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弱冠即有诗名,尤擅五言诗,20岁中进士。凭着他不凡的才华,步步高升,最后担任了一个了不得的职位:武则天的高级伴读书童。
最让宋之问出风头的,是一首《龙门应制》诗。
史书载,有一次武则天游幸洛阳龙门,眼看着一片山明水秀,柳绿花香,御姐心情很好。命群官赋诗,诗先做成的将赐以锦袍。
左史东方虬应声而出,一挥而就,文采斐然。御姐很高兴,“赐以锦袍”。
才一会儿宋之问诗成,名叫《龙门应制》,诗很长,就不全引了。大意是:
春雨初霁啊花红柳绿,
御姐出行啊多么壮丽,
仙乐鸣响啊千乘万骑。
不单只是游山玩水啊,
而是来关心百姓种地。
总之,辞藻十分华丽,语句十分精致,政治十分正确,大大的拔高了女皇出游的意义。
武则天看了很高兴,称“其词愈高”,于是就夺了锦袍重新赐给宋之问,这就是著名的“夺锦之才”的故事。
穿上的锦袍又被扒了下来,东方虬一定羞愤难当。是的,以文章谄谀人,换不来真正的体面。
为了讨武则天欢心,当时大家都争相讨好张易之兄弟,宋之问更是极尽谄媚之态,不仅对张易之兄弟“倾心媚附”,甚至还亲自给张易之捧过尿壸。
作为女皇的高级伴读书童,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叫《明河篇》,献给女皇。其中有些暧昧的词句,比如有一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我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有才华,有情调,我很喜欢。可是架不住他口臭啊。”
原话是:“'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
口过不一定就是口臭,但最后一句“口常臭”硬是把宋之问口臭坐实了。
史书没记载他得知这话时的表情,只写了四个字:“终身惭愤。”
所以刷牙真的很重要。
神龙政变后,中宗开始清算前朝旧事,因依附二张被贬的宫廷文人就有数十人,宋之问被贬到泷州。
可能是觉得边地太苦,不久,他又悄悄潜回洛阳,藏在他的好友张仲之家。从泷州逃回洛阳的路上,经过汉江时,他写了这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被贬谪岭外将近一年,山高水长,音讯断绝,家人未卜生死,离家越近,却越不敢打听他们的消息。
身于乱世,颠沛流离,其情可悯,但一想到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你就同情不起来了。
此事说来话长,中宗曾被武则天流放在外长达14年,期间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与韦氏相依为命,他的女儿出生于流放途中的马车上,没有襁褓,就用自己的衣服包裹,因此乳名“裹儿”,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中宗复位后,为补偿流放期间对妻女的亏欠,任由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弄权,韦氏又勾结武三思,一时朝纲非常混乱。
宋之问的这位好友张仲之非常愤恨,私下在家里计议,想要除掉武三思,正好被藏匿在此的宋之问听到,卑鄙的宋之问卖友求荣,向武三思告密,于是张仲之全家被杀光光,宋之问则免罪得官,还得到迁升。
宋之问继续在各种宫廷势力中左右逢源,自以为机关算尽。
当时,朝中势力除了韦武一党,还有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一党,两派明争暗斗、势不两立。
他先是谄媚太平公主,为之所重用,后来又觉得安乐公主权盛,又转身去巴结安乐公主。
宋之问见风使舵太过露骨,弯转得太急,所以翻起车来也特别惨。
太平公主深为恶之,揭发他主持贡举时收受贿赂,于是宋之问再次被贬,贬为越州长史。
他被贬的这段时间,宫斗势力再次发生变化。
先是韦后毒死自己的丈夫中宗,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接着韦武一党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消灭掉,李隆基的父亲睿宗即位。睿宗觉得宋之问这个人“狯险盈恶”,把他贬到更偏远的钦州。
2年后,李隆基即位,是为玄宗,大概这种卖友求荣、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人人都痛恨,李隆基下诏将宋之问赐死于贬所,终年56岁。
宋之问死得挺可怜的,听到赐死的诏令后,他头冒冷汗,惊恐万分,左右徘徊,不能自持,一拖再拖。最后在别人的训斥下才稍微定神,饮食沐浴后自尽。
宋之问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无行文人,但是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却是不可抹杀的,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他还有个更尊贵的称号“律诗之祖”。
曾经,他的好朋友杨炯去世,宋之问写的一篇祭文,开头是八个字:“自古皆死,不朽者文!”
既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当初呢?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yufuzi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