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环休伦湖四日游5–加拿大的苏圣玛丽运河
告别美国的苏圣玛丽,过桥后就来到了加拿大一侧的苏圣玛丽,
当年圣玛丽河两边的苏圣玛丽,是一个城市。1812年战争过后,英美划界以圣玛丽河为界,苏圣玛丽就一分为二,成为分属两国的两个城市了。
加拿大一侧的苏圣玛丽最有名的景点,当然是加拿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苏圣玛丽运河(Sault Ste. Marie Canal)了。不过草根找运河的时候,一开始误把这个老式的红砖楼房当成了运河的管理大楼,实际上现在这是一家酒厂。
这才是运河,
而这个才是运河管理大楼(Th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建于1895–1896年。
上文《美国的苏圣玛丽》里面咱们说过,加拿大一侧的苏圣玛丽运河规模较小,现在只走娱乐性的小型船舶,
因此船闸也不大,船闸上有供行人行走的走道。
过了船闸,就上到了白鱼岛(Whitefish Island),这是位于圣玛丽河中的一个小岛。眼前就是运河,红色的船闸关闭着。
说起来苏圣玛丽运河的建设,还要感谢美国人。1812年战争后,英美两国开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两国的边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美国人在圣玛丽河上修了运河,英国人或者说加拿大人也欢迎使用,一直到1870年。
1870年的时候,加拿大新成立的省份曼尼托巴出了点事儿,这在草根《加拿大历史》中的《英属北美法案》一文中有所叙述。加尼特·沃尔斯利(Garnet Wolseley)上校奉命率军前往弹压,结果船过运河的时候,美国人就是不让他过,因为沃尔斯利上校得罪过他们。当年美国内战的时候,沃尔斯利上校跟南方叛乱分子打得火热,后来又率军打败了爱尔兰裔美国人谋求爱尔兰独立,从美国土地上发起的对大英帝国也就是是加拿大的进攻。这下美国人可逮着机会了,不让过就是不让你过,咋地?
加拿大人没门儿了,路在人家地盘上,沃尔斯利上校只得跋山涉水。回头加拿大人痛定思痛,不能让美帝国主义卡我们的脖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运河,有困难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于是加拿大人开始修建圣玛丽运河,1895年通航。
白鱼岛上有徒步小道Attikamek Trail,看起来走的人不是很多,荒草长满了步道。
桥通往岛的南半部份,更加靠近圣玛丽河主河道的那部分。
看来今年五大湖的水位都很高,这边的步行小道已经没在水中。
草根脱下鞋袜拿在手上,赤脚走入水中,水还是很凉。
过了河水淹没的那段小道来到圣玛丽河边,河水湍急地向着休伦湖的方向流去,打着水花儿。
河边的小路为了安全,修建了这样的木制栈道。
小岛上的池塘里飘满了水葵。
走了一圈儿回到运河边,
一艘船从上游驶来,准备通过运河。
游船驶近,上游的船闸打开,
船开了进来,闸门合上。
草根从合上的船闸上面走过,来到下游的船闸前,
下游船闸打开,
游船水落船低,
待水面同下游相平后,游船开出船闸,向前驶去。
告别苏圣玛丽运河和苏圣玛丽,下一个目的地是圣约瑟夫堡历史遗址(Fort St. Joseph National Historic Site),这个地方草根在《一路向西》到达《苏圣玛丽》前造访过。同伴没有来过,草根也不反对再来一次,于是就……
到了门口又吃了一次闭门羹,门上赫然写着周三周四开放,这天是9月19日星期二!
悻悻然的草根把车开到湖边,回头看又一辆车在公园入口处停了一下,也开来湖边,这辆车挂着魁北克牌照……
无奈何告别这个小岛,驶上前往萨德伯里的穿加拿大公路。
穿加拿大公路上倒也没有什么大的景致,公路也不是那么贴近休伦湖岸,
时间不多,除了休息站歇息下,就一路赶路了。
巨大的烟囱告诉俺们,萨德伯里马上就到了。
在萨德伯里找了一家中餐馆解决了晚餐,
可能是饿了的缘故,感觉到味道还行。
晚上赶到北湾,入住Howard Johnson North Bay, 255 Mcintyre St W, North Bay, ON P1B2Y9, CA,老板和伙计都是印度人。
本篇涉及的路线如下,点击可见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