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高中语文教和学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重要时刻。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深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坚守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始终心系国家、珍视荣誉。宋代大儒张载将知识分子的使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工程院广大院士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无论在病患诊疗的前线,还是在防控隔离的后方,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表彰大会上,党和国家对在抗疫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院士们给予崇高的荣誉和礼遇,这对我们是极大鼓舞和鞭策。钟南山等院士用实际行动对“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这一殊荣作出了生动诠释。他们身上最闪光之处,就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向未来,我们更应时刻心系党和人民,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做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人民院士”。
彰显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始终赓续精神、砥砺前行。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是国家最耀眼的精神坐标,崇尚荣誉是引领时代的价值追求。在抗疫斗争的大考中,广大院士从各自专业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为抗疫斗争殚精竭虑,交出了一份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他们在危难时期以仁心大爱忘我奉献,在危急时刻以赤子之心为国分忧,为科学救治和科技攻关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作出了精彩注脚。彰显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必须胸怀科学梦想,坚定走好脚下的路,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全力以赴、大爱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肩负起科技界领军人物的历史责任,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增添科技支撑、不惧挑战的亮色,始终勇挑重担、建功立业。总书记把“尊重科学”作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内容,强调“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并充分肯定了科技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挑战,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优势,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加快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行业和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加紧进行攻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广大院士要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矢志创新、砥砺奋进,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读书“三境”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一些新东西,增加见闻之知,更在于滋润心灵、塑造人格、熏陶气质,提高德性之知。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气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