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再婚男人偶遇前妻会说些什么,简直是神回答
#01.
闲来无事,偶读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诗集;刚看到卷一古诗八首中第一首《上山采蘼芜》时,便颇生感慨,尤其是对诗中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更是感之慨之,故作文以纪之。先附全诗于下: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如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无名氏借用被休前妻口吻而作。原文无题,标题是编者加的。这是一首很具戏剧色彩的古诗,古人只用了四组五言,十六句,共八十个字,就把这个前妻路遇前夫的故事,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平白如话的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最简单,最清晰的,而且常常是一字不易的。诗中人物是一对离异夫妻,外加一个未出场的,前夫后娶的妻子(新人)。惜墨如金的古人,能够在八十个字的篇幅里,几乎活灵活现地写出他们的对话交流,回忆感叹;有不满,有遗憾,甚至可以体会到新人也不一定快活的光景,令读者如置身其中。实在是诗歌艺术之精品,难怪千百年来被人传诵。
蘼芜是一种香草,在山上采撷鲜叶,回去晾干后,可制成香囊,悬佩身上。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己婚妇女多生子。估计这位上山采蘼芜的妇女正是因为无子,才被前夫休弃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蘼芜之叹”。可是,这位妇女并不甘心于现状,而是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上山采撷这种也许能给她带来福音的蘼芜。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山路遇前夫的巧合,才留下了这首千古妙诗。
#02.
我猜想,这位做丈夫的是不是也在为新娶的太太采撷这种香草呢?不然,前妻怎么那么巧就“下山逢故夫”?怎么可能两人重逢后,话题聚焦在“新人复何如”上呢?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因为,旧,代表着过去,新,意味着未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将取代旧。所以,旧时代,旧社会,旧习惯,旧传统;怎么也不如新世纪,新中国,新气象,新风尚,来得精神抖擞,来得带劲。由此可见,新衣新帽,新车新房,新茶新米,新娘新郎;凡是冠以一个“新”字者,包括什么新生代,新观念,都是容易讨人喜欢的。尽管有时也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而《上山采蘼芜》里的这位“故夫”,因为饱受“新人”的困挠,竟然打出了“新人不如故”这一与时下的观点相悖的旗帜,持一种“新不如旧”的看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显然很不新潮,很不时尚,很不合时宜,这一观点,恐怕要遭到新新人类的嘲笑了。
前夫在与前妻的交谈中,感叹道:“新人虽言好,未如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注:姝-美好,手爪-纺织手艺),这是告诉前妻,新人不如故人好看,织工手艺也不如故人;这些话,多少给了前妻极度失落的心些许安慰。他还自我检讨地说:“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简直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连招呼都不打,就把新媳妇从大门领回家,而故人只能从小门离开,太让人伤心。可是,往事已矣,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03.
于是,前夫除了自责,还感慨莫名地说:“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原来,新人织出来的是缣,质次价廉;故人织出来的是素,质优价高。新人不仅手艺不如故人,就连心灵手巧,劳动效率也大大地不如故人(一匹长为四丈)。还真莫怪这位前夫得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结论。
我想,前夫之所以对前妻如此吐露心声,绝不是“将缣来比素”这么简单的原故。其中,一定有对故人离去的怀念,一定有对故人抛弃的检讨,也一定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无比追悔。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南宋大词人陆游一首怀念故人唐琬的词——《钗头凤》。其中一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硬是生生地让原已郁郁寡欢的前妻唐琬,伤心过度,忧郁而亡。
由此可见,“旧不如新”,也不总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固然,新陈代谢,是历史的总趋势。但,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部分,某一环节,就有可能出现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陈的醇,新人还是不如故人的例外。
这首古老的诗,至少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己经拥有,而且容易被你忽视的东西。有的时候,一些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毫不在意的东西,一但失去后,你才会意识到,你不经意失去的东西,是多么珍贵而又无法挽回;同时,也至少让我们懂得一点,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