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割治疗法使用的外用药物.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的配制方法,特别涉及配合中医割治疗法使用的外用药物。

背景技术

割治疗法,包括挑治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流 传甚久,甚广。近年发展迅速的小针刀疗法包含了割治疗法和针灸疗法的特点, 也可以归入割治疗法的范畴。割治疗法的适应症广泛,其疗效被学界所肯定,但 对若干病种疗效并不理想。为提高割治疗法的治疗效果,多有从治疗选穴、刀割 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尚未见配合使用外用药物,以提高割治疗法疗效的报 道。小儿发热是割治疗法的适应症之一,但未见配合外用药物涂布刀割创口,以 提高疗效的报道。

现代医学对小儿发热的规范性治疗方法,是在查明(或进行分析判断)人体 受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后,再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抗之。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一, 存在多种弊端。应用解热镇痛药是常用的对症治疗措施,可以暂时缓解病人因发 热造成的痛苦,但与疾病的痊愈或好转并非一回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割治疗法使用的外用药物,它可以提高割治 疗法的疗效,特别适用于小儿发热的治疗。

本发明药物以中药材制作。所选用的药效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为,天竺黄 150~250份、雄黄80~120份、全蝎10~14份、牙硝8~12份、麝香0.8~1.2 份、龙脑1.3~1.7份。

上述药效原料最佳配比为,天竺黄200份、雄黄100份、全蝎12份、牙硝 10份、麝香1份、龙脑1.5份。

将上述各药分别研磨制成粉剂,混合均匀备用。在实施割治疗法时将少许药 粉涂布刀割创口即可。

配合使用本发明药物作割治创口外涂可以提高割治疗法的疗效,使其疗程缩 短,治愈率提高。较之抗菌素治疗有疗程短、治愈率高、费用低、副作用少的优 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取天竺黄200g、雄黄100g、全蝎12g、牙硝10g、麝香1g、龙脑1.5g,分 别研磨后过200目筛制成粉剂备用。

实验例1 配合使用本发明药物与单纯割治疗法疗效对比

本实验选择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发热病例为观察对象。病例选择标准为:① 年龄在1~12岁;②发热起病在5日以内,体温在38℃以上;③就诊前未经特 殊治疗或仅曾应用解热镇痛药作对症治疗;④无重要慢性病和并发病。因为割治 疗法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方法,本实验病例不要求按现代医学对病种进行确诊,未 作微生物检验,仅根据症状和体怔按现代医学病种分类作初步诊断。

按上述标准本实验选择病例共4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非药物 组,由同一医师按相同穴位和手法进行割治,药物组所有病例的所有割治创口均 涂以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药分约3克,非药物组则按传统割治疗法不涂药物。

割治方法:将病儿双侧外耳屏彻底消毒,在耳屏与扁桃腺相对应的背面作为 一切割点,于该点下1.5公分处再做一点,消毒后以小针刀切割皮肤,深达耳 屏软骨,切口长约2mm,经挤压令出1~2滴血,后以消毒棉球压迫1~2分钟即 完成了全部的治疗过程。每个病儿只做一次。术后嘱病人注意休息和饮食调节(进 流食,多饮水),停用解热镇痛药,不使用抗生素。

治疗后随访观察一周以上者纳入统计对象。本实验观察统计病例共38例。

本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岁10个月,最大10岁,中 位年龄4.2岁。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第一主诉而就诊。部分病例分别伴有恶寒、 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5天。多数病例以往有类似发 作史。该38例患者按现代医学作初步诊断,以急性扁桃体炎居多,占26例;其 次为病毒性上呼道感染,有12例。药物组和非药物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 病种、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治疗结果:对所有病例手术后体温的变化做了详细记录。以体温降至37.5 ℃及以下并且没有出现反弹作为一条界限,记录各病例出现此指征的时间,对两 组进行分析比较。 表1                两组病例术后体温降至指征内的时间统计   术后时间及   病例累计数   总病   例数      24小时        2天        3天        4天        5天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药物组   20   9   45.0   16   80.0   19   95.0   20   100   非药物组   18   6   33.3   10   55.5   13   72.2   17   94.4   18   100

表1表明,在实施割治疗法后各时间段,药物组体温降至指征内的病例数均 多于非药物组,说明应用本发明药物配合割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好于单纯 的割治疗法。

除体温恢复正常的趋势外,与发热相伴随的其它症状的消失和缓解,药物组 也略早于非药物组。

本发明药物的临床可应用性从本实验例中得到证实。

实验例2 临床应用个案记录

病例女,4岁,近两年每年发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3次,每次发作体 温达39~40℃,白细胞在12000~14000/m3,先后曾在多家医院给抗菌素治疗 和输液等支持疗法,一般治疗达3~4天才开始体温减退,5~6天后扁桃体肿胀 减退,体温恢复或接近正常。每次医疗费在1000元左右。最近一次发作后由本 发明人给以耳屏部小针刀治疗,每侧耳屏做2点,待压迫止血后,在伤口处涂以 按实施例1方法制作的粉剂药物约1克。病儿于治疗当天体温开始减退,第3天 体温接近正常,扁桃体肿胀减退,脓性分泌物消失。随访一年来未再发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