的先辈们一定不会料到现在的情形。今天的新寨比想象中的还要破碎,整座围楼仅剩下北面的几间即将倒塌的房屋,楼内的残垣断壁似乎还在诉说数百年的辉煌。还好,新寨宗祠保存较好,八十年代新寨籍的新加坡侨领黄文炳捐资重修;围楼墙基尚保留,只不过部分改建成房屋,空余的地方已种上蜜柚了,有句话说:“平和人已将蜜柚种到门碇头”,今日看来果然不虚。
新寨房宗祠
宗祠的大门
嵌字联:
新功有志创伟业,寨集无疆庆德长
支分江夏远流长,派衍平和世泽长
新寨位于大坪平原北面,东与睦顺楼相邻,北与古隆村交界,西面、南面属于村东村所辖的山边社、西高社。关于新寨地名的来历,人们可以想象“有新必有旧”,确实如此,据说新寨附近原有旧寨,可惜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烟雨中了。大坪象岭的“王公庙”也称作“新寨庙”,根据《大坪黄氏族谱》记载:大坪新寨庙前身曰“州主庙”,内祀陈元光雕像,其人其事,向为大坪人所崇拜,间因张琏作乱,庙宇和黄氏家庙被焚毁。我大坪黄氏八世祖平川、鲁轩二公,既献出私宅鼎建黄氏家庙,又择地扩建州主庙并改名“新寨庙”。以此推算,“新寨”在明末清初就已存在,迄今三百多年。
新寨房属于大坪黄氏第六世朝忠公支系,即(一世祖)质斋公---(第六世)朝忠公---(第七世)廷礼公---(第八世)国政公。国政公三子:文举---睦顺房,文科---新寨房,文恩---芦溪下黄房。新寨房文科公又(十三世)位西公、(十四世)元洲公诸房支,十世时有石楷、石棣迁台。
新寨路口新立的石头牌,可惜电脑字体显得很没文化底蕴,很土的字体
废墟上的草地
继续倒塌中
这段围屋,似乎还能说明新寨的存在
很快就消失了
孤立的丰碑
新寨为方形圆角围楼,有六十多个房间,长度约60米,宽度约50米,高度大约10米,呈长方形。从外观上看新寨与睦顺楼较为相似,但更加古老。从仅存的墙体可以看出三百多年前风云变幻、朝代更迭的时期,这座寨是用来抵御外敌侵犯的,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称为“寨”军事防御功能大于生活起居功能,而叫做“楼”,则是生活起居功能大于军事防御功能。曾听说,新寨是“杂姓地”,后来成为黄氏单姓,也进一步说明了明末清初的平和地区姓氏、宗族的演变过程。
平和围楼属于贵族府邸,区别于永定、南靖的平民土楼
青砖、红砖、石条做工相当精细
这一看,就是大家族的府第
旧床挡墙
围楼内的大厝(一)
围楼内的大厝(二)
古巷时光
红砖在平和应用相当广泛
新寨内的大府第(一)
新寨内的大府第(二)
新寨内的大府第(三)
新寨内的大府第(四)
杂草丛生
新寨算是人才辈出的地方,黄文炳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新加坡中国商品进出口商会会长,1957年和1984年,他两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其子黄绍基在北京投资纺织业。目前,从新寨走出的杰出宗贤有:黄添木(南靖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忠良(其父为西爽楼过继到新寨,现任漳州市芗城区宣传部副部长)等。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