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现在的年纪,你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对与错”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次放假结束回学校。在路口拦了一辆出租车,但看到上面有人之后,我就婉拒了司机的“热情”,然后看时间差不多了,就选择走着去学校。

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是我认为“既然你已经选择载别人了,那就不应该再载别人,这样不对”。

而这些年过去了,类似“尖锐”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也逐渐开始认为“对与错”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并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看轻这些。

“对与错不是挺重要的吗?”

它俩当然重要,只是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它们自己。

你也知道,在平时我喜欢把看到的东西分为“仅存在于人类社会里的”和“现实与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前者呢,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也仅仅只影响我们自己;后者影响的范围很广,并且往往也必须去遵守。

“对与错”就属于前者。而如果人不存在了,它们俩也不会留存于世,所以,它俩的重要性其实也就只针对我们了。

而存在于人类社会里的东西,其实都具备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就是“相当的灵活”。

也就是,对未必是对,错有时候也未必是错。就像,小时候我们不怎么理解父母的用心,总是埋怨他们对我们略显严厉,慢慢长大有了一些经历和自己的孩子后,却又突然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那既然“对与错”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的绝对,为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某些问题上,我们要那么坚持呢?

虽然现在我们也都逐渐理解了“对与错并不是那么绝对的”,但这个理解也并不是我们天生就有的。

在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缺乏相关的经历去加深我们对一些“道理”的认知。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需要努力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那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做“对”的事情更利于生存,还是做“错”的事情更利于生存?

看到孩子要摸电门,我们就立刻出声阻止、若叮嘱孩子要认真学习排第一的话,那“注意安全,小心坏人”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第二句话……

我们知道“人想要生存,就必须去做那些倾向于'对’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障孩子生命的存续,我们也在用自己的“对与错”控制、约束、干涉自己的孩子。

孩子对“对与错”并没有多少深刻的认识,但在类似“因为没有听父母话而摔跤吃痛”这样经历的影响下,他们也意识到“有些事情是能做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但毕竟,孩子的经历是非常单一的,这也使得孩子的“对与错”是非常单一,甚至略显顽固的,就比如在一开始提到的,曾经我固执的认为“你既然载了别人,就不能再载其他的客人”。

而之所以如此固执,除开“仅仅经历过单一的对错”外,也还有“当下我的内心世界是非常脆弱的”。

虽然现在我们也都知道,即便跟人同乘一辆出租车,也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果做出了与自身观念不同的行为的话,我就会面临“内在一些观念轰然倒塌”的冲击。当时的我,并没有那样的承受能力来承担这份冲击。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成年之后,很多朋友难以认错、拒绝认错、推卸责任的主因,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孱弱的,所以,任何的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份难以承担的冲击和压力。

所以你看,“对与错”于我们而言最主要的价值,是协助我们保护人类幼崽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同时也协助我们能够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同时生存。

它们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约束、行为导向作用。

我们常说“自律即自由”,其包含的意思中包括了“如果我对自己的约束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为了潜意识行为,那么这些约束也就不存在了,我也就是自由的”。

而“对与错”对我们产生的约束和行为导向,其实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比如,在做十以内的加减乘除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会特别快、特别熟练、特别机械化的得出结果,并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一脸天真的问“为什么三加四不能等于五”。

但当我们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对错、逐渐习惯了捍卫自己的对错、逐渐学会了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对错强加在他人头上,以同化他人时,我们其实就被自己的对错给束缚、绑架了。

这时候的我们,既看不到自身观念的局限性,也难以完整的看待自己和世界。而这也代表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

一开始,我们对“对与错”的需要,是基于“它能保障我们的生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增加,我们如果还保持着多年前的对错,那基本上就相当于“这些年没什么成长”。而当年的对错,仅仅适用于当年还处于对世界一无所知状态的我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即便我们不愿意,肩膀上的责任与生活对我们的要求也都会自动增加。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更适宜当下的“对与错”、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更丰富的可能性来让自己在“不断增加的责任与要求”下能得以幸存。

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能够走出自己的“对与错”。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它并不容易。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容易,才使得我们的价值和能力可以有所增加。

所以,如果你觉得需要在这方面有所锻炼的话,那可以考虑:

1、 在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否定对方,而是尝试理解;

2、 接纳不同意见中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有利的地方,而不是全盘否定;

3、 有节奏的梳理自己的过去,在梳理的过程中去尝试产生新的看法;

4、 丰富自己的阅读和经历,并有节奏的在观念与习惯上进行自我突破和完善。

希望你可以走出自己的“对与错”,看到更丰富、更完整、更客观的世界。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

  • 我们为什么不能为所欲为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世上万物除了人类,基本都能够活成自己的模样.或许也不尽然,狮群中的最强者,才能获得与异性的交配权和对狮群的领导权.这是丛林法则使然,而我们人类之所以不能活成自己样子的原因,或许既有丛林法则的影响,也有 ...

  • 作为工具的语言与图像

    镰刀斧头.机器设备是工具,语言也是. 语言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写作,作为第一道门槛而存在,写作爱好者与专业作家的分野,也在于此.作为目的之存在,经济生产是实体性的创造,满足生存需求,文学艺术是虚拟化的创 ...

  • 怎样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拉

    ​首先分析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第一我们很容易想到是习惯的原因,第二点还跟孩子身体有关系,跟孩子脾湿体寒重有关系,其思维和行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 培养其时间观念,可以在吩咐给孩子每件事 ...

  • 别让自己挡住世界,真正的黎明正在到来

    崔健:<走出现实困境,我们需要新的出路> ----读后感 先生上篇文章为我们剖析了无处不在的矛盾的来由,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矛盾冲突.只有和谐秩序的感知世界,一个本来属于我们.却被我 ...

  • 00后是沉默的一代

    00后是早早接受了现实而沉默的一代人. 01 从70-90年代整整三十年年间,学校里男孩子一般闹事捣蛋的规律是:越成绩差的越捣蛋越难管. 因为成绩差,被学校和家长.还有社会轻视,他们就通过捣蛋的方式刷 ...

  • 带你走出资料分析中的易错点——时间易错点

    在每年各地市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大多都会涉及到资料分析部分的考察,而且这部分较为简单,大家要高度重视.考试中的题目类型有很多,我们不仅仅需要把常规题目做正确,也需要细心关注一些易错题型,题目的种种易错点 ...

  • 知青往事:看不到希望她嫁给了陕北农民,坚守十二年他走出困境

    1969年1月19日,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吴成国和数百名北京知青一起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艰苦历程. 1月23日下午,吴成国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 ...

  • 市场如预期上涨,希望在底部大家没有被吓走...

    市场如预期上涨,希望在底部大家没有被吓走,我的仓位一直都是偏重,最近没有什么增减仓,就等着它反弹了.今日市场红盘1800,绿盘2200,红绿几乎对半,今天主要是金融3大傻终于开始护盘,再不护盘就要破位 ...

  • 希望工程代言人苏明娟:靠资助走出大山,官至副厅级,设助学基金

    她是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是,也是苏明娟助学基金地设立者,她曾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她是苏明娟,一个因为一张照片'火'遍全国,也因为这张照片改变命运的 ...

  • 抑郁、焦虑、躁郁失眠的恢复案例分享,希望失眠者走出失眠的困境

    抑郁.焦虑.躁郁失眠的恢复.(本文是训练营的眠友恢复睡眠后主动分享的)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有写一篇文章发表出来,帮助后来人走出失眠的困境,可能是自己的善缘积累不够,一直拖了这么多年才得以付诸于行动,写出 ...

  • 多个联邦州憋足劲,希望在复活节后走出自己的解封之路

    德国各地政府已经处于抗疫的焦虑之中,希望最终走出封锁,无需预约重返电影院,餐厅,购物... 萨尔州作为首个联邦州计划在复活节过后实现这一愿望!他们计划在联邦州范围内放松新冠限制.现在其他联邦州也希望效 ...

  • 助力重疾患儿“走”向希望,“2021罗氏儿童义走”正式启动

    去年,受疫情影响,"罗氏儿童义走"在中国首次以"云端义走"的形式,通过腾讯公益平台,面向公众发起线上捐步活动,让爱心突破时空桎梏,超过六万人次爱心人士参与其中. ...

  • 三月,新的希望,下定决心走出困局

    夜已深,猛然发现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三月已过了一半.为什么我总有种错觉,好像是月初才对,应该是几号的嘛-- 看着桌上这一叠厚厚的文件,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 1.老早就说着要进行的健身锻炼计划,跑步的路 ...

  • “我希望我能走出这座山”

    8月19日,这11个孩子将会在海嘎小学,在抖音远赴贵州为她们搭建的舞台上,直播一场属于自己的摇滚演唱会(点击查看),实现她们的梦想.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从今日起,我们每天会介绍1位乐队成员. 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