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看穿一个人
道法自然...
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发展处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庄子·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探问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对是非的态度越强烈,越能看出一个人志向之坚强。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识”指的是见识。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但我们又应该仔细鉴别哪些人真正是见识不凡,哪些人却只是纸上谈兵。一个人实际历练多了,提出的意见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见识不凡;如果只是书呆子,他们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百无一用,那是纸上谈兵。
遇到困难的事,这正是考验对方的勇气的时候。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这时可以用酒打开对方心扉,使他倾吐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后胡言乱语,甚至耍酒疯,闹得场面尴尬。而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有时会在此时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谈理想,或谈挫折。因此识人的伯乐,最应该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节操。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在拜托对方办事时,还可以由此观察对方是否能如约办到。
晁说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立稳脚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诺言。
如果一个人答应对方的事办不到,他会诚意向人道歉,有时甚至会推荐能办好事的人。虽然此时他失信了,但反而彰显出他的品质。
现代社会社交网络发达,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陌生人。因此,虽然诸葛亮的识人之法已经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结交好的朋友,任用适当的人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大获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