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中草药
一 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的中草药
(一)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中草药
1丹参 丹参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降低血栓素(TXA2)的合成。丹参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丹酚酸有纠正钙稳态失调,抑制兴奋性 氨基酸释放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特别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比VitE强100倍以上,也 比VitC、甘露醇和银杏提取物GEb761强,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而对凝血系统无 明显影响,无栓子脱落和出血等危险,因此,丹酚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抗脑缺血药。
2马齿苋 最近,美国科学家小诺曼·赛勒姆发现其中含有一种非饱和脂肪酸,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酸的生成,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血液黏度下降,从而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马齿苋的钾含量也较高,而钾在人体内可以很好地配合蛋白质修复被破坏的组织和血管,减少中风的发生。
3西红花 西红花总苷体内给药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对ADP和凝血酶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给小鼠iv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后,由于肺微血管形成血小板血栓导致动物呼吸困难,西红花总苷可使ADP和AA所致小鼠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缓解。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形成的血小板血栓,西红花总苷能明显减轻血小板血栓湿重。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统被激活有关,若能防止血液凝固或抑制血小板功能则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而血小板活化的诱聚剂ADP在血栓的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它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西红花总苷抑制血凝系统、抗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4大蒜 大蒜精油的抗血小板聚集难得作用首先由Bordia报道。其后发现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大蒜辣素和阿藿烯等对ADP、肾上腺素、胶原以及花生四烯酸等激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三七 含PNS的“血塞通”可使血小板膜微粘度随药物浓度和孵育时间增加而减少,能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对血小板微粘度的作用大于对红细胞膜的作用。三七三醇皂甙能抑制ADP、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现量效关系,血小板Ca2+浓度随着三七三醇皂甙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NS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静注还能明显抑制凝血酶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物血小板数目的下降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加。刘青等研究了PNS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PNS浓度为0.5g/L及1.0g/L时,培养液t-PA的活性明显升高,而细胞的DNA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PNS升高t-PA活性不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可能是通过提高内皮细胞分泌t-PA
6当归 当归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也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率提高,亦可使血小板减少。许多实验证明,当归及阿魏酸钠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能抑制各种诱导剂(ADP、肾上腺、胶原、凝血酶等)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当归水剂和阿魏酸钠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体外抑制率为38%~88%,比阿斯匹林强(36%);而体内抑制率为50%~55%,与阿斯匹林相似(53%)。当归和阿魏酸钠均能降低血小板中CGMP含量,而使CGMP/CGMP比值升高。当归与黄芪等剂量配伍后,作用更强。当归注射液可强烈抑制猪血小板磷酸酰肌醇磷酸化,并对32Pi掺入完整血小板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有抑制作用。当归和阿魏酸钠还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两者对大鼠体内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抑制率为30%和56%,作用时间持续1小时以上。当归煎剂可使大鼠血栓长度和重量减少,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当归水煎剂可使血瘀模型大鼠、老年雌性大鼠全血比粘度(低、高切变速度)降低,红细胞电泳加速。当归注射液能明显减轻病毒(麻疹活疫苗)激发的实验性慢性血管内凝血。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实验大鼠急性脑缺血症状,明显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增加6-Keto-PGF12水平,纠正脑缺血TXA2/PGI2比值,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降低LPO水平,减轻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脑缺血大鼠的死亡率。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煎剂能使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当归注射液能使急性脑血栓患者和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微循环各项指标(甲皱微循环管袢数、管长、管径、流速、流态)得到明显改善。当归片剂治疗偏头痛,可使患者症状减轻和消失,并使发作次数减少和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抑制。血液流变学研究也表明,当归可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
7红花 红花黄酮对胶原、花生四烯酸及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红花黄酮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5-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影响。
8艾叶醇提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艾叶提出的β-谷甾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均对血小板聚集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9川芎其有效成分或复方在体外实验均表现抗血栓形成作用。川芎嗪可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以内氧化物PGH2代替花生四烯酸(AA),观察PGH2转化成TXA2的过程,结果发现川芎嗪与TXA2合成酶抑制剂作用相类似。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用放射薄层层析扫描、放射自显影和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研究活血化瘀时表明:川芎嗪主要抑制TXA2合成酶,作用呈量效关系,即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还有对抗TXA2样物质的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丙二醛生成作用,而对环氧化酶活性和PGI2活性无影响,且能增强PGI2样物质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有报道用川芎后家兔脑肾组织内PG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增加,脑缺血时以PGA2升高为著、肾缺血时PGE1 升高明显 。通过实验用川芎治疗能显著改善血浆和脑脊液中ir-DynA1-?含量变化。并能显著减轻大白兔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G、PF4及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6—酮—PGE1a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药川芎治疗能明显抑制血浆中的?-TG、PF4及TXB2含量的变化(P<0.01=,并使血浆中6-酮-PGE1a含量有所升高 (P<0.05),表明川芎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板的激活、纠正微循环中TXA2 -PGI2 平衡失调。
10莪术油 通过研究榄香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认为其抗血栓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而促进前列腺素PGI2合成或减少TXA2生成及干扰血小板内cAMP或Ca2+而产生。另外,莪术油能改变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还原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防止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形成。
11四物合剂 抗血小板聚集:本品可升高血小板内的AMP浓度和阿魏酸的含量而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经观察发现四物汤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认为其机制不能与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形成能力有关。证实四物汤有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
(2)抗凝作用:临床与动物试验证明,急性脑血栓患者经当归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给药前明显延长。大鼠口服当归水煎剂后血浆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说明当归有抗凝血作用。
(二) 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的研究
1花生四烯酸系统
抑制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从另一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如赤芍、鸡血藤、当归(体外试验)都能非常显著地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他如川芎、红花、益母草、水蛙、三棱、莪术、虻虫、土鳖虫、延胡索、五灵脂等都有这种作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也有类似作用,如冠心病人股用冠心2号方后,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下降。有的药物且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血小板内的cAMP是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一个重要物质,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高能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血栓烷A2(TXA2),后者是个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已发现冠心2号方、川芎嗪等都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生姜挥发油的姜烯酮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山鸡椒挥发油中的柠檬醛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止TXA-2样物质的生成和释放。赤芍则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必需的环加氧酶而使TXA2的合成减少。
川芎嗪是川芎的一种有效成分,能抑制TXA2合成酶而降低TXA2水平并对抗TXA2样物质的活性,促进动脉壁PGI2合成增加,从而调节TXA2/PGI2的平衡。且川芎嗪还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置换血小板膜上的Ca2+,使其膜流动性增强,并阻断Са2+对血小板激活和前列腺素代谢及抑制血小板线粒体耗氧量和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化合物Ⅰ、Ⅱ、Ⅲ均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2-HETE的生成;化合物(Ⅰ)水解后的苷元—芹菜素对TXB2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12—HETE的生成无抑制作用。
莽草酸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化合物,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研究室前期研究首次发现莽草酸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抑制动、静脉血栓及脑血栓形成。为阐明其抗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研究了莽草酸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认为莽草酸可能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系统而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
2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作用 PAF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内源性活性物质,Korth-R等比较了银杏内酯A、B、C和银杏内酯混合物对PAF结合位点的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作用最强,它直接竞争性结合PAF受体,抑制PAF诱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强。红花黄酮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5-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影响。
3对血小板环核苷酸
二 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中药和复方
中药降脂宁的有效成分山楂、决明子、荷叶等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粘附性、降低血粘度、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
三 抗凝血作用的中药及复方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水蛭素对凝血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已知物质中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水蛭素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以及防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应等进一步血瘀现象,此外,它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 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泽兰的两个化学部位F04-A、f04-B均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F04-A的作用可能强于F04-B,是泽兰活血化瘀的有效部位。
四 促纤溶作用的中药复方
某些活血化瘀药还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 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如益母草、红花有效成分红花黄素和活血化瘀宫外孕方(I号方由赤芍、丹参、桃仁组成,2号方再加三棱、莪术)等都有这种作用。
五 改善血流变学性质的中药和复方
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冠心2号方、川红(川芎、红花)注射液、通脉灵等都有类似作用。活血化瘀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微循环障碍改善的情况。冠心病人经活血化瘀治疗(如当归、红花、姜黄、冠心2号等)后,不仅冠脉流量增加,而且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也增加,这是从另一角度反映心脏微循环改善。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微血流。治疗后微循环改善常首先表现为微血流改善,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主要是血液流变学特性血液的 浓、粘、凝、聚倾向改善而产生的间接影响。②微血管形态改善。表现为微血管痉挛解除, 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轻、微血管攀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