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张 ‖ “三张”美文传天下——安平张载世家
西晋时与陆机兄弟媲美的文学一族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三人,当时“二陆”、“三张”并称。
张载,字孟阳,生卒年不详,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其父张收,曾做过蜀郡太守。张载从小就博学爱书,性格淡泊,文学才华出众。太康(281-290)年间,他到蜀郡(今四川境内)去探望父亲,得到益州刺史张敏的赏识,后又被司隶校尉傅玄看重。傅玄,字休奕,西晋时的政治家、文学家,博学多才,为当时文人之望。傅玄派人将张载接到家中,促膝长谈,谈了一整天也不觉困倦,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傅玄就将张载视为人才,到处夸扬,不久张载的大名举世皆知。朝廷任命他为佐著作郎,专任写作,不久又提升为肥乡令,此后仕途一帆风顺,历任著作郎、太子中舍人、乐安相、弘农太守、中书侍郎等职。八王之乱起,长沙王司马义对张载非常器重,请他出任要职。但张载对当时朝政混乱很失望,已无心仕进,就称病不出,告老归家,不久就死在家中。
张载擅长文学,文风犀利深辟。他在去蜀郡探望其父时,路过入川的咽喉之地——剑阁,见其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联想到西晋成立前后在此处的争战,如武侯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徒耗人力,而实际上所依仗的不过是剑阁之险,有恃无恐,便写下一篇《剑阁铭》,引用历史上蜀人失败的教训,告诫蜀人不要恃险好乱。其文短小精悍,犀利通辟。文中首先承认剑阁“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是极险极峻之地,接下来便列举从秦国入蜀到武侯伐魏这几百年间的历史事实,说明剑阁强固,蜀人常败,由此告诫蜀人“兴实由德,险亦难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凭险作昏,鲜不败绩”。此文一出,世人纷传,晋武帝司马炎还派人将其文章刻在剑阁山崖上,以警蜀人,可见其影响。
张载还著有《榷论》一篇,议论宏富,词章博赡,显示了其精深的学术造诣。其文以“夫贤人君子将立天下之功,成天下之名,非遇其时,曷由致之哉”而命意,强调时势机遇的重要性。文中纵横上下,举伊尹、吕尚、刘邦、刘秀、李广等人为例,从正反两面说明“遇时”的重要性。最后推出“故饿夫庸吏,抱关屠钓之伦,一旦而督卿相之位,建金石之号者;或有怀颜、孟之术,抱伊、管之略,没世而不齿者,此言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也”的结论。
但张载此文立意并非局限在感叹时势造英雄,而是进一步延伸,涉及到对时弊的抨击;尤其将矛头指向“人主”。张载指责他们与那些“饰小辨、立小善”、“结朋党、聚虚誉”的庸庸之徒沆瀣一气,把国家正气损害。文中批评一些士人只是“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无为。他说,如果为官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只会阿世取容、以谋私利,简直是“沐猴而冠”。这篇文章立意可谓深远。其文用典丰富,辩驳有力,言之有物,是魏晋时的一篇很有见地的政论。
张载的弟弟张协,字景阳,很小就崭露头角,才华出众,与张载齐名。张协仕途得意,辟公府掾后一路升至中书侍郎转河间王府内史,可谓官高职显。但张协生性淡泊,有乃兄之风,为官为政一切从简,清虚恬退,不务虚名,不慕荣华。八王之乱起,张协也学其兄张载的样子,辞官归隐。回家后他断绝与外界的往来,“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晋书》卷五十五)。
在这种“自娱”的背景下,张协作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七命》,抒发了自己的思想郁闷。文中借一位叫“冲漠公子”与,位叫“徇华大夫”的对话,来表达逸游山水、冶性田园的乐趣。全文长达3000余字,文辞富丽绚烂,铺陈有致。尤其是“徇华大夫”的大段回答,铺叙了隐士娱琴、泛舟、狩猎、习武、,策马、酣宴、修身的乐趣,令人神往。一时广为传诵。
八王之乱平定后,朝廷欲聘其为黄门侍郎,张协坚辞不就,终老在家。
张载还有一个弟弟叫张亢,也是一位博学之士,他尤其擅长音乐律令舞蹈,是一位风雅之士。西晋灭亡之后,张亢随王室东渡,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秘书监荀菘颇为欣赏张亢,推举他为佐著作郎,后转乌程令,有《历赞》一篇传世。
张载三兄弟都是当时的知名文人学者,都以文学见长,张载文短小有力,张协文铺陈华丽,张亢专攻律历,各有特点。其中张载文学成就最大,号称一代文宗,两位弟弟远不能与之相比。虽然时人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评,但无论怎样说,三张兄弟笃学好文,互相激发,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文化世家。
主要参考文献
《晋书),中华书局1997年标点本。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中华书局影印本。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