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王】王科后人墓碑上有两个奇怪的文字,族内皆不知含义,看山雨先生如何解读?

解密王科后人墓碑上的“天书”密码
——兼考井店王宽入涉具体时间
据说,井店王科后人墓碑上都刻写着“子章”二字,他们族内人至今也没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山雨查考分析后认为,这不过是族姓源渊提示和世系传承”密码”而已。
不要头大!
族群内部信息秘不示人,不意失传;《涉县始氏追踪》等各种地情资料也没有仔细分析和详细记载。
大家不清楚,很自然,也很正常。
涉县王姓,以井店王宽后裔支派最繁,人数最多。
王科,乃留居井店槐池巷、祖茔堡王氏族系之后最著名封建仕宦之一,也是涉县“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王家后人整理祖谱,考定王宽入涉时间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还说“自洪洞县迁来。”
山雨认为,时间极有可能应当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十二月;
真正的起始迁出地或说原籍并不是“洪洞县”,而是太原府代州即秦汉时期代郡之代县。
再说“子章”,确为本是十六国时期后燕人的燕凤(?—428)名之字。燕凤,代郡人也。
王科极其后人真的与燕凤其人有什么血缘或说其他关系吗?
有。
王科,乃燕凤即子章之后;燕凤即子章乃王科一系之鼻祖!!!
什么话?!!
胡话!!!
一个姓王,一个姓燕,山雨也真够胆儿肥的!
敢胡扯?!!
敢扯“胡”!!!
从王姓得姓之源说起吧!
“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统归“王”管的不二哲学。
上古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
“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这个至尊之位。
周文王本姓姬,系黄帝赐予的最初的14个姓之一,后来将封地的名号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其庶长子召公奭(姬姓)被封北燕之地,受燕山吸引,取国名为燕,传四十二世,至王喜一代,为秦所灭,后世以国为氏。
此为燕氏之由来也。
看出来了吧!
有姬姓王氏,也有姬姓燕氏。
王、燕同岀一源!
姓了燕,也还有可能再姓成王的!
举个例子,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姬嘉(也应称“燕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燕之旧地辖代郡(代郡辖代县)。
请大家的思绪跟着山雨,极力往南北朝或说东晋十六国时期“嬲”,那个时候有个“代国”即为鲜卑族慕容部(胡人!)慕容垂所建之后燕之地。
《魏书》、《北史》均载: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人以礼迎致之………
井店王家将一个一千六百年前的“远本家(?)”的名之字刻在自己祖坟墓碑上,仅仅是尊崇吗?
山雨认为,没那么简单!!!
看《明太祖实录》:
洪武二十二年(1389)十一月,“上以河南彰德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贵地利,山西民众地狭故多贫,乃命后军督府柬事李恪等谕其民愿徙者,验丁佃因……”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发给山西民兵十万人钞各三十锭,令量牛屯田。”
《明太祖实录》卷223载:“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上遣(冯)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都伍,置卫屯田……”
与传说相结合,此时的“十万大迁民”,是明政府的一个骗局:
说,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中。结果这十万人被迫立即迁移。
查阅《实录》,细心人己经注意到:
一、这“十万人大迁移”的同年记载,人源地直接写出了“太原(府)”“平阳(府,即洪洞)”,而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那次,人源地却是“泽州、潞州”。
既然说王宽“自洪洞县迁来”,怎么始发地又能是“泽州、潞州”呢?!!
二、如果王宽从泽、潞二州始发,王家后代墓碑上为什么还要去刻太原府代县的一个姓燕的人的名之字呢?!!
唯一的合理化解释是,
王科及其祖上王宽确知其鼻祖为燕凤(子章),至少是心理上极端崇奉;祖籍,则是太原府代县,而不是泽、潞二州什么地方!!!
另,宋朝时期,燕姓约52000人。明朝时期,燕姓人急剧减少,约为20000人。
山雨一家之言:
燕姓人避明成祖朱棣“燕王”之讳,多改为姓王了(王子多多,“燕王”一个,避“燕”不避“王”)。
井店王宽及其子孙在迁徒过程中和迁徙入涉后,为避嫌,改燕姓为王姓了。
结论:
王、燕同源(于姬姓),本姓燕的燕凤即子章为涉县井店王姓鼻祖!!!
井店王科后人,不敢背祖忘本,勒珉永记——子章,吾祖也(爷)!!!
山雨  辛丑杏月初八 于古沙阳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