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江西 ——我省旅游演艺市场十年成长观察

江西风景独好 2019-01-07

抓住2018年尾巴,江西又一台旅游演艺节目亮相——《明月千古情》于去年12月28日首演。

2018年,对江西旅游演艺市场来讲,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天下三清》《寻梦牡丹亭》《明月千古情》三台旅游演艺节目先后面世。

1
起步与成长

追本溯源,我省旅游演艺起步于“红色摇篮”井冈山。2004年3月,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桂林上演。从一个创意到一个产业,此后实景演出在全国渐成燎原之势。4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国庆节,我省首部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首演,这也是我国第一台演绎红色经典的实景演出。

《井冈山》剧照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的诞生,拉开了江西旅游演艺市场快速发展的序幕。从《井冈山》到《梦里老家》《寻梦龙虎山》《滕王宴乐》,再到2018年的《天下三清》《寻梦牡丹亭》《明月千古情》,一批旅游演艺项目应运而生、鱼贯而出。大家都想用一台演艺节目,告诉游客自己的城市有多好、景色有多美、文化有多厚重。

纵观全国旅游演艺市场,“印象系列”“山水系列”“千古情系列”三足鼎立,“寻梦系列”“又见系列”奋起直追。《印象·刘三姐》之后,它的缔造者——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组成的“印象铁三角”分道扬镳,张艺谋继续打造“印象系列”;王潮歌另辟蹊径,独创“又见系列”;而总策划梅帅元另起炉灶,缔造“山水系列”。宋城演艺的精打细磨,成就“千古情系列”。阳光新瑞虽是后起之秀,但“寻梦系列”已声名鹊起。

再看江西,《井冈山》《梦里老家》由山水盛典打造,是“山水系列”的重磅之作;《明月千古情》则由宋城演艺打造,为“千古情系列”的又一新作;《寻梦龙虎山》《寻梦牡丹亭》则由阳光新瑞打造,当前国内“寻梦系列”有三台,江西占其二。可以说,江西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多出身名门。

这些年,和全国一样,江西实景演出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可以用“奔跑”来形容。据《2018中国实景演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实景演出共计78台,从地理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实景演出数量较多,江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滕王宴乐》剧照

江西旅游演艺虽呈遍地开花之势,但没有粗制滥造之嫌。《井冈山》10年来常演不衰,演出2300多场,观众300多万人次;《寻梦龙虎山》4年演出1200多场,接待观演近90万人次;《梦里老家》4年演出910场,接待观演110万人次;《滕王宴乐》两年演出接待游客超过13万人次;《寻梦牡丹亭》演出时间虽短,只有3个月,但接待了游客近2万余人次。已经和观众见面的7台大型旅游演艺节目,每台都堪称经典,征服了观众,赢得了口碑,成为游客“必选项”。

回望来路,如果从《井冈山》算起,江西旅游演艺市场正好走过10年历程。10年时间里,江西旅游演艺从无到有,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汇成一台“江西印象”,向游客讲述着精彩的“江西故事”。

2
魅力与魔力

一台戏,究竟有何魅力,能引来游客无数?又到底有何魔力,能赢得各方青睐?

在山水之间注入文化灵魂,旅游演艺的魅力首先在于解决了旅游城市和景区有景观没文化的痛点。《井冈山》讲述的是红色文化,《寻梦龙虎山》呈现的是道教文化,《梦里老家》展现的是乡愁文化,《寻梦牡丹亭》展示的是戏曲文化……每台戏,都极具当地文化特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借助科技手段,通过艺术创造,将当地那些听得见看不见的文化,实现场景化的呈现,赋予观众直观、感性和共情式体验,给山水赋予了一种文化道场的魔力。由此,旅游演艺为游客的旅行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使景区旅游实现了从一日游到深度游的转变,促进了景区“快旅慢游”的实现。

《梦里老家》剧照

《梦里老家》总导演梅帅元这样阐述他的创作意图:“乡愁是一种文化记忆,一旦丢失,一个民族便不能称为有历史的民族。城镇化之后,很多人的老家成了回不去的原乡,人们尤其需要一个地方,一部作品,来看见乡愁,来回望乡愁,在心里面引起共振。”梅帅元说,《梦里老家》追寻的就是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地方记忆。南昌滕王阁夜游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灵表示,《滕王宴乐》通过再现和营造大唐盛世的繁荣场景,让游客沉浸其中,深度体验大唐生活,为滕王阁夜游项目发展开启了新征程。

旅游演艺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市场投资的活跃热度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这种魔力又来自哪里?根据旅游业界“三七共识”,游客在白天的花费只占其消费总额的30%,主要包括交通和景区门票,而70%会产生在夜间,在旅游六要素中,吃住游购娱五项基本都在夜间。现实情况是,很多景区存在吸客无数却留不住人的难题。旅游演艺的出现,解决了留住游客、刺激二度消费、实现价值转化的问题。一台优质的实景演出,可以盘活一座旅游城市夜间的消费,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旅游演艺得到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区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寻梦龙虎山》剧照

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童丽芳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运行,《寻梦龙虎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突出。《寻梦龙虎山》的推出,丰富了龙虎山旅游业态,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实现了由山水观光游到文化体验游的转变,同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增加了景区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消费,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梦里老家》运营方——江西婺源翼天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梦里老家》是婺源旅游夜间体验的核心项目,促成了夜间体验业态的完善升级,有效拉长了游客在婺源的停留时间,延长了消费链,为繁荣婺源旅游经济作出了贡献。

旅游演艺的魅力与魔力,正如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所说,因为旅游演艺解决了旅游景区缺文化体验、缺夜间体验、难实现深度消费转化的难题,在拉动目的地综合消费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因此旅游演艺受到游客喜爱、市场追捧、政府热衷。

3
方向与未来

规模大成本高,存在盲目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衍生品开发不足;演出季节短,受气候影响大……实景演出火爆之下,也存在种种成长的烦恼。

特别是2017年8月,山水实景演出的先行者《印象·刘三姐》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由“先行者”变为“先烈”。集希望和绝望于一身的《印象·刘三姐》,给高歌猛进的旅游演艺市场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凉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小可说:“旅游演艺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投资人看好,被政府看好,被大众喜爱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亮红灯、敲警钟,所以需要冷静思考,审慎前行。”

《寻梦牡丹亭》剧照

不过,我省“寻梦系列”的“浸入式演出”模式和《梦里老家》的演艺小镇模式等,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看好。《寻梦龙虎山》和《寻梦牡丹亭》以景区为大舞台设置场景,让游客在行进中移步换景、融情于景,体验一种时空穿越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沉浸式互动。对于观众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转身就融入情景的“表演者”,随着故事线的推进,观众主动选择所见所闻,获得独一无二的故事际遇。孙小荣说:“这种场景创新,或许代表着中国文旅实景演出的未来。”旅游专家岑梅玲子也认为,以“寻梦”为代表的沉浸式演艺将成为推动行业纵深发展的新动能。目前,我省两台“寻梦”大戏刚结束一年的演出,正利用休演时间升级改造,以“永远不完美的实景演出”理念自我鞭策求完美。

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创意的一种特定形式,当然需要强调自身的IP(知识产权)。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厉新建表示,旅游目的地之所以积极吸引各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演艺机构,其目的不仅仅是需要IP,更重要的是希望旅游演艺作品成为旅游目的地的ID(身份识别)。在这个方面,梦里老家景区做了有益尝试。景区在《梦里老家》基础上建设演艺小镇,实现旅游演艺“白加黑”模式:白天逛古镇体验北宋市井生活,晚上看《梦里老家》。演艺小镇以北宋市井生活为背景,为游客提供穿越历史的新奇体验。进入演艺小镇,游客亦是戏中人。2018年3月3日,演艺小镇开园首日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到目前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取得成功。目前,投资3亿元打造的演艺小镇二期项目正在进行,希望以《梦里老家》的IP影响力打造演艺小镇的ID目的地。

当然,对于刚刚10岁的江西旅游演艺市场而言,正处在成长期和活力期,也处在叛逆期和躁动期。这些被业内看好的模式未来如何,还有待市场和时间来检验。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江西旅游演艺市场在“寻梦”路上,依靠井冈山精神,最终会抵达“梦里老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