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留住人才为什么那么难?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历史不长,总共才六十多年历史。而真正的快速发展,实际是近四十年来的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期,抢救性地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也满怀豪情地奔赴到自然保护区工作。

由于中国的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地处边远山区,而那时候的大中专学校还没有扩招,都是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挑选出来的,被称着天之骄子。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能够无怨无悔去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工作,纯粹是对自然保护事业的热爱和对一项新鲜事业的好奇。正是在这一批知识分子的支撑下,自然保护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保护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闯出一片天地,为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办公楼、家属区、管理站,道路、交通工具、网络、办公设备等都基本满足了保护区管理的需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甚至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写进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自然保护区工作也空前得到重视,中央环保督察为保护区顶直了腰板。按理说应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保护区工作,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以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为荣。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许多自然保护区不但没有迎来大批优秀人才,还流走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什么自然保护区总是留不住人呢?以本人曾经在自然保护区工作23年(其中当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10年)、现在仍在自然保护区挂职的经验来看,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感受不到应有的阳光、看不到希望所致。我本人非常喜欢保护区工作,对自然保护事业近乎于痴迷,始终庆幸自己能成为生态保护战线上的一员,能有那么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工作经历。也算是对自己当初选定的事业“矢志不移”了。正是因为热爱,正是因为如今离开了保护区,正是因为现在只是以一个挂职者的身份仍然在参与保护区的工作,才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理由冷静地思考保护区的问题。

我是在茂兰保护区刚成立时到茂兰保护区工作的,那时候的保护区管理局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开始时我们的工作还主要是巡山护林,每个月有规定的巡护天数。没有办公房,没有管理站,住就住在老百姓家里。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对事业的热爱和内心充满了希望,相信是没有几人能坚持下来的。但是我们来的那批大学生都坚持了下来,把保护区也建设得有声有色。曾经茂兰保护区的岗位一度成为大学生们的热门就业去向,记得有一年公开招考,四个岗位居然有七百多人来报考,要知道我们设置的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啊。最后考上的其中一人还是兰洲大学的硕士。那时候保护区管理局就象是一家人,大家相互体贴,相互帮助,共同为取得的成绩而喜。保护区尽量给年轻人创造平台,鼓励他们创新发展和开展科学研究,专门制定了保护区人员发表研究论文的奖励办法。鼓励保护区职工与外来科研单位的合作,严格合作程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促进科研交流与合作。所以有工作人员都有事做、能做事,相应的待遇也能够得到保证。

保护区工作人员可谓热情高涨,也是一样的苦、一样的累,顶着风雨烈日在保护区内做样地、搞监测,每年可以发表二、三十篇研究论文。保护区有了成果,在当地的地位也自然突显。荔波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茂兰保护区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荔波得到国家主体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茂兰保护区的功劳是不可抹灭的。保护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亲密无间。因为他们看到了自然保护区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看到了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巨大的隐形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家对生态保护越重视,保护区工作却越艰难。资金不愁了,基础设施改善了,该有一地位提升了,保护区的人员却有点动心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满怀信心到保护区工作的,他们能来,说明他们对自然保护的热爱。但有些人来了后,越是了解越是想离开。就像前些天在网上看到的GZDSB记者离开时的痛哭一样,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太爱了,却不得不失怀。

一个单位要留住人才,不外乎三个方面: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待遇人人都需要,不但需要,还要与自己的付出作对比。学雷锋讲奉献不错,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也不错。要实实在在地考虑如何让付出与得到挂钩,让人们至少看起来公平。特别是保护区基层工作人员,身处第一线,万事都当先。他们在管理站上班基本上就是24小时在岗。机关的人员有上下班时间,下了班可以回家休息,管理站工作人员却没这个条件,他们必须时刻坚守,随时待命。那他们的待遇呢?有多少政策为他们考虑?多少政策向他们倾斜?那些吹着空调、在温柔的灯光下制定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切合实际?是否可以专门给他们开一些绿灯,给一些相应的补助?特别是那些专职的巡护人员,他们的工资低得养活自己都困难,还怎么去养家糊口?他们坚持在保护区当巡护员,实则是靠着对保护区的那份感情。所以应该给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有条件、有权利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门深奥的技术活,既不同于完全的行政管理又不同于完全的技术部门。保护区的一把手非常关键,选好了,保护区可以高枕无忧,选不好可能会问题叠出、顾此失彼。主要领导必须有责任心、事业心。保护区不能成为解决待遇的跳板,不能是玩弄权力的舞台。除了制度管人,还要有感情留人。遇到困难要号召大家“跟我上”,而不是指挥别上“给我上”。让手下的兄弟姐妹们愿意跟随自己在保护区干一番事业,带领职工求发展,这才能彰显保护区领导的魅力。

事业留人,要给保护区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平台。不管是职别上也好、技术上也好,给保护区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保护区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要让保护区的技术人员有更多更广的用武之地,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尊重和需要,有更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要把保护区当成独立王国,人员调配也只是内循环、小循环,要真正让“能干事、干成事、有地位”的体系得以落实。

最后一点是保护区要乐于、善于培养人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的合理流动应看作是好事儿。不要来一个人就用各种办法死死地卡住,生怕飞走了。要知道心在即力在,关键要留得住心。保护区应该成为人才的摇篮,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一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知识又能吃苦的优秀人才,为自然保护事业时刻输送新鲜血液。

(0)

相关推荐

  • 五角枫自然保护区

    五角枫自然保护区是科尔沁草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一个以保护五角枫.榆树疏林系统和珍禽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1641.3公顷.这里生态类型丰富,集疏林.草原.湿地于一体,是具有 ...

  • 给长江江豚做体检是什么体验?

    当万里长江冲出三峡,便形成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当下,如果从高空俯瞰,会发现长江边散布着一个个形似弯月的美丽湖泊.数十年前,它们也是滚滚长江的一部分,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变成了今天的长江故道.时光流 ...

  • 保护区为何留不住年轻人才?

    年轻人在保护区巡护中 2008年,大学组织野外实习,我得以踏进从小就向往的自然保护区,两周的实习虽然不长,但是为我后来从事的职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我有幸进入中科院深造,在秦岭腹地的保护区开展大熊 ...

  • 发现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更难!这5点帮你更好留住优秀人才!

    当你问人们为什么工作时,通常的回答是"因为我必须工作"和"为了赚钱".但这么回答的人往往是那些做"工作"而非做"事业"的 ...

  • 牙科面试没有流程,前期工作毫无意义,很难留住人才

    面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流程,有了完善的流程,你的面试工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牙科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完善的流程来执行,你的面试工作容易出问题,也很难留住合适的人才. 一.牙科面试流程 1.联系应聘 ...

  • 为什么说「懂得管理情绪的老板,更容易留住人才」?

    情绪影响管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组织的灵魂人物,要想带给组织积极情绪,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使人产生消极 ...

  • 互联网行业如何发挥股权激励,留住人才?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让人才的付出能有所回报,也为了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留住公司的核心人才,股权激励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股权激励呢?华恒智信分析员整理出百度 ...

  • 中介伪造人才购房证明赚百万差价,妄言为城市留住人才“操碎了心”

    [中介伪造人才购房证明赚百万差价 妄言为城市留住人才'操碎了心']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部分中介借助'挂靠'高新技术企业.代考资格证等方式,帮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甚至出现花几万元办证,便可赚上百万元差 ...

  • 家族企业如何吸引并且留住人才

    在80年代,家族企业靠胆识创业,90年代,靠经验发展,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若停滞不前仅依靠胆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和依靠的是人才,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家族内部的人员无法满足发展需 ...

  • CFO们如何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离职成本越来越高,留住人才已成为公司健康发展和CFO的主要职责. 在评估一家公司的健康状况时,没有什么指标比留住人才更能说明问题了.对于一家正在裁减最优秀员工的公司来说,问题不仅仅是人员流动的成本 ...

  • 留住人才和留住股东 格力电器为何难以兼得?

    一副金手铐,"铐住"了员工,却没能"铐住"所有股东.在公布总金额30亿元.涉及1.2万人的员工持股计划后,格力电器6月21日股价跳空大跌4.79%,22日继续下 ...

  • 人性管理凝聚人心,留住人才带稳团队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司或企业中的人才流动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员工频繁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是导致人心不安定的局面,队伍松散,人才流失,公司人力资源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