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被人用弓弦缢杀,是有史可考的,清大妃阿巴亥就是佐证

对于金陵十二钗的人生命运,在小说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判词。而对于她们最直接的人生结局的展示则是判词的附件:画。从前八十回看,从判词到画中结局,可以得到全面印证的人物便是秦可卿。

秦可卿判词与画: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但尴尬的是,秦可卿本人在前十三回的表现却挑不出半点毛病,不管从贾母之口还是婆婆尤氏之口,还是她自己,都展现给人一种上孝下贤的模范媳妇,称得上一个完美。这个形象与贾宝玉在太虚幻里的她完全相反。

真相到底如何,且看脂评本十三回的批注表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看在她对贾府后事的交待上,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了“遗簪”、“更衣”等情节,因此这一回被删了不少文字,多达四五页。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曹公删改过的版本,即秦可卿病亡。

但从脂评的批注中,可以得出秦可卿人生中的因缘际会与她的判词完全一致。她是一个多情种的化身,在梦里与叔叔宝玉成亲,在梦外与公公贾珍乱伦,最后的人生结局与画中人物吻合,即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而其他人的人生命运与结局,也或多或少在前八十回中显露了出来,比如黛玉通过葬花吟诵出她的命运诗谶《葬花吟》,特别是贾迎春,的确嫁给了孙绍祖这匹中山狼,并根据画中所示,其结局也可大胆的推测,一年后即死亡,至于是否为悬梁自尽,这倒是需要商榷的。小说中女性的死亡方式也并非只有一种,尤二姐吞金自杀,尤三姐提剑自刎,晴雯病亡,金钏投井等等。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 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同样,对于贾元春的命运与结局,我们首先要从判词中深挖。她的人生命运就是一场不断选择和不断争斗的过程。在宫廷之中,充满了利益之争,站队是必须的,甚至一朝不慎,即有可能走下神坛。

在清朝的祖训中,有一条规定,就是后宫不能涉政,但在现实操作中,这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看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后宫,尽是由于利益产生的政治联姻。

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孟古,即孝慈高皇后,和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即孝烈武皇后,都是由于政治原因嫁给了努尔哈赤。然而更可悲的是,孝烈武皇后并非正常死亡,而是死于殉葬,死时也不过37岁。

作为一个地位如此之高,又有三子压镇,且在努尔哈赤生前备受宠爱的大妃,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原因就在于,她在无意之中卷入了一场皇权斗争,即皇太极与代善的汗位之争。

努尔哈赤老婆多,儿子也多,但到他将死之时,有能力争夺汗位的儿子,只剩下皇太极与代善。努尔哈赤曾说过,在他百年之后,大妃阿巴亥及其三个儿子都托付于代善。作为当事人的阿巴亥,隔三差五的去巴结一下未来的靠山,实际上也很正常。但精明的皇太极正是利用这一点,将此渲染成一个皇宫丑闻,彻底搞垮了代善,阿巴亥也因此被放逐了一年多。

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作为大妃,又坐拥三子,而三子手中又握有三旗。如果阿巴亥以国母身份联合三旗涉政,那对于皇太极来说简直是致命的。于是,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皇太极便迫不及待的带人闯入了阿巴亥的寝宫,宣布汗王遗招,令阿巴亥殉葬。

努尔哈赤死时,阿巴亥是在其身边的,如果有遗招,阿巴亥不可能不知道。显然,皇太极所谓的遗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这完全是一场政治阴谋。

在众人的逼迫下,阿巴亥被迫殉葬,她的死法与贾元春的判词附件那幅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她是被弓弦缢杀而死的。

我们知道满人是游牧民族,骑射之术是传统技能。清朝的皇帝都有围猎的习惯,在小说中,也有写到冯紫英打围脸上受了青伤。满人围猎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弓箭,而且弓箭也是古代战场上常见的兵器之一。

一张弓出现在贾元春的判词中,弓上挂着香橼,这是很反常的。对于弓而言,必定要搭配的是箭,没有箭的弓在战场上就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在贾元春的判词中,弓上挂着的香橼便是贾元春的人生写照。

香橼中闻不中吃,味香但入口酸涩,并谈不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水果。但是在民间文化中,它又有着吉祥的寓意。曹公用香橼来作为元春的替身,可谓寓意深远。而弓字一音双指,既可指她身在后宫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指明了贾元春的死亡方式,正是同阿巴亥一样,被弓弦缢杀而死。

再结合元春的判词,红楼梦曲《恨无常》,她省亲时点的那出戏《乞巧》,还有象征物爆竹,都从不同侧面表明,元春很可能死于非命 ,最有可能的死因,便是在政治势力的博弈中,沦为牺牲品,突遭缢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