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大学语文
近年来我参加各高校交流大学语文的行程比较多,有一个学校的行程一直还没有报告,主要是觉得有点不太好写。
这就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今年6月9日至10日,我应邀参加了他们的“'同城同行·同向同行’高职人文语文教材教法研讨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上海市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他们学校很重视大学语文课,几个青年教师也很能动脑筋做研究,这次她们设想采用“项目模块设计”的理念,搞一个“大学语文能力实训”的研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项目教学法”近年来国内比较流行,大家把它当做一种前卫的教学思想,写书,写论文,做课题,其实西方早就流行过,民国时候也传到过中国,所以我发言时给他们介绍了一则民国案例:
1927年《小学教育月刊》刊载国文教员刘百川《旅行设计里的国语教学》,介绍江苏第三女子师范附小搞设计教学法的教例:
在那年重阳节以前,学生们有重阳登高的强烈欲望,学校便以“重阳登高”为课题进行教学大单元设计。在常识课里,便和学生讨论“登高的历史”、“秋日登高的好处”、“秋天的风景”、“怎样去登高”等问题;在音乐课里,教《秋之乐游》、《菊花》、《登高》等歌曲;在体育课里,做模仿登高的体操;在美工课里,教学生画“想象的登高”、“记忆的山和树”,并用泥土制作“糕”,以备用。国语课,教师自编两篇课文:《重阳的故事》和《登高》(歌词),教学生读,教学生唱。各种教学围绕“重阳登高”的兴趣中心展开。谁知到了重阳那一天,满城风雨,无法外出,活动只得推迟。到下一周的星期六,活动课题改为“秋日旅行”,旅行地点是“子房”和“子房山”那里,便成了学习中心。国文教员又自编了两篇课文《子房的故事》(文)和《秋天旅行快乐多》(诗歌)。因为常识课上曾讲过张子房吹箫散楚兵的故事,所以学生们读讲子房的故事兴致十分高。待到游子房山归来,就布置学生写游记,常识课里又就旅行中的问题开展讨论。国文教员又编了两篇阅读教材,一是《子房山游记》(文),一是《秋日登山》(诗歌),供学生研读,并与自己的作文比较。这就是设计教学法,一个教学大单元的全部实施过程。
这个案例是非常标准的“项目教学法”,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项目教学法”不是单凭某一学科就能搞的,它是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方法,单是这一点,在高校里就不容易搞。第二,“项目教学法”具有不可控因素,譬如上面这个案例,人算就不如天算,容易打乱常规教学秩序。第三,“项目教学法”以及类似的这些实验,不适用如今中国的大班化教学,当年民国的“道尔顿制”教学是一种与此类似的实验,结果则是“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发明此法的美国人最后也承认,此法只适用于“天才生班”或者“低能生班”,因为两者学生较少。所以这些实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一阵,到三十年代基本都销声匿迹了。到了80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又开始搞“行动导向教学法”,把“项目教学法”也纳入其中,有一个图示,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设计非常相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德国的这个“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小班化教学,他们说,实践已经证明,一个老师指导不了40人的班级,所以提出将班级人数控制在25人以下。那么反观今天的大陆高校,又有一种乱象,就是扩招之后,一些领导不遵循教育规律,而是采用市场规律,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利润最大化,于是搞出上百人、几百人的班级,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没有了,更遑论什么改革、创新。
当然,我这个说法不是针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他们还是很务实的,譬如把每年的招生数控制在一千人,最近他们还入选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我参观他们的学校,他们的艺术专业教学,有很多一间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作坊式的,师徒式的,非常适合那种精细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确实就是“项目教学”的,“道尔顿”教学的,也许该校大学语文教师也是受此启发,我真不应该给她们泼冷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小的会场非常具有艺术氛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仓平院长非常支持大学语文教师的改革,她致辞说:“我姓仓,仓颉的仓”,让语文教师听了非常亲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北京市高职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基地的李明主任(右)也来参加会议,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师陈梅合影,所以我玩一下,把投影改成“京派海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和杭州万向职业学院的三位老师合影,在杭州没有见过面,来到上海真的“同城同行”了。我觉得下面的“同向同行”也可以改成“同行同行”的,第一个“行”读háng 。
他们学校也发了报道:文基部主办“同道同行”高职语文教材教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