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几年前,我曾经不经意间找到了几粒花椒凤蝶的卵,就想养起来并记录下它的生活史。结果这篇小文章却拖了好几年也没写。今天整理电脑时正好翻出了之前的照片,作为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我想想还是赶紧整理出来吧!不然又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花椒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在南方一般称柑橘凤蝶。它是北京市区里常见的大型凤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们一年可以繁殖三代,以蛹越冬。在北京的公园或是小区的花坛里偶尔也能见到其身影。它们或是快速的飞行,或在访花。因为个体大,体色艳丽,故而非常吸引大家的目光。
花椒凤蝶的寄主一般是芸香科植物,在北方最常见的便是花椒,而在南方则主要在柑橘上,这也是它们两个名字的由来。因此,以北京来说,在花椒树上便最容易找到它们的宝宝了。
花椒凤蝶末龄幼虫 王弋辉摄
以前曾经养过几次花椒凤蝶,那次路过小区的一棵花椒树时,正好看见在叶片上有它们的卵,随即准备再一次饲养它们。卵是散产的,通常在一个叶片下有一粒,这样可以保证孵化出来的幼虫之间不会有太大的食物竞争。
卵通常位于叶子背面 王弋辉摄
采回的第二天晚上就发现卵已经孵化啦!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叶片已经有被啃过的痕迹。刚出来的幼虫是一条黑色的小毛毛虫,十分小巧。赶快进行记录,这天是7月11日!
刚刚孵化的花椒凤蝶幼虫 王弋辉摄
两天后,也就是7月13日,已经吃过一些叶子的小黑毛毛虫们,体型明显变大了许多。
两天的时间,体型便已有所增大 王弋辉摄
7月18日,经过了几天的大吃大喝,幼虫们的体长已和之前的有了明显的差距。且花纹也变得清晰可见,活脱脱一摊在叶子上的鸟粪。当然,这种体色也是它们的一种防御措施。毕竟在自然界中,对鸟粪感兴趣的动物远比对幼虫感兴趣的动物要少得多。
幼虫像鸟粪一般 王弋辉摄
7月24日,前几次脱皮我都没能见证,而这次里程碑似的脱皮却被我发现啦!经过本次脱皮,“鸟粪”将变成一条绿色且没毛的幼虫,同时身上还有几条醒目的黑色花纹。
幼虫体色变为绿色 王弋辉摄
7月29日,算到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便给它盒子里放了一根木棍。果然,这一天便爬了上去,整个身体呈“C”字型。仔细看还可以发现一条丝像安全带一样把幼虫固定在木棍上。没错!这便是要化蛹的前兆啦!
顶蛹的幼虫 王弋辉摄
7月30日,经过了一天的时间,看到已经完成化蛹的过程了。而那条“安全带”,依然缠在虫体的中间,起到固定和保险的作用。在蛹的下方,可以看到脱下来的末龄幼虫皮。
已完成化蛹 王弋辉摄
就这样安静地过了将近一周,在8月5日早上8点,我发现蝶蛹的颜色变了不少,甚至可以看出翅膀的斑纹了。不难猜出,它马上就要迎来羽化的时刻了!
蛹里已经可见翅的颜色 王弋辉摄
果然,早上10点半左右,这只花椒凤蝶便真正羽化了。可惜它羽化的速度太快了,我没能抓拍到过程。发现的时候翅膀已经展开,但还有些软软的、湿漉漉的感觉。
刚刚羽化的花椒凤蝶 王弋辉摄
过了一小会儿,花椒凤蝶便开始不安分起来,一下子扑到了窗户上,感觉它十分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好的,那就打开窗户,放它出去吧!毕竟,它们真正的归属,应该是那美丽的蓝天。
准备飞往蓝天 王弋辉摄
见证并记录了一只蝴蝶从微小的卵到最后展翅高飞的全过程,不仅让我真正明白了它所有阶段的形态,更让我再一次地感叹自然的神奇与造物的精巧!都说博物学会让人上瘾……的确!仅仅是一只常见的花椒凤蝶,都会带给我无限的喜悦,而世界万物生灵,自然会让我穷其一生去发现、去探索。也许,这便是大自然给我们这些人群最独到的魅力吧!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