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读书无用论”与“知识无用论”的辨析

虹野:“读书无用论”与“知识无用论”的辨析

文|虹野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高校大学生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学生的辍学,新的“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有了抬头的倾向。不过在媒体的报道中和教育研究者的交流中似乎并没有把二者给区分开来。以至于在批评应试教育对“读书无用论”的现状的影响的时候,把话题转移到了对“知识无用论”的批判上面。

  很显然,知识是有用的,“知识无用论”很明显是错误的,而读书可以获得知识,所以“读书无用论”也是不对的,似乎我们的学生们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去上学,去读书。在这辩论的过程中,“读书无用论”突然之间和应试教育没有关系了,似乎认为“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错误的,应试教育依然是有价值的。这很显然和社会反馈的事实是相矛盾的。不过仔细分析起来却也不难辨析。

  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这里有了偷换概念的嫌疑。毕竟“读书无用论”和“知识无用论”是两个意思。“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不是唯一的渠道,不读书确实很难获得知识。但是读书就一定获得知识吗?读书如果一定获得知识的话,那么“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所以说读书是否有用,那就要看读书的效果了,看读书是否获得知识,获得的是否是“有用”的知识。

  而我们学生辍学,认为读书没有用,我们学生就业时候,发现我们读书学到的知识没有用。这里其实很明显,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我们中小学和大学的课程提供的“书”里面含的“知识”是没有用的。

  当然会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了,这简直是对中国教育的否定。而事实上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为了选拔少数人才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的,我们的课程仅仅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打基础的,甚至近些年来我们的课程几乎变成了为升学而研发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书”只对少数的人有用,而对于大多数无法进入到985高校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没有用的。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无用的”,当然鉴于国人写作很少加条件,所以“书”的外延也会发生了改变,此时的“书”不是所有的书,而特指了中小学的课程。

  而高校的书呢,倒是丰富多彩,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普通高校享受不到985这类院校的“读书高”,但是又无法从这些书籍里面学到真正需要的“知识”,比如说一些实用性的职业技能类的知识。在大学生就业在社会中遇冷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也是无用的,而这些知识的载体也是书,大学“读书无用论”也是成立的。

  如果我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书放在一起,“读这些书无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不成立的,至少对于落榜的学生、二本三本的学生和无法就业的学生来说,“读这些书”作用不是很大。而这些书所载的知识肯定也是没有多大用途的了,当然也是对于前面所提的这些学生。

  但是我们在对“读书无用论”研究的时候,把书的外延扩大了,同时把知识的外延也扩大了。书就变成了所有的书,我们学校里面的书所包含的知识也扩大为了所有的知识。如此一来,大家倒是不用讨论我们的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的问题了,也不用讨论我们的“千校一面”的问题了,也不用讨论我们的职业教育的问题了,也不用思考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问题了。

  真理,总是相对的,总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辩论或者对一些问题尽心分析的时候,对概念的外延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揭露出表面现象下更深层次的东西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0)

相关推荐

  • 读书累,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有句俗话说,世上三大苦,读书种田做豆腐.读书排第一,比种田和做豆腐还苦. 科举时期的读书真是件很苦很苦的事情.六七岁就开始读,没有寒暑假.读的科目.方式也很单调,就是死记硬背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背不上来 ...

  •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语文教育自身的多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 ...

  • 虹野:教师偏爱优秀学生的教学伦理辨析

    虹野:教师偏爱优秀学生的教学伦理辨析 文/虹野 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就和关注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一样,教师总是会把精力放在两头.对于学习好的,教师关注他们,希望他们学的更 ...

  • 读书无用论VS知识改变命运,你怎么看?

    现在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犹如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 他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 ...

  • 朱元璋的一生教育崇祯帝,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不能死读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苦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加入的又是农民义军,当然更不可能去读太学国子监,考举人中进士,因此,许多人就想当然认定他肯定没有文化水平,甚至是"文盲",这本身就是一种根 ...

  • 虹野:学校教“知识”父母教“做人”的隔裂

    学校教"知识"父母教"做人"的隔裂 文/虹野 近期写了几篇小文,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回复,有些挂断年让人为现存的某些教育观担忧不已.如在谈成都理工大学某研究生虐狗被 ...

  • 虹野: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还是智商?

    虹野: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还是智商? 文/虹野 在当今知识膨胀的年代,知识已经不再具有稀缺性,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甚至包括大学里面很多基础课程.拥有这些知识的老师多如牛毛,甚至我们用这 ...

  • 虹野:老师要明白,知识无法原封不动的灌输给学生的

    虹野:老师要明白,知识无法原封不动的灌输给学生的 文/虹野 现在不少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把知识教给学生就行了.所以我们常常采用重复训练的方式来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把握,以避免学生出错.在这个 ...

  • 虹野:知识学习如何成为思维教育的载体

    在前文中说到我们教育主要是知识学习,而不是思维教育,那是因为考试中侧重于知识考试,至于人的因素中的技能.能力.素质等等都无法在试卷中体现出来,而教育官员们也无法高效的去测评人的水平,加上高等教育资源的 ...

  • 虹野:教育扶贫需超脱“知识中心”理念的桎梏

    虹野:教育扶贫需超脱"知识中心"理念的桎梏 文/虹野 全国政协委员马敏认为,高校教育扶贫,贵在精准,重在务实,一定要围绕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发力,扶到根上 ...

  • 虹野:女大学生众筹读书摆脱家庭依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虹野:女大学生众筹读书摆脱家庭依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虹野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家庭伦理本位社会,不仅仅是孩子对家庭有依附关系,即便是成人也长期依附于家族和血缘关系.在过去生产力低下,且以小农.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