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4班《汉碑临摹》结课作业展

2020级

结课

前言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代。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隶书者,篆之捷也。”意思是说隶书是篆书的快写。清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亦认为:“隶者,篆之行也。”也说明隶书是比篆书更为快捷的一种书体。隶书使篆书删繁就简,完全摆脱了图画的性质,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文字也就走向了大众化的方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重大的作用。
西汉前期篆隶并行,之后隶书逐步取代了篆书的地位成为通行的书体。这一时期的隶书较秦简有更多的随意性,如《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等。东汉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也是我国隶书发展成熟期,最能体现这一时期隶书艺术成就的是东汉碑刻。其特点宽扁规整、品式众多、风格各异、各尽其妙,如《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曹全碑》《张迁碑》等。汉碑隶书风格的多样性总有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吸引着你去接近、探索。
值庚子之秋,二十名充满希望的种子,结束了高中的生活,埋进了郑州大学的土壤,享受着书法学院的阳光,又恰巧施了“汉碑”的第一次肥。在月余的耕笔之中,实在难以逃出汉碑的魅力四射。它以完整的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精神占据了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瓣叶片。素有“草隶”之称的《石门颂》、优雅的《曹全碑》、细劲雄健的《礼器碑》……极其丰厚的内容灌输在整个隶书庞大的体系中,即便如此,我们所能见的当只是冰山一角。正如近代才发现的《鲜于璜碑》,一时间竟能与《张迁碑》平分秋色,更印证了汉碑的更加丰富性和可探索性。孙晓涛老师的教学不拘成法,通过讲授,使我们明了隶书的发展流变,而例举的历代隶书名家的隶书作品则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汉代隶书碑刻众多,孙老师因材施教,没有指定我们临习某个字帖,而是建议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选择所临碑帖,这为我们今后的汉碑甚至是整个书法生涯的学习指了一条明路,要在融会贯通已知和不断探索未知的辩证统一中发展。大学探索始于汉碑,却不止于汉碑。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本科二〇二〇级四班《汉碑临摹》结课作业微展,成果如是,恳请斧正!

—— 庚子秋月张译丹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教师简介

孙晓涛,安徽阜南县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站博士后。郑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学院隶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国书法》《书法丛刊》《文艺争鸣》《书法》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

学生作业展

方正是你的本性,拙朴是你的特征,你说太无趣啊,又增添了篆意的圆融。
礼器过于谨严,曹全又显阴柔。你说,知你者胸襟宽博高古,不知你者将你写成丑书。汉隶中你最懂浪漫,稚拙如天真孩童,一笔一划都妙趣横生。
可是你已千岁了,怎再是孩童?我且叫你——老顽童。
——汉碑杂感

进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第一次专业课是《汉碑临摹》,由孙晓涛老师授课。在5周40课时的教学中,通过孙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汉碑有了更深入地理解。经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感受到《石门颂》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将隶书的整饬变为灵动,把规整变为奔放,行笔处道劲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钧,富于生命,充满灵动之感。“察之贵精,拟之贵似”,孙过庭用这八个字把临帖的精髓分析的非常透彻。接下来还有书法创作,取法创新,继续感受书法之美。最后,希望咱四班同学,快乐学习,天天向上。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水清瘦,秋风萧飒,宜临窗独坐,习《临礼器》。黑白之对比,方圆之变化,粗细之反差,鏦鏦铮铮,金铁皆鸣,此为秋声。水与墨在秋日阳光下调和,纸和笔在时光中慢慢厮磨,此为秋容。

礼器书法,风格质朴淳厚,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成熟了千年,此时秋意正浓。

经过五周的隶书学习,孙老师在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隶书碑帖。此次课程,我选择汉碑《礼器碑》作为临习范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礼器碑》的清超遒劲,庄重典雅,结构巧妙,整体字势所富有的庙堂之气。这打破了此前我对于汉代隶书苍茫古拙的认识,见识到了隶书也有如此精巧的一面。通过临习《礼器碑》,我对此碑笔画粗细的强烈对比体会尤为深刻,这对我今后临习其它书帖也有很多启示。

在五周40课时的学习时间里,我又重温了隶书的书写。诸汉代碑刻中,我独喜爱《礼器碑》。临写礼器的感觉是一种绝佳的体验:自由变化的线条,方折或圆润的转角,藏锋回锋的笔法流转于我的指间,让我体会到了《礼器碑》的变化多端。孙老师耐心的指导,让我有了很多收获,让我在更细微之处有了改变和进步。通过这短短的五周,我临习《礼器碑》的感觉和水平都得以提高。

张海院长在《历代经典碑帖百种题识》中认为“《张迁碑》作为东汉隶书的代表,以其敦厚稚拙、古朴苍劲、老辣坚实、摇曳多姿取胜。”我在临习此碑时,体会到其横划、竖划用笔多为篆法与楷法的书写方式完成,中锋行笔,体现了圆润厚重之感,又具方峻质朴之美,厚重遒劲,拙中取巧,方峻灵动,变化多姿。此碑独具美感的线条与厚重沉稳的个性深深地吸引着我,愈临愈感其美,临习此碑有如和一位白发苍苍、憨态可掬的老者对话,缓慢而意韵深长,敬仰又心思虔诚。

初次临习《华山庙碑》时,我就被它精巧的结构和华丽优美的笔画深深打动。经过这段时间孙晓涛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临习,我感受到了《华山庙碑》字体的平中求变、稳中求险、奇妙精绝、气度典雅的风格特征。孙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历代名家隶书临创作品,使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在参加书法高考集训的时候,我只是通过字帖大致地了解了一下隶书,并没有认真的临摹学习,对隶书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来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第一次书法专业课《汉碑临摹》课上,我选择了《礼器碑》作为我的主攻字帖。通过这段时间的临习,让我感受到了《礼器碑》丰富的变化以及庙堂之气的端庄优雅,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什么叫瘦劲如铁、变化若龙。这次结课作业,我得到了孙老师的不少帮助,我的临习水平也较之前有一些提升,但是还不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不仅是线条质量还有点画变化。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5周40课时的隶书练习,我除了收获隶书临习的技巧和对于书写性的进一步掌握外,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书法理论和隶书相关知识的了解。终于不再是盲目的临摹,只顾“写”而从未了解。在孙老师的引导下,我对自己临的《礼器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开始渐渐补上自己的理论短板。在孙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孙老师所展示的一些名家临帖,让我知道了书法名家是如何理解碑帖的,我明白了对经典碑帖的临习还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和借鉴角度。在今后的练习中,我要双管齐下,既注重书写技巧的锤炼,也要注重理论的积累与培养,不能只做一个只会抄书而缺乏文学素养的写字匠。

再遇隶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重新接触隶书、认识隶书的机会。为了挑战自己,我从《礼器碑》深似海洋的韵味中,而转至体味《张迁碑》高如泰山的气势,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去认识隶书。从《张迁碑》中,我能感受到古人那种坚定的意志,方笔之间皆斩钉截铁;我亦能感受到古人对美孜孜不倦地追求,通过张迁那特殊的形态表示出不同于他帖之美……。虽然隶书课很短暂,但是我受益匪浅,我从孙晓涛老师的教诲中明白:坚持自我才是最好的。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我选择汉碑《张迁碑》作为临习范本。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其用笔。但临摹缺少了粗细对比,今后的学习中,我还需要继续悟其深意,加强练习。

我来自书画之乡——张大千的故里四川内江。《汉碑临摹》是我们进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十分荣幸能够跟随孙晓涛老师学习隶书,也十分感激老师的指正教导。
记得刚开课时,见到《封龙山碑》的第一眼便对它一见钟情。其气魄之雄伟,书法方正古健,粗犷俊朗,独特的阳刚之美等风格特征,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从一遍遍地临习中,我发现《封龙山碑》自身有许多特别之处,其结体偏长,重心较高,下半部时见舒展伸开,而左右两角又时有偏移,真奇妙也。最最吸引我的是其横画的运用或上斜或下倾,从而形成了平中出奇,稳中寓险的生动姿态。故杨守敬评价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平碑记》)。此碑对张海院长的隶书创作影响很大,他曾作诗赞云:“不矜不伐只平常,气压汉碑谁得方。四十年来准绳墨,敢云遒劲入堂皇。”(《论书绝句》)我亦从中受到鼓舞!在《封龙山颂》的隶书世界中,我能体会到此碑所表现的宽博、豪放的美感,亦能感受到其中的篆籀趣味。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我从结课作业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如整体的结构、用笔章法等,还需学习用墨等技法……。在今后的练习中,我希望自己能将足够的“量变”转化为“质变”,一步一步,力耕不欺,成就自己的隶书风貌。

在这五周的汉碑临摹中,孙老师帮助大家对隶书发展演变、风格特征、代表作品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而后指导同学们对经典汉碑进行临习。我选择《张迁碑》作为这几周的学习目标。《张迁碑》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代表。其不仅表现了汉代浑然朴实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汉代碑刻艺术重气势、讲古拙的基本风貌。
在对《张迁碑》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其字型方正高古、宽舒茂密,用笔以方笔为主,朴厚中有雄秀之气。意境酣畅淋漓,尽显古人艺术智慧,令人叹为观止。最后展示的结课临摹作品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诸位师友多多指正批评。

对我来说,隶书是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书体,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因为楷书是我的主攻书体。在孙晓涛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始了对《张迁碑》的学习。此碑笔画方中带圆,遒劲有力,生动自然,字形端庄朴茂,章法不拘一格,整体偏于古拙一路。初临此碑,我的用笔字形非常生涩,期间遇到种种困难,不得学习隶书的要领。在孙老师耐心指导下,我逐渐走向正轨,开始领略了汉碑隶书的变化莫测之美。

《礼器碑》碑阳端庄秀整,隽茂有致,有青铜器铭文的意趣;碑阴、碑侧飘逸流畅,纵横跌宕。此碑书法历来被认为是隶书的极则,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尊之为“汉隶第一”。清王澍评曰:“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在孙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五周短暂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和努力方向,为下一步的创作打好基础。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我在临习作品上的欧体行书落款得到了孙老师的肯定,这是我学习汉碑隶书的意外收获,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西狭颂》为汉三颂之一,历代书家对此碑极为推崇。此碑书法雄浑大气,朴茂古拙,结体方正,用笔方圆皆施,疏散俊逸,在汉隶中别饶意趣。因此,我选择了此碑作为《汉碑临摹》结课作业的临摹对象。与此同时,为期五周的汉碑课程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收获颇丰。孙老师在平时的讲课中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并重,从多个维度讲解分析,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并且经常强调我们作为一名书法专业的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勤于思考,平时多读书,注重文化素养的积累。这些对我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启发。

初见孙老师时,我的隶书水平大不如现在,不但是技法上的不如,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付诸阙如。通过孙老师用心开展的五周隶书教学后,我对隶书的发展史了解的更为清楚,因为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我在书写隶书时也更加有底气。还感谢孙老师对我的多次鼓励,每当我自信心受到挫伤,孙老师总会及时鼓励我,给予我前行的动力。书法学习不仅需要技法上的突破,也需要理论知识上的支撑,更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关切鼓励。

汉隶是隶书艺术的高峰,学习隶书自然应以汉隶为典范。于我而言,之前少练习,偶尔临习《曹全碑》《礼器碑》,但不得要领。因为我由颜楷入笔,所以被汉碑《史晨碑》的大气、厚重所吸引。汉代传世的名碑也还不少,这些碑刻大都出自当时和当地的名家手笔,在诸多碑刻中,我认为《史晨碑》别有一种自然天真的趣味。

结束了军训,开启了《汉碑临摹》课。此次课程,我选择《礼器碑》进行临摹。孙晓涛老师上课过程中,风趣幽默,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采用积极鼓励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同学们书写的积极性,对于我们隶书临帖能力的提升有了很大帮助。

对华山庙碑的临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的丰富创造力,写字的强大功底。在孙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了解到了很多从来没有涉猎过的汉碑书法知识。这几个星期我觉得我并不是单单在写华山庙这个庄严的庙堂碑刻,而是有时真的感受到了身临庙堂的气氛。对于我自己的临习,我尚没能把此碑本身的美妙的形态完美地表现出来,我觉得倍感惭愧。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临习碑刻更是如此,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一定的书写量来支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并及时回顾,以提高我的书法临创水平。

end

院团委青年传媒中心

指导老师  孙晓涛

图文 2020级4班

排版 陈欣宇

校对 陈欣宇 孙伟业

审稿 孙晓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