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东坞山 | 东洲中小 陆铭棋《东坞山陶艺》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东坞山活动习作-16
东坞山陶艺
东洲中小 四(1)班 陆铭棋
东坞山于人们的记忆一定是豆腐皮,因为那里的豆腐皮薄如蝉翼,油润白净,味道鲜美,早就驰名中外。然今番去往东坞山,那里的另一个特色——陶艺,却是满满地占据了我的记忆。
我们是乘车去往东坞山的,一路上,车水马龙,极是热闹,然车转入山区之后,路却愈来愈狭窄,交回照面的车也渐渐少了。忽然,我发现前方有一座类似工场一样的建筑,难道这就是陶艺大师的基地?果不其然,我们的汽车一转弯,在这个类似工场的地方前停下了。
一下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基地,只见里面陈列着许多陶艺作品,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样,可每一件都透露着一种艺术的神奇,让人不禁由衷的惊叹陶艺艺术家的心灵手巧。
一位老爷爷从里面出来迎接我们,他满脸和蔼,面容慈祥,听人介绍,原来他就是陶艺基地的主人——富阳鼎鼎大名的周大师。
在周大师和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好小组,开始体验陶艺制作。陶艺制作有好几道环节,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给泥胚上色。在上色室,一位体型微胖的老师先是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上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就让我们自己挑选泥胚,自己上色绘画了。
我和陈铭基一眼相中了一款“三潭印月”的泥胚,迫不及待地拿好泥胚,领好笔、颜料,我俩开始了有模有样的“创作”了。我拿着笔,在泥胚上左一下、右一下,不停地上色,似乎极为专业,可我内心是七上八下的,我很是担心自己的毛手毛脚会弄损了精致的泥胚。陈铭基很专注,只见他拿着笔,一脸凝重,认真地在我遗漏的地方补着色。我俩就这样默契地配合着,终于一个配色和谐,古朴中带着一点时尚的“完美作品”横空出世了。
仔细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内心很是喜悦,可是看着看着,我却忽然觉得这件作品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呢?也不知怎么了,我忽然灵光开窍,一拍脑门,“哦,原来少了这个呀,怪不得少了点生气。”陈铭基也意识到了问题,“三潭印月”“怎么没有图案、没有文字呢?”我俩还真是心有灵犀。
于是,我俩又开始分工合作,在作品上点缀了一些山水、花草之类的图案,我还脑洞大开地在作品上描了一句回文联“可以清心也”。“呵呵,这才是有生气的作品啊!”我和陈铭基相顾莞尔,得意得很,拿起作品,跑到老师那儿,一起和作品合了影,留了念。
陶艺承载着东坞山人民的古老传统,到东坞山,豆腐皮要吃,陶艺也一定要体验,东坞山的陶艺体验也是一道丰盛的艺术的大餐啊!
输入文字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输入文字
活动回顾
2018年|5月1日
早上9:20分,54位孩子,在10余位志愿者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东坞山茂华工贸,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创作基地。孩子们震撼于那些瓷器,急不可待的想亲手体验去制作。
孩子们分成三组,一组制胚,一组描红,一组绘图设计。孩子们在大师们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开心不已。
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吧,所有的作品,由工艺大师周国华评选出了6个作品,并进行了奖励!
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乐,这是最神奇的课堂,孩子们收获了快乐,知识,激发着孩子们探索认知自然的乐趣......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
富阳区民间文艺家学会的全力支持
富阳茂华工贸周国华老师的全力支持
孩子们别忘及时提交习作哦,本次习作还将进行评比,请在一周内务必发送到332002779@qq.com邮箱。
排版|如歌
文案|郁达夫少年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