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旧军刀,承载着两代人的抗战情怀

这把日军指挥刀是原平北地委交通员徐万满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刀长90厘米,刀鞘已经遗失,黑色的刀身上,淡淡的锈迹清晰可见,刀刃上留有几个细小豁口。现收藏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把指挥刀的来历和徐万满的故事吧。

徐万满在战场上缴获的指挥刀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小小年纪 投身革命

徐万满1925年8月出生于原察哈尔省龙关县二区官庄子村(今赤城县大海陀乡官庄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只有他一个独生子。幼年的徐万满由于家贫,一天书没念过,靠给地主放羊、打短工生活,受尽磨难。

1937年抗战爆发,龙赤二县沦为敌占区。1940年,八路军在大海陀建立了平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日寇侵华战火燃烧到海陀山区,深受日寇迫害和地主欺压的徐万满,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解放而战,年仅16岁的他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村里的游击小队并担任队长,由于工作出色,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敌人对他恨之入骨,重金悬赏捉拿他。

抗战时期的徐万满

1942年,17岁的徐万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龙延怀联合县成立交通站,他被选拔为交通员,从此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一起并肩战斗的游击队战友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斗争环境。

“ 徐大胆” 的名字传遍根据地

在残酷的敌占区,交通员肩负着赴平西、冀东、赤峰领导机关传送文件和保护干部的重任,他们时刻牢记“人在文件在,人与文件共存亡”的誓言,每人带一把手枪、四颗手榴弹,将文件用布包好,系在身上,从平北地委海坨山出发,翻过数道山梁、几道大川,穿过平绥铁路,有时一天一夜步行距离长达120公里。途中碉堡据点星罗棋布,封锁壕沟纵横交错,他们跋山涉水,夜行晓宿,时常一天吃不上饭,靠吃野菜、喝泉水维持体力。冬天踏雪前行,到了目的地,裹腿冻得硬邦邦解不下来,只好用冷水解冻后方可解下。

在担任交通员的六年中,徐万满的徒步行程相当于走了4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没有遗失、损毁一份文件。有一次,徐万满从平北去平西根据地送信,一路上要翻过几座大山,越过平川,而且是昼伏夜出,沿山梁行走。把情报送到后,返回途中,他和另外三个交通员结伴同行,半路上遇到小股敌人,徐万满等人突然发起袭击,一阵手榴弹轰炸,把敌人打了个蒙头转向,急忙撤退逃跑。他们抓获两名敌人,还缴获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手枪,从这以后,“徐大胆”的名字就在根据地传开了。

两代人的抗战情怀

抗战胜利后,徐万满一直收藏着这把刀。2017年9月2日,在第72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一天,这位老兵走完了他光荣的一生,临终前,他再次叮嘱儿子要把这把军刀捐赠给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0年9月3日,原平北地委交通员徐万满的儿子徐徳明将父亲珍藏的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一把日军指挥刀捐赠给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我父亲生前就念叨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将这把指挥刀和纪念章捐给纪念馆。这些物件都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他希望我们后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徐万满的儿子徐徳明说。

这把军刀不仅是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罪证,也是我国军民奋起反击的见证,更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最好佐证。

资料来源: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延庆融媒

来源: 北京文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