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闭合入路与开放入路鼻整形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比较研究丨专业视点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入路与开放入路鼻整形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进行鼻整形术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入路鼻整形术,观察组给予闭合入路鼻整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容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鼻小柱血运障碍、恶心呕吐、延迟愈合和支架部分吸收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闭合入路鼻整形术效果较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美容满意度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闭合入路;开放入路;鼻整形术;安全性;临床效果

中华整形大典·医学编委 张鹏: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

豫医联盟整形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整形外科学会鼻整形分组成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衰老与抗衰老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眼整形学组成员

随着医疗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提高,因生理和心理需要而进行整容手术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1]。近些年鼻解剖学研究不断深入,鼻整形技术不断成熟,使得在手术效果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保留鼻的重要解剖结构,已成为鼻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新问题。术后鼻子是否自然,不牺牲相应的功能是衡量鼻整形成功与否的标准[2]。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广泛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以进行鼻整形术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探讨闭合入路与开放入路鼻整形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于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进行鼻整形术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例,女42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28.64±2.53)岁。观察组男4例,女41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27.25±2.84)岁。两组均接受鼻整形手术,无手术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入路鼻整形术。(1)在患者右侧乳腺下襞处做2.0 cm的切口,取第六肋软骨约4.0 cm长,制备成3.0cm*1.2cm条状软骨片三片备用,及1.5cm*3.0cm腹直肌筋膜备用。(2)从鼻小柱行倒“V型切口”两侧延伸至鼻翼穹隆部及外侧角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鼻翼软骨并将其从内侧脚完全分离到外侧脚。(3)鼻中隔膜进行锐性分离,暴露隔软骨尾端,从鼻中隔软骨的上半部分分离双侧粘膜软骨膜,在鼻中隔软骨左右两侧缝合固定两条肋软骨,行鼻中隔延伸移植。将长矩形肋软骨植入鼻小柱腔内作为鼻小柱支撑,缝合固定上、双侧延伸移植物,下端与鼻棘之间保留0.3 ~ 0.4 cm软组织垫。将两侧鼻翼软骨穹隆闭合缝合,形成“双拱”形支架植入鼻尖。将倒梯形肋软骨片缝合到肋软骨支架的前端,形成“盾牌”移植物。(4)通过平铺或折叠腹直肌筋膜并将其缝合在鼻尖表达点之间来进行“帽状”移植物。鼻尖支架置入后,用骨膜条将鼻骨表面和上外侧软骨分离。根据鼻尖和鼻背雕刻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并将其放置在鼻背上,缝合切口。接引流管,接负压装置,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给予闭合入路鼻整形术。(1)准备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材料3.0cm*1.2cm*2块备用,取耳软骨约2.0*2.5 cm长,及2.5*3.0cm耳后筋膜备用。(2)在鼻翼软骨下缘用11号刀,行双侧鼻前庭黏膜切口,向下延伸至小柱两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用去皮剪刀,沿鼻翼软骨表面分离,鼻翼软骨的内侧脚与外侧脚完全分离。(3)将新型材料延长抬高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及筋膜组织置入鼻尖,方法同对照组。(4)鼻尖支架置入后,继续沿软骨表面向上分离至鼻骨上端至鼻根,根据鼻尖和鼻背的情况,将雕刻及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假体塑形放置于骨膜下间隙,在假体旁0.3~0.4cm处复位缝合固定假体,中央韧带断端缝合于鼻尖支架后上部,缝合切口。接引流管,接负压装置,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进行统计对比。(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发症主要有鼻小柱血运障碍、恶心呕吐、延迟愈合和支架部分吸收等。(3)两组手术前后美容满意度、嗅觉功能评分比较。采用美容效果评分(NSS)评定患者的美容满意度,最高评分为1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鼻小柱血运障碍、恶心呕吐、延迟愈合和支架部分吸收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美容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手术前美容满意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美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整形外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每个人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整容整形的效果。鼻整形术是最常见的面部整形手术之一,手术范围包括矫正各种先天性鼻畸形、矫正各种外伤造成的鼻畸形及鼻整形手术等。对于鼻整形术来说,良好的手术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容貌满意度。因此,对鼻整形手术的效果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越来越微创化,具有可以保留重要鼻解剖结构的鼻整形术将是鼻整形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鼻SMAS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鼻血管系统主要位于此平面或以上,SMAS层的保护可减轻术后鼻水肿,防止皮肤坏死。面动脉的分支为内眦动脉和上唇动脉,主要为鼻尖供血,内眦动脉在鼻翼大软骨外侧脚头侧缘从鼻外侧动脉外侧分支,上唇动脉沿小柱向外分支,这两支在鼻翼软骨头缘汇合形成鼻翼弓[3-4]。目前,我国鼻整形术的主流是开放式结构鼻整形术。这种手术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在小柱的中、下1/3处作横切口,彻底破坏了小柱的动脉血供。术中广泛解剖时破坏了鼻的正常生理结构,术中出血明显,常伴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大多数鼻整形外科医生采用开放入路将皮肤、皮下组织和鼻翼软骨分开,然后通过解剖、切除、缝合或移植肋软骨来进行手术。闭合入路则通过一个封闭的方法保存鼻整形术需要外科医生将这些结构视为一个以尽可能少进行操作的整体。本研究中,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闭合入路鼻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开放式鼻腔修补术由于鼻小柱血供不足,可能导致皮肤切口坏死和延迟愈合,而闭合入路保留鼻腔成形术是一种基于解剖学研究的较新的手术方法,其切口比传统的开放入路小。保留了小柱动脉的完整性,保证了鼻尖的血液供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5-6]。本研究中,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鼻小柱血运障碍、恶心呕吐、延迟愈合和支架部分吸收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由此证明了闭合入路鼻整形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照组采用传统肋软骨延长鼻中隔软骨,观察组采用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延长鼻中隔软骨,对比支架的吸收情况,肋软骨吸收率远远大于新型材料,后期效果减弱,满意度下降。闭合入路鼻整形术保留卷须韧带可以防止内鼻瓣向内塌陷,减少外侧上皮的收缩,修复断裂韧带后,有助于维持所需的鼻尖突出和鼻尖旋转,这正是新形成的鼻腔结构所需[7]。软骨膜下剥离术能较好地保留覆盖软骨膜的结构,维持鼻肌的动态张力,对气道通畅和呼吸动力学起到积极作。本研究中,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闭合入路鼻整形术在保证提高美观的基础上可有效保护鼻腔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闭合入路鼻整形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鼻整形术的不足,使鼻整形术更安全、更快、更精确有效。

综上所述,闭合入路鼻整形术效果较好,同时采用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隆鼻,两项新技术使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池刚毅,黎宁,陈宝峰.经双鼻翼内侧缘闭合切口行鼻综合整形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7, 26(10):6-9.

[2]李芯,马继光,李战强,等.细条状肋软骨作为鼻背移植物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0(1):3-6.

[3]薛志强,孙奔,高志强.闭合入路与开放入路鼻整形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比较[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0, 31(9):538-541,544.

[4]张锦松,戴传昌.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行隆鼻修复术后鼻小柱皮肤坏死一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9).576-578.

[5]张建军,张琪.综合隆鼻术后并发症的修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3).171-173.

[6]田云浩,朱晓春,刘磊.鼻整形术常见并发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21, 31(2):134-138.

[7]曾芳琳,王先成,孙杨,等.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 36(7):770-77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