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说来就来,还不是因为这3大因素,说不定要开刀。
▼本文作者▼
阑尾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因体内阑尾发生炎性改变而发病,发病人群以年轻的男性居多。
临床上,将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遍及各类人群,甚至妊娠期妇女也可发病,而慢性阑尾炎比较少见。
为什么阑尾会“发炎”?
01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造成阑尾管腔易于阻塞。
导致阻塞的原因包括:
① 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② 肠石阻塞:约占35%;③ 异物、食物残渣、炎性狭窄、蛔虫、肿瘤等:较少见。
02
细菌入侵:
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形成溃疡,细菌经溃疡面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影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甚至梗死和坏疽。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阑尾炎的类型有哪些?
01
病理解剖学分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属于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性渗出物。镜下见阑尾各层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有脓性渗出物,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镜下见阑尾黏膜溃疡面增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各层均有小脓肿,腔内有积脓。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当阑尾病变进一步加重引起血运障碍,阑尾管壁易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因管腔梗阻或积脓,压力升高,加重管壁血运障碍,严重者发生穿孔,穿孔多发生于阑尾根部和近端的系膜缘对侧。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后,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出现炎性肿块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慢性阑尾炎:大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主要病理改变是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阑尾粗短坚韧,表面灰白色,可自行蜷曲,四周有纤维粘连,管腔内可有粪石或其他异物;阑尾系膜也可增厚、缩短和变硬。
02
发病人群分型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早期可仅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无明显发热。由于新生儿不能提供病史,早期诊断较困难,穿孔率高达50%~85%,死亡率也较高。
小儿急性阑尾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难以通过大网膜移动达到包裹阑尾局限炎症的作用。
临床特点包括:
病情较重且发展快,早期即可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
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但有局部压痛和肌紧张;
穿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中期妊娠的发病率略高,可能与胎儿生长速度快有关。
临床特点有:
妊娠期盲肠和阑尾被增大的子宫推挤,向右上腹移位,压痛点随之上移;
腹壁被抬高,炎症刺激不到壁腹膜,故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均不明显;
大网膜不易包裹;
腹膜炎不易被局限,易在上腹部扩散;
炎症刺激子宫,易引起流产或早产,威胁母子安全。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防御功能减退。
其临床特点有:
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
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
老年人阑尾壁常萎缩变薄,淋巴滤泡逐渐退化消失,阑尾腔变细,且多伴动脉硬化,易导致阑尾缺血坏死或穿孔;
老年人大网膜多有萎缩,故阑尾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常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老年人常伴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
作者介绍
梁晓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上海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遗传性肿瘤标志物协作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核学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副组长。渥太华大学兼职教授。
擅长:胃肠道及胆胰疾病的内科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疗和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癌前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科学健康中心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