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唐诗解读——李白之《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注:
旧山:位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西北,又名大匡山、大康山。李白青年时期在匡山大明寺读过书,后出游成都,归家后仍在大明寺读书学道,因而称旧山。
芳草平:指读书之地的名字,即芳草坪。
雪峰:岷山远望四季积雪。
篁:竹子。
雉:野鸡。
箧:箱子。
素鱼:即蠹鱼,书籍或衣物中的虫子。这种虫是白色,身上有细小的鳞,故名。这句是说从外归来翻开书籍惊动了书中的虫子,意为读书生活又要开始了。
修:撰写。
素贞:高洁的品格。
三清:道家所谓的神仙境界。这是借道家语自勉。李白的诗中把天界、神仙界和世间的统治机构混着使用,故此处三清应是比喻朝廷。
解读:
青年时代的李白曾经在匡山经过一段清静无尘的读书生活,后出游过成都及附近的一些地方,拜见过当地官员,以求政治上有所作为,但除了收获一片虚名和廉价的夸奖之外,似乎没有大的实际收获,这首诗就是写他这段生活结束之后,又回到匡山读书之地。看到旧居的荒败景象,诗人不禁感慨万端,遂作此诗。整首诗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全部对仗,且对仗句结构和句式几多变化,也显出诗人驾驭排律的能力。
从全诗内容来看,诗人这次冬日归旧山的心情是十分急迫的,他采用铺叙的手法叙述再见到旧山的景象,由于离居时久,旧居早已荒凉破败,其居住之所早已是雉飞、苔生、猿啼、鼠走、兽奔,凡此种种,怎么能不令诗人叹惋。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然到底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诗人在叙述的过程中,夹杂着对旧居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之感。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虽说外出让诗人多少有些不快,可诗人沉下心来,还是决定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在这之后的岁月,李白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相反,他依然怀抱“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在他25岁时写下了《别匡山》,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漫游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一系列伟大诗篇由此产生。他的好朋友杜甫曾向他发出过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但诗人终究再没回过匡山。在这几百年后的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李调元的进士登上匡山,写下了《匡山谒太白祠》一诗——“太白祠前草欲芜,米颠碑蹟半模糊。平生亦有清平调,诗到匡山一字无”,表达了对他的这位本家诗人的怀念与敬仰,其向往、倾慕、惋惜、赞叹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附: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指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映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