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卢照邻之《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玉辇:皇帝的车子。

汉帝金茎:指汉武帝在宫中所建的承露台及其宏伟的铜柱。

幰:绘有纹饰的车幕。

桃李蹊:妓女居住的地方。

解读:

这首诗是卢照邻的最著名代表作,很多唐诗选本都选了这首诗。

公元673年,卢照邻因风疾去长安求医,隐居太白山。这首诗就是刚到太白山时所做。作者借“古意”实则讽当今,通过对汉代长安的描写,反映唐时长安的盛况,以及对当时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及争权夺利进行了揭露,最后将寒士与权贵进行了对照,引人深思。

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娼妇盘龙金屈膝”,对长安街道华丽的建筑与贵州奢华的生活的极尽描写。起句一笔勾勒了长安古城,接下来不惜笔墨大力描绘了大街上香车玉辇。这些车马装饰华丽,日夜不停进出王侯宅第。随着这些车马,我们进入了富丽堂皇的王侯之家,见到了春意盎然的景色和雕梁画栋的楼台。“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描绘了宫门内外热闹繁富的春光。“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通过精心挑选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整个宫殿的全貌,至此,长安上层贵族活动范围大致描写完毕,接下来各色人等一一出场。

首先出场的是歌妓,诗人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她们对渴望,“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这几句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比喻、对比,生动地刻画了这些女子的心理。虽身处富贵之乡,内心却极为空虚。如果能有机会遇到爱情,她们定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幸福。接下来几个生活片断——“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香软的闺房,美艳的妆容,华丽的车行仆从,成为了她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却表面风光却空虚无聊。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这是全诗第二部分,写出了形形色色人的夜生活。“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这四句可以视为前两部分的过渡,御史、廷尉这些执法者执法不严,导致了下文探丸少年的不法之举,同时以“乌夜啼”,写出了在夜幕中隐约可见的宫城、大道及车幔,暗示了长安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阔家公子、探丸借客、任侠少年,不约而同从长安各地聚集到了娼家。原来“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这些娼家女子个个气若香兰,歌声婉转,人们都拜在她们的石榴裙下,整夜沉浸在温柔乡中。娼家的繁荣,执法部门的冷落,这一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娼家门外交通便利,络绎不绝的车马卷起阵阵风尘,遮天蔽日,连路边的弱柳青槐东倒西歪,那些吃公家饭的禁军军官也擅自离岗,骑马来此花天酒地。

接下来的内容为诗歌的第三部分。诗人例举了历史上知名的人士——灌夫、萧何,意在讽刺官僚将相们相互排斥倾轧,一旦权势在手,自以为就可以永葆富贵,但是世事变化无常,上述种种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诗人在此举了汉代因官场不得志而闭门读书的扬雄的例子,认为扬雄凭借文名流芳百世。

结尾作者以扬雄自况,意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前面铺排陈叙相比,收尾略显单薄。

这首诗虽未脱齐梁风格,但相比当时的宫体诗,无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也是卢照邻在宫体诗的改革方面的突出贡献。

卢照邻(634?—686?),字升之,幽州范阳人(河北涿州)。出身望族,曾从曹宪、王义方学诗及经史。公元663年,拜益州新都县尉,次年二考秩满去官司。后曾寓居洛阳,染风疾,居长安太白山。因自服丹药中毒,病情加重,导致手足残废。曾在阳翟具茨山下买田数十亩,预筑坟墓。终因不忍政治上的失意和常年的病痛,自沉颍水而卒。新旧《唐书》皆有本传。其诗多以抒发仕途不顺、贫病交加忧愤为主,或揭露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作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诗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其诗虽未脱离六朝铅华,然足以矫正“上官体”之流弊。《全唐诗》存诗三卷。

(0)

相关推荐

  • 隋及初唐诗坛

    肖旭 由隋代到初唐时期诗歌发展,主要体现在诗风的转变.题材的扩大和诗体的建立与成熟上.这一章是要弄清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总趋势,弄清诗人们对唐诗繁荣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重点是了解"四杰&q ...

  • 《唐诗选读》之李义府《咏乌》

    李义府(614--666):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仗武后之势,为非作歹,而貌似温恭,人称"笑中有刀",又称"李猫".龙朔三年(663),除名长流嶲州,卒于流 ...

  • 《唐诗选读》之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656?--716?):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因结交张昌宗,被流放到驩州(今越南荣市),后遇赦归朝,历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今人陶敏.易淑琼有 ...

  • “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

    文/肖旭 在高宗至武后初年,诗坛上出现了四个"以文章齐名天下".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一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人们称之为 ...

  • 唐诗解读——卢照邻之《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 ...

  • 唐诗解读——李欣之《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解读: 这是一首以边 ...

  • 卢照邻:长安古意,写尽大唐

    姓名:卢照邻 时间:635-685年 籍贯: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 荣誉:初唐偶像组合J4成员 专辑:<卢升之集> 代表作:<长安古意> 名言: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 ...

  • 长安古意(卢照邻)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长安古意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出处:卢照邻 cháng ān gǔ yì 长安古意 cháng ān dà dào lián xiá xié,qīng niú bái mǎ qī xiāng chē. ...

  • 唐诗解读——张谓之《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解读: 诗中所题到的"长安壁主人"是个典型见钱眼开的市侩人物.虽是大白话,却以直白的语言展示了当时社会风气日下的 ...

  • 唐诗解读——岑参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解读: 诗人作此诗时,正值他随驾唐肃宗在风翔避安史之知己,彼时正是重阳佳节,勾起了他对长安故园的思念,又因长安此时还在战乱之中,故以"应傍 ...

  • 长安古意拼音版、原文及翻译

    这首诗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 ...

  • 解读贺知章: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位86岁老人,为什么最好命?

    在最近口碑爆棚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小编发现了一个宝藏人物. 靖安司的何监在解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首诗时,说这是他自己的诗,小编惊呆了!这不是贺知章的<咏 ...

  • 唐诗解读——虞世南之《蝉》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古人帽子上用来在下巴处打结的丝带,此处指蝉的触须. 解读: 蝉,在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中多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虞世南的这首诗应是唐人诗作中较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