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趣味无穷

潘国纯

----中学生物的趣味教学

经过新课程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不但是在叙述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改变,而且在教材的结构上增加了“动动手”、“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技能训练”、“课外阅读”等小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强心理。而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更应该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趣味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驱动力。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一道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体会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趣味法教学的实践

趣味法教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之中的。因此,进行趣味法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在教学中常用到以下这些方法:

(一)、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叶的结构时,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要深些?”“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的?”,还有在讲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时,我提到:“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有的花只开花不结果?”在介绍“基因”时,提出了“为什么××是双眼皮而你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紧,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

(三)、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体会到,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过的菜豆和玉米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解剖和观察,使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去找出这两种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如,在了解鸟类的多样性时,用参观展览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种不同生态类群鸟的标本,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使之在观察、比较、分析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在这些课堂上,学生面对观察的对象都表现出浓厚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的兴趣,他们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比较,积极的思考,踊跃的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语言艺术,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那就更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在讲授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时,先出示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分别培养的两组的青菜苗让学生观察。然后向学生讲述:“在实验前,这两组青菜苗大小、长势基本相同,现在为什么这一组(用土壤浸出液培养)长得体格健壮,绿光满面?而那一组(用蒸馏水培养的)却矮小软弱,面黄肌瘦?因为这一组是用大地母亲的乳汁培养的,乳汁里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多种无机盐,而那一组给它喝的全是蒸馏水。”学生听后,发出一阵愉快的笑声,课堂就这样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

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在讲生物的进化时,针对“人类的出现”向学生打比方说:“动物园的大猩猩和我们还是一家子呢!”学生听到后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五)、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的过程是通过感觉,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形式对客观现实和外界事物予以反映和揭示的认识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上依赖于感觉和感知,并逐步形成和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掌握。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就应调动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和感知的兴趣和注意。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实践证明,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多种剌激的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丰富信息。在多媒体教学中,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开花和结果》一课时,传粉和受精过程概念很抽象,单用语言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课件动画展示,学生很快就能懂得了这一过程。

(六)、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的制作好一片临时装片,自己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的结构,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旋转前进的草履虫,动物的血细胞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迁移到有关知识上来,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想法设法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还应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讲到“根尖的构造”时,可以课后和学生一起培养幼苗,通过培养皿的玻璃看到幼苗上长满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皱纹纸的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苗。等到种子中营养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长而且叶片逐渐发黄,这时种子只剩空壳。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命活动的过程永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而且整个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学习都很直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七)、结合实际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则会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也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选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例如,在讲述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时可以讲些有关学生早恋的危害;讲授食物的成分和作用的同时,讲点膳食营养科学;讲完血液流动的方向,就向学生提出当意外创伤引起动脉出血怎么办?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不断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生物课。

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件简单繁杂的机械劳动,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雕琢。让课堂轻松起来,让学生和你都快乐起来。只要用心,方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