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秉鐩:马连良的搭班演出生涯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搭班过程
 
    马连良头脑很新,他觉得打算剧艺进步,一方面要自己多走些地方多闯练;一方面要观摩先进,好来积累舞台经验,自然在剧艺上有进步了。他在民国六年春出科以后,就到福州去开码头了,以一出《珠帘寨》红遍了半边天。当然还跑了些别的地方。(与其他演员比较起来,他这一辈子,跑码头的次数和到的地方,比任何人都多。)民国七年中秋节以前回到北平,仍旧回富连成社演戏。不过,这时社方对他已经是出科后的同仁待遇了。回来以后的头一天戏,是十月一日广和楼的日戏,他在大轴演《八大锤》,茹富兰饰陆文龙。十二月十六日,在广和楼白天,首次贴出《姻脂褶》,也就是《失印救火》。

民国六年冬天,余叔岩在三天京兆水灾义务戏里,露了三出谭派戏:《打棍出箱》、《阳平关》、《宁武关》以后(这时谭鑫培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剧艺精湛,一鸣惊人,内外行都目为谭派传人,立刻杨小楼、梅兰芳、孙菊仙三个班,都托人来约他加入。余叔岩却一概婉拒,继续在家里吊嗓子、打把子,整理戏词,研究音韵,再下一番准备功夫,一直到了民国七年十月十七日,他才加入梅兰芳的裕群社,正式问世;而他这谭派传人的地位,就此稳固,而开始一番风顺了。在他所露的戏码里,便有以后马连良称为拿手的《琼林宴》、《庆顶珠》、《铁莲花》、《九更天》、《宫门带》、《打登州》、《打严嵩》、《群英会》、《乌龙院》、《盗宗卷》、《胭脂褶》、《一捧雪》等在内。

自民国以来,凡是唱老生的,自以学谭为正统;谭鑫培死后,便以学余为尚了。因为这等于间接学谭吗,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马连良的学习谭、余,也自不例外。但是他聪明绝顶,自忖在天赋条件上,不能全宗谭、余,于是就选择自己相近的戏路,学余的唱念做表身段,而再融会贯通,稍加改换。余叔岩因为演戏卖力,身体不佳,总是时演时辍,到了民国十七年,索性谢绝舞台了。而前述那些戏,终马一生,时常演唱,所以后人不察,全以为那是马派戏了,其实,骨子里马连良全是以余叔岩的演法为基础,他又兼学刘景然、贾洪林的艺术,都融会在一起,而产生马派的演法罢了。

他自从福州回来以后,虽然仍在富连成演戏,但却非学生时代,可以住在家里。没有戏的时候,可以尽量观摩余叔岩的演出;何况,富连成以日戏为主,这时余叔岩所加入的裕群社,却是以夜戏为主,很少有时间冲突的可能。因此,马连良从此时起就猛看余叔岩的戏,同时他的领悟力强,深能体会,而也就日益进步了。

《失印救火》是老生的念白戏,重做表,要把白槐这个多年猾吏的世故、机智表达出来,玩弄金祥瑞于股掌之上,还要使他浑然不觉,这就要靠演员火候了。马连良对这一出戏很下过研究功夫,可以说是他拿手戏之一。与他搭配饰金祥瑞的小花脸,先后有茹富蕙、马富禄两个人。论玩艺儿,茹富惠的确规矩地道,尤其方巾丑,是萧长华以后第一人;马富禄则较为伧俗。但是马的嗓音响堂,较易受台下欢迎。马连良挑班后为了营业,就舍茹而用马了。民国七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初演《失印救火》,码列压轴,大轴是筱翠花、何连涛的《战宛城》。民国八年他演《胭脂褶》的记录,是五月九日广和楼日戏,仍是压轴,大轴茹富兰的《八蜡庙》。八月三日日戏,他大轴唱过《焚绵山》,他饰介之推,马富禄反串老旦介母,这出戏的老旦要有许多跌扑功夫,马富禄那时年轻,还摔得动,后来摔不动了,马连良这一出也就挂了单了。

十月八日日戏,唱过《审头》,十一月二十一日日戏,贴出新排首演的《骂王朗》,是根据《三国演义》编的小本戏。十一月二十七日,推出新排的《云台观》,也就是《白蟒台》。民国九年三月九日日戏,马连良初演《三字经》,这是一出纯念白戏,有如相声的'歪讲三字经',把'人之初'和'人之伦'说成是兄弟二人等等,编成一个故事。听戏多年,只有马连良唱过此戏,别人从未演过。也许别人有这个本子也不敢演,因为在白口上如果念不出彩来,是吃力不讨好也。八月十四日,演过《天雷报》,这也是以念做见长的衰派戏,后来成为他拿手杰作之一。

民国十年五月三日日场,富连成在吉祥园和广和楼分包也就是同时在两个戏院都有戏,富连城固然人多,但是有叫座力的主角,还是要两边跑。这一天马连良、何连涛、沈富贵、茹富兰四个人,要分赶两边,要怎么赶法呢?这里不妨说明一下,以资谈助。广和楼这边,派五出戏;吉祥园那里,派六出戏。广和楼开戏早一会儿,吉祥园开戏晚一点儿,也就是原则上在广和楼唱完了,往吉祥园赶。这要把在广和楼唱完了、卸装、赶到吉祥园、化装、再上台的时间都算好了才成;否则稍有脱节,台下就起哄不依了。单说马连良、何连涛两个人吧,马连良先在广和楼倒第四唱完了《天雷报》,赶到吉祥去唱倒第四《九更天》,因为吉祥倒第五是谭富英的《珠帘寨》的时间很大,就使马连良从容赶上了,这就是派戏的经验。如果派谭富英一出《黄金台》,那马连良要命也赶不上了,何连涛呢,在广和楼唱完大轴《铁笼山》,再赶到吉祥唱大轴《青石山》。这也就是五十多年前能这样赶;现在就没有这种状况了,万一有的话,演员也不肯这么干了。两个月演一次戏还嫌累得慌呢,一天赶两场?那就谈都不要谈了。十二月十日日戏,唱过《汾河湾》。到了阳历年,马连良便脱离富连成了。

马连良民国六年自富连成出科,他才十七岁,虽然到了福州等地跑了一年码头,民国七年回来他才十八岁,一来剧艺还不算十分成熟,二来太年轻,也不敢搭外班,怕人家不考虑。因为那时候北平的名老生太多了,孟小如、贯大元、王又宸、高庆奎等以外,资深的还有王凤卿、言菊朋、余叔岩,所以他暂回富连成,一来可以继续学戏,二来可以观摩余叔岩和其他名老生的戏,在自己科班里借台实习练戏。等到在富连成唱到民国十年,他已二十一岁了,觉得这几年他进步很多,人家也不会把他视为小孩子了,不能再囿于母校,有到外边各大班必要了,所以就在民国十年年底辞离富连成社。

民国十一年,先是搭沈华轩的临时班,短期合作,一月二十四日日夜两场,曾在城南游艺园,演过《南天门》和《游龙戏凤》。后来三麻子自沪北上,由沈华轩帮他成班,七月二十六日在庆乐园演过夜戏,大轴《三国志》,就是《群英会》带《华容道》。三麻子饰关公,马连良饰鲁肃,朱素云饰周瑜,沈华轩饰赵云。究竟因为红生戏不多,也不好挑班,就由沈华轩把三麻子介绍给高庆奎,加入他的庆兴社,从八月初就演出了。

到了十一年年底,马连良入了尚小云的玉华社,同班还有谭小培、王瑶卿等人,常川演出地点是前门外粮食店的中和园。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日场,大轴与尚小云合演《宝莲灯》带'打堂',侯喜瑞的秦灿。二十三日日场,马连良与王瑶卿在倒第三演《珠帘寨》,尚小云大轴《奇双会》。

民国十二年一月十日场,尚小云、马连良、王瑶卿、谭小培合演全本《红鬃烈马》。一月十四日日场,马、王再演《珠帘寨》,不过这次是压轴了,大轴尚小云《游园惊梦》。尚小云此时演些老戏重排和新编的本戏,马连良也加入演出了。一月三十一日日场曾演过《福寿镜》,尚、马以外,还有王瑶卿、谭小培。这时马连良在老生地界已经声誉鹊起,在春天和尚小云被上海戏院邀请,两人联袂赴沪,唱了快半年才回来。

尚、马回北平以后,被俞振庭邀请参加他的双庆社,同台还有王又宸、筱翠花诸人,而以尚挂头牌,马挂二牌。八日十五日首在广德楼夜戏演出,尚、马大轴《宝莲灯》。九月七日夜戏,尚、马大轴《戏凤》。十月十六日夜戏,马连良压轴《定军山》,尚小云、王凤卿、朱素云大轴《御碑亭》。十二月七日,尚小云推出首演新戏《红绡》又名《青门盗绡》,马连良也加入配演。

十三年一月二十日夜戏,尚小云贴本戏《刺红蟒》(《混元盒》里一折),马连良加入配演。一月二十五日夜戏,尚小云初演新戏《张敞画眉》,马连良则在倒第三唱《八大锤》,由小振庭(即孙毓堃,他是俞振庭的外甥,所以有小振庭艺名。现在大鹏国剧队的孙元彬、元坡兄弟,是他的哲嗣)为配。

十三年春,马连良个人又应聘赴上海公演,秋后才回来,他在上海已经奠定了红底子啦。回平以后,就参加了朱琴心的和胜社,朱琴心为了捧捧他,头一天合作在九月十三日吉祥园演出日场,那天正是甲子年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让马连良的《定军山》唱大轴,朱琴心、王凤卿《汾河湾》码列压轴,可称捧足输赢。而马连良从此也就越发红紫了。十一月二十日,前门外鲜鱼口的华乐园改建完成,头一天就进和胜社的班,可见得这个班儿在当时是实力可观,颇有号召力的。日场戏大轴朱琴心、王凤卿的《汾河湾》,马连良《盗宗卷》码列压轴,倒第三是尚和玉的《英雄义》,倒第四是郝寿臣的《取洛阳》。尚郝当时已成名,码列在二十四岁的马连良前边,也就可见当时马的地位了。十一月二十四日,和胜社又在华乐园演白天,马连良,王凤卿、尚和玉、郝寿臣的《定军山》,《阳平关》码列大轴,朱琴心则在压轴与马富禄合演《打花鼓》。十一月三十日,华乐园日场戏,马连良、王凤卿、郝寿臣大轴《三国志》、'群英会'起,到'华容道交令'止。朱琴心在压轴唱《闹学》。十二月十三日,华乐园日场戏,大轴《战宛城》,朱琴心饰邹氏,马连良饰张绣,两个人都是初演,尚和玉饰典韦,郝寿臣饰曹操。十二月二十日场,华乐园日场推出一场戏来,除了朱琴心以外,主要演员每人双出,把这戏单录了下来,读者们当有过屠门而大嚼的感觉:前三出不谈,第四出郝寿臣《闹江州》,第五出马连良、尚和玉《连营寨》,第六出王凤卿、郝寿臣《鱼肠剑》;第七出也就是大轴,朱琴心--潘巧云,马连良--'吵家'石秀,尚和玉--'杀山'石秀,王凤卿--杨雄,《翠屏山》。怎么样,您只看戏单也够过瘾吧!

民国十四年,马连良仍搭和胜社,二月七日日场大轴朱琴心本戏《陈圆圆》,马连良饰吴三桂。二月八日日场,大轴是马连良新戏初演《广泰庄》,他饰徐达,这出戏后来李盛藻唱过,还没有其他人动过。压轴朱琴心、尚和玉、王凤卿《翠屏山》。二月二十八日日场,大轴《四进土》,马连良--宋士杰,朱琴心--杨素贞,郝寿臣--顾读,荣蝶仙--万氏。三月二十日日戏,朱琴心大轴初演新戏《无双》,马连良压轴《南阳关》。

当三麻子搭高庆奎班的时候,留下一出南方流行的本戏《七擒孟获》。他饰孟获,高庆奎饰孔明,在北平很轰动,卖了好些场满堂。朱琴心见猎心喜,他也排这出戏,不过以祝融夫人为主角了,改名《化外奇缘》。四月四日在华乐园日戏首演。马连良饰孔明,郝寿臣饰魏延,周瑞安饰马岱。五月二十九日,马连良三国戏《流言计》首演,码列大轴,朱琴心压轴《打花鼓》。六月七日日场,朱琴心、马连良合作了一出唱工繁重的戏《四郎探母》,在以后常见朱、马二人演做表重、唱工轻戏码的观众而言,认为这是罕见,而当年他们俩人正在年轻,是有此实力的。十四年秋天,马连良又去了一次上海。

十四年冬天,马连良自沪返平,再度参加了尚小云的班子,班名协庆社。十二月十七日在三庆园夜戏首演的戏码,还和他十一年年底首次加入尚的玉华社时候一样,与尚小云、侯喜瑞在大轴合演《宝莲灯》。十二月二十日三庆园日戏,尚小云大轴演本戏《贞女歼仇》,马连良压轴唱《盗宗卷》,两位配角都是他的老师。刘景然饰陈平,他是以衰派戏拿手而出名的,《九更天》、《天雷报》全有独到之处,外号?quot;叫街刘'。王长林饰'灯笼杆儿',即是提灯笼引路的那个衙役。王曾与谭鑫培、余叔岩配戏有年,深知谭余在台上的地位、身段,马连良从他学了不少玩艺儿,对他很尊重,以后挑班的当家小花脸就用的王长林。

十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协庆社在吉祥园夜戏,大轴尚小云演本戏《谢小娥》,演完就去上海了。马连良在压轴演《乌龙院》,诸如香饰阎惜姣,王长林饰张文远。五月底尚小云自沪返平,二十八日在吉祥园夜戏,大轴唱《奇双会》,马连良与侯喜瑞在压轴唱《闹府》。十一月底,马连良转入玉华社,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在开明戏院演两天夜戏。大轴是小翠花、水鲜花,分演头、二本和三、四本的《梅玉配》。马连良与郝寿臣在压轴分演《失街亭》和《打严嵩》。十五年底,又加入了朱琴心的协合社。十二月十五日开明戏院夜戏,大轴朱、马、郝寿臣、马富禄合演《四进士》。十二月二十日夜戏,朱琴心首演全本《玉镯记》(就是全本《法门寺》),马连良饰郿邬县。

十六年一月六日夜戏,朱琴心首演新戏《秋灯泪》,马连良也加入配演。一月二十日夜戏,朱琴心首演新戏《关盼盼》,马连良与尚和玉、郝寿臣压轴合演《阳平关》。演完就辞班休息,积极准备自己挑班了。

从民国十一年到十五年,马连良过了五年的搭班生活,戏路日广,声誉益隆,从以上的记载里,就可窥见其演进的过程了。

(0)

相关推荐

  • 【原创】少年张君秋从艺之路(十)1938年

    2021 元旦快乐 少年张君秋从艺之路(十) ▶1938年 马连良.张君秋<打渔杀家> 进入1938年,张君秋更加忙碌.经过与王又宸.马连良.谭富英的合作演出,已经初步获得京.津.沪京剧观 ...

  • 丁秉鐩:什么是搭班 挑班和组班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在这里,先把搭班.挑班.组班作一个说明. 过去有清一代梨园行组织严密,界限分明,有'七行'.'七科'之分.凡是在舞台上表演的人归'行',分'生'.'旦'.'净'.'末'.'丑'. ...

  • 马连良挑班二十年[上](丁秉鐩)

      民国十六年(1927)一月底,马连良辞了朱琴心的协合社以后,又去了一次上海.回来稍事休息准备,就自己挑班了.   在这里,先把搭班.挑班.组班作一个说明:   过去有清一代梨园行的组织严密,界限分 ...

  •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二)搭班求发展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二.搭班求发展 高庆奎绝顶聪明,他在搭班之始,那个时候北平的生行名角如林,老生界的泰斗谭鑫培和刘鸿升还健在,比他资深的老生如孟小如.王凤卿.贯大元.王又宸等都已稍有地位,余叔岩. ...

  •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四)挑班的阵容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一)师承与家世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二)搭班求发展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三)俞振庭.梅兰芳.杨小楼对他的提携 四.挑班的阵容 高庆奎从民国十年(1921)起挑班,班名庆 ...

  • 丁秉鐩:谭富英和孟小冬打对台

    丁秉鐩:谭富英和孟小冬打对台 丁秉鐩 谭小培对余叔岩都不服贴,对他的徒弟李少春和孟小冬更不服了.前文已经谈过,李少春唱了<战太平>以后,谭小培也叫谭富英唱了一次<战太平>,在观 ...

  • 丁秉鐩:程砚秋与侯喜瑞合作的戏

    程砚秋.侯喜瑞.俞振飞<红拂传> 四大名旦里与侯喜瑞合作最久的是程砚秋,而程砚秋不论新戏老戏,对侯也颇为倚仗.因为从民国十年(1921),他们两人就在时慧宝的裕群社,和俞振庭办的双庆社同事 ...

  • 【原创】丁秉鐩记录梅程第一次打对台之误

    丁秉鐩先生的<菊坛旧闻录>是记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名伶的演艺.生平.逸闻非常生动有趣的一本著作,写人叙事秉笔直书.看惯了那些瞻前顾后畏畏葸葸的所谓伶人传记,再看丁先生的文章,才叫看得一 ...

  • 丁秉鐩:张君秋青年时代的两件大事

    张君秋青年时代两件大事 梨园旧闻师生反目·夫妻三人 文/丁秉鐩 张君秋 就在民国二十七年到三十年,这四年的走红期间,张君秋的私人方面,发生了几件事情: 张秀琴.张君秋母子 首先是师生反目.就因为张君秋 ...

  • 丁秉鐩:高庆奎慷慨激昂(七 全集)败嗓、潦倒和家世

    七.败嗓.潦倒和家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底,高庆奎忽然嗓音塌中,哑得一字不出:有人说过分劳累,有人说在饮场时被人下了白马汗来暗害他,于是二十四年起辍演,休养.治疗,徐图恢复.直到二十五年(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