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 大沽口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东炮台路1号
建于清咸丰八年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沽口炮台分布于海河南北两岸,素称“津门之屏”。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开始在大沽口构筑堡垒,驻军设防。清嘉庆二十一年,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咸丰八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
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甚至进逼京畿。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大沽口炮台拆毁。保存下来的仅有“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
第一次去大沽口炮台,是多年前的事了。炮台在塘沽市区外,周围是大片的滩涂,杂草丛生。当时是由驻军使用管理,走羊肠小道到炮台,但被哨兵催促离开。
现在,炮台附近修建了大道,车流量很大。炮台旁边修建了博物馆和休闲广场,“威”字炮台在公园范围内,供游客登临参观。另一座保留下来的炮台仍归部队管辖。
另一座炮台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外墙采用预锈板幕墙技术,在省去墙面的油漆费用同时,也形成一种锈影斑驳的历史纵深感。在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就采用了这项防腐技术,就是类似于以毒攻毒的以锈防锈工艺。
大沽口炮台群沙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