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守村之人不上坟,子孙不记羞先人,清明要注意
俗语:守村之人不上坟,子孙不记羞先人,清明要注意,不要蒙羞
清明时节越来越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思乡的心情是越来越迫切。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讲,真的是一个特别的节日,血脉之间的悸动,让我们一起踏上归途。
回乡,祭祖;这是清明时节我们的首要任务,表达对先祖的思念,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承多年的节日,有很多传统,但古人受教育的程度非常低,所以他们为了记住清明的规矩和禁忌,就想出了俗语这一种方式,简单明了,便于传播,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俗语是:守村之人不上坟,子孙不记羞先人。
守村之人不上坟,子孙不记羞先人
这句俗语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作为子孙后辈,不能让“守村人”去上坟,不然就是在羞辱先人,这“守村人”是什么人?听上去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
在古代有这样一种传说,每个村子里面都有“守村人”,他们是到人家苦修的修士,并且会帮村子挡住厄运,今世受苦来世享福,这些人都是大慈大悲之人,但这些人会注定孤独终老,而且还会被世人嘲讽。
为何这样大无畏的人会沦落到这样的下场,而且这样的人祭祀祖先不是更显得先祖“高大上”吗?怎么还是一种羞辱?
其实“守村人”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守村人”大多是心智不健全的人,有点傻,而且没有家人,地位还不如乞丐,所以才会被人嘲讽,孤独终老。
我们也清楚,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发烧,治不好,导致智力受损,家里人为了避免以后是个累赘,就会遗弃这些孩子,还有一些是因为重男轻女,见是女孩直接丢弃,也不在少数,对人命很漠视,产生了很多悲剧,“守村人”就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
我们小的时候村里面就有这样的人,而且几乎每个村里面的人都有这样的人,还有:无傻不成村的说法,小的时候还戏弄过他们,现在感觉真的是一种罪过。
虽然古人在形容“守村人”说得很好听,但其实非常看不起这些人,上坟的时候更不会让这些人接近,跟着一起上坟,一是防备这些人偷吃献给祖先贡品,让祖先接收不到自己的心意;二是非常忌讳这些人,认为这种人天生不详,会给家族带来不好的影响;最后就是怕,大家在祭祀的过程中,他们随意爬上祖坟,在古人眼中这是一种戏弄祖先的行为。
【结语】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完善,对生命的重视,现在已经很少有“守村人”的说法,而且我相信,这种称呼迟早会消散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下一代也会越来越好。
清明马上就要来了,我还是那句话,有条件的人还是要回一趟家,缅怀先祖,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冷漠斩断了我们亲情的纽带,也不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丢弃,诚然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不适应时代的东西,但仍有很多我们值得传承的精髓,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能传承至今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立足于世界,不同于世界的依靠,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啊!
清明到了,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