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经验贴】湖南大学小南瓜学科语文407分经验贴
学姐说
1
心态
考研是一个人的修行,没有合适研友的你,一个人会是常态。这个过程中,放弃很容易,如果只是想试试,那么趁早放弃,好好实习找工作更来得实在。
『不断地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心态』
坚持意味着无论认为自己有多不行不到初试结束的那一刻也不能放弃。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高效的,别人的经验终究是经验,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好学习规划,少试误。
良好的心态就当作这个过程是提升自己的过程。真的,心态很重要!
①关于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报考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本科为湖南一所二本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真正的备考时间为2018年7月——12月。其中9月份开始在高中参加教育实习。
初试成绩:总分407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②关于择校和专业
当时选了两个地方,一个长沙,一个广州。
长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南大学,它是985/211,双一流,34所自划线学校,跟湖南大学非常有缘,也很中意它的文学院。
广州则是暨南大学,是所211,境外生比较多,想读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后看了报录比等等,比较了一番,也犹豫了一番,最终确定报考湖南大学,究其原因则比较多,也不好细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还未确定学校和专业的也可以私下问司南的学长学姐。但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确定好学校和专业后,就从始至终,不要想着难考或者身边同学如何如何就动摇自己的想法,考研无论考哪个学校都难,如何衡量难易关键看自己。
另外选择的专业一定要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想通过读这个专业让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有所提高。
③app推荐
✔考研帮app→关注学校和专业,了解报录比等;看一些考研经验贴。『光是这个app就可以解决你的很多疑问,考研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一些热心的学长学姐,给你指点和帮助,但也要记住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学会自己去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谁也不是你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要知道这个过程也是成长。』
ps要报考学校的官网:查看往年的招生简章和需要看的参考书目等等。
✔番茄ToDo→一个能帮助你管理时间和严格执行每日计划的app,超级好用。
✔思维导图→我的各种电子框架都是在里面做的,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电脑,能够以图片、pdf等形式分享和保存,超级方便,而且是云同步,资料不会丢。
✔扇贝单词→单词打卡
✔喜马拉雅→听教育333音频
④公众号推荐
司南考研sinaned→公众号内含教育学各个专业的经验贴、考情分析(小编有话说,小南瓜可以滑到文章底部有司南的教育学交流群及及各大院校QQ群,进群即可领取免费资源)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光明微教育、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研究微刊等
政治(68分)
个人建议政治不需要准备得太早,重点是选择题,大题拉不开分。前期的重心要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
①关于书目:
肖秀荣: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上下册、命题人讲真题上下册、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肖八肖四
徐涛:
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八套卷、考前预测必背20题
②关于老师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肖秀荣徐涛
③关于时间和复习内容安排:
8-10月
每天1个半小时根据徐涛的视频课程刷精讲精练1-2章,做好笔记,并做1章1000题。
✔马原重在理解,并通过做大量的题目加深理解和记忆。建议做框架笔记,听视频的时候将重点和混淆点单独罗列出来,便于后期反复看和理解。
✔毛中特和史纲:这两块的很多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我看完史纲视频课程并做完1000题后将史纲和毛中特混合并根据时间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等做了框架笔记。史纲和毛中特的学习重在脑中要有自己的框架,这样才不会被一堆的事件和时间搞混淆。学习史纲的时候是最有趣的,发现自己对中国的历史也愈发感兴趣,关键是徐涛老师很nice!你的学习效率会蹭蹭上涨!(小南瓜们,我们司南也和沪江网校联合,推出了徐涛老师的政治公共课,有需要可以拖到文章底部,扫描二维码进群找学姐咨询,目前有优惠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0—11月
每天2小时:二刷1000题,并将错题选择性地记在本子上,并结合了徐涛的刷题课程刷了一遍他编写的选择题。(1000题可以反复刷,有时间的可以刷上三遍)。另外把命题人讲真题做了一遍。
结合肖八和徐涛的8套卷做完,只做选择题,这时候重点还是选择题,大题12月开始背就行。注意控制做题时间,一般30分钟做完,闭卷做,每做完一套就拿本子做好总结,摸清出题套路和找到自己的知识遗漏点和混淆点,回归到书本,不要光求量,想着把市面上所有的模拟题都得做完不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2月
每天3小时:这时候用徐涛的必背20题和肖四,并结合肖大大的点题课,每天制定好背诵计划,把肖四背的滚瓜烂熟,一定要背!有方法地背,不需要一字不落,把关键语句背熟就好!政治的学习并不难,马原反复理解,史纲有自己的时间和事件线索,时事部分到了后期都会有资料的,自己网上搜集即可。
英语二(76分)
①关于书目:
✔单词:朱伟恋练有词、何凯文1575词汇书
✔句子分析:何凯文长难句解析、同源外刊时文分析
✔阅读:
张剑黄皮书英语一(94—18年)、何凯文阅读思路解析(英语一06—18年)、何凯文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全解析(英语一)、何凯文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全解析(10—18年)
✔作文:王江涛考研英语二满分写作、何凯文写作考前冲刺20篇
模拟卷:老蒋四套卷
②关于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朱伟、唐迟、何凯文、王江涛。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选择1—2两个老师就好,不要这个老师的方法用一用,那个老师的方法又试一试,老师好不好,关键看自己适不适应,不要人云亦云,毕竟考研辅导的竞争就在那儿。
③注意:大学一次性通过四六级,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前期对英语的复习是处于很放松的状态,建议大家不管过没过四六级,都要扎实学习,不要放松!!!考研英语跟四六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4—7月
✔单词和划分句子为主:
单词是基础,自己会划分句子才能读懂文章!这期间我主要是看了朱伟的恋练有词视频课,做了一本单词笔记,其次是根据何凯文的微博里更新的长难句课程把句子划分学习了一遍,报了凯旋门每天坚持单词打卡,一直坚持到考前几天。并用专门的的本子学习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微信公众号上每天更新),个人觉得对于划分句子成分和记单词很有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7—10月
✔阅读为主:
英语二的真题比较少,因此我买了张剑的黄皮书,把94—18年的真题做了一遍,并把里面不认识的单词做了一本笔记。后面结合何凯文的kk三步法买了何凯文的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先将英语一05—14年的做了一遍,后面将英语二的真题10—15年做了三遍,并做了总结(用的是表格式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整理表)。最后三套作为模拟。真题要反复做,每天做2篇并且要做好单词总结,句子分析,第二天要温习单词,你会发现单词很多都是重复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12月
精读英语二10—17年真题,每日一篇并总结。
✔作文:背了王江涛的作文,分大作文和小作文背,考前也总结了何凯文推荐的作文模板,也很好用,但尽量要避开模板。如果英语想拿80分+的最好9月份开始每天背一篇作文,并默写,这样就不需要用模板了,毕竟模板的使用风险很大!
✔翻译:将真题做了一遍,并对照答案修改,自己认为翻译直译为主。
✔新题型:个人觉得这个部分是最简单的part,主要是通过做真题总结套路,认真地对比和分析选项和文章,一般都能拿到满分。考前我模考了一次,全部按照考试的流程和自己规划的做题时间来。先写小作文、大作文,再做阅读A和阅读B,翻译,最后完型。整个过程特别流畅。总之英语的阅读是最重要的,每日做两篇阅读理解并总结,一遍一遍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做好阅读,单词记住了,句子也会分析,翻译也顺带解决了。
333教育综合(130分)
①关于书目
王道俊《教育学》、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吴式颖《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陈琦《教育心理学》、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辅导资料:市面资料都差不多,不过司南的还是比较推荐的,自己选择自己喜欢
②关于老师
培训机构的学姐们会更加贴近于你,可能说没有那么多的上课技巧,但是就是考研所需。
③关于时间和内容安排
初试我就跟着司南学姐学,整个过程就是自学+司南学姐辅助。333至少要背5遍以上。
4—7月
✔整理框架:建议按照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的顺序学习。把四本教材看了一遍,大致了解333的内容,听课后,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做框架笔记。6月底之前将四本书的框架笔记做好。个人认为框架笔记真的很重要,能快速抓住重点,这对我学习专业二也大有裨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7月—9月
✔背诵:每天4个小时背诵。在这个过程,你会边记边忘,觉得一天下来能记住的知识点少之又少,建议第一次背诵先背大的框架(可以自己动手做思维导图),把一章的大框架背熟,再往里面添内容。就算忘记也没关系,反复背就行,到后面你自然而然就背熟了。建议教育心理学多理解里面的名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9—11月
✔背诵和整理笔记:
这期间我参加了教育实习,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很紧张。我开始根据之前的框架笔记和司南的强化课程做新的笔记。将中教史分古代、近代和重要人物等手写框架。外教史等也分了专题手写框架,大概花了20天的时间将四本书的内容做好了框架(220页左右),这个过程相当于再次梳理了重要考点,而且知识点整理得比较系统,有表格式也有框架式,易于后期的背诵。不要觉得做笔记很浪费时间,别人的资料随手拿来一用,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整理终究不太适合自己,因此建议在复习333时可以尽早做一套自己的背诵笔记。
基本按照名词解释的要求来:简介→内容→评价。
这期间每天花4—5个小时背诵,一本背完再下一本,注意把时间安排好,严格按照自己的背诵计划执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12月
✔真题和模拟题:
这时候可以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要求,清楚四个部分的所占分值,以便有侧重地复习,毕竟分值有轻有重,并且一定要研究真题。湖大今年的题目我认为考得很细,像考查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这道题目其实是科举制度部分中的一个很细的点,也有旧题重考,像三舍法。因此真题一定要重视,要自己动手去写答案。真正考试的时候是12页纸,一页比A4纸稍微小一点。后面我还买了十套模拟题,每天做一套试卷查漏补缺,并逐渐有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最后在考前一星期模考2016年的真题,一定要模考!以便确定自己答题分配的时间和版面。总之,333一定要背得很熟很熟,至少大的框架已经烂熟于心,在考场上每个题目基本上只有20秒的思考时间,停留太久根本写不完,你要想别人至少写满了12页,光是这点底气就足很多。文科性质的东西在理解后就是重在背诵,背熟了在答题的时候要有逻辑,分总式或者总分式,一二三有条理地写,关键的语句放在最前面。要知道笔试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在考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行文的多角度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33分)
①关于书目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资料:两本参考笔记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②关于时间和内容安排
869的学习开始地比较晚,7月中旬放假回家后才开始看教材。全程基本是自学,没有任何视频课程学习,专业二取得133分(应该是第一名),我想这主要归功于333教育综合的学习方法,先是手写大框架,再是做好电子框架笔记梳理两本教材,最后手写了近120页的背诵笔记。不过现在大家可能有更多选择,比如可以跟着我的学习方法和在司南的授课来进行。
7月中旬—9月
✔看教材,手写大框架:
这期间每天花2个小时看教材,一定要细看教材!先王本再朱本,根据之前笔记将大框架做好,算是通读一遍教材,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8月底才把两本书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建议大家可在暑假就已经过完教材并做好框架笔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9—11月
✔做电子框架(很详细)并背诵:
9月的教育实习让我的学习时间少了很多,因此我是安排在晚上专门看专业二,每天做电子框架并背诵。框架是分专题做的,并且将两本书的内容和两本参考笔记进行了整合,光是整合这些内容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框架分为课程论、教学论、教材论、学习论和教师论五个部分。在整理的同时一章一章地背诵,背了一遍又一遍,而且时间越来越紧,多少天背完一轮都要做好规划。手写框架:在11月时,在结合模拟题时,发现有些重点内容有了遗漏,于是自己又手写了一份背诵笔记。边写边加深记忆。有时候背累了写一写无疑是个好方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12月
✔真题和模拟题:
到了后期,每天晚上3个小时都安排背869。分专题背诵,大概一星期背完一轮。
最后20天冲刺的时候每天一套模拟题背诵!反复记,并进行了模考,写满了12页纸!模考的意义在于安排好答题时间和书写的版面,这跟333是一样的。并且手写了一份以关键词为记忆点的背诵笔记,意在背薄869的内容。另外869今年的题目真的很活!论述题更需要结合当下的教育热点举例子才能取得好的分数。湖大也在有意将869改为大综合的考试形式。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要结合教育热点,论述题里面所有的例子都是现场发挥。
✔建议大家每天可安排半个小时看一些教育热点,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这对869的学习很有帮助。
总之,869的学习也是注重大的框架要烂熟于心,遇到不会的题目迁移运用,分角度和适当的实例都是需要的。
再次,文科性质的东西在理解后就是重在背诵,背熟了在答题的时候要有逻辑,分总式或者总分式,一二三有条理地写,关键的语句放在最前面。要知道笔试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在考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行文的多角度等。复试的经验贴也会发出来给大家,目前大家先好好准备初试!有问题可以扫描二维码进群找学姐咨询。
图片素材来自湖南大学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