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在美国“子孙满堂”,为什么在长江却集体“难产”?
在中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菜篮子鱼”。
在50年代之前,养殖四大家鱼还需要从长江、湘江、西江等自然水域捕捞野生的鱼苗。人工繁殖技术被攻克后,四大家鱼的养殖产量节节攀升,在1998年时足足占了淡水鱼总产量的57%,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在51%的水平。
四大家鱼
在国内,四大家鱼拿下了淡水鱼产业的半壁江山,提供了可观的优质蛋白,堪称“国民功臣”。而在国外,四大家鱼却成了入侵物种,在自然河道泛滥失控,一度被视为“四害”,被诸多媒体报刊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四大家鱼被引入到100多国
在上世纪70年代,四大家鱼作为养殖品种被引到了世界上很多个国家。截止到2012年,世界上共有109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草鱼,有38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青鱼,引入鲢鱼和鳙鱼的分别有93个、77个。
这些家鱼原本被养在封闭式的池塘中,之所以会逃逸到自然水域中,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第一是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推波助澜,第二则是养殖场的疏忽管理和盲目的人为放生。
以里海地区为例。1976年,里海当地首次引入了鲢鱼,后来因为洪水泛滥而引发了逃逸事件,鲢鱼的野生种群不断扩大。到了1987年,里海地区的鲢鱼产量就占到了当地渔获总量的65%左右。
在美国,四大家鱼被统称为“亚洲鲤鱼”,其中的鲢鳙同样是由于洪水灾害和人为放生而逃逸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水系四通八达,水网密布,犹如一条淡水高速公路,这使得四大家鱼在短期内就扩散到了多条河流和溪流中。
四大家鱼的过度繁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4年开始算起,美国政府直接投入的治理费用就高达6.07亿美元,在下一阶段,用于防治四大家鱼的专项经费将高达15亿美元。
2015年时四大家鱼在美国的种群分布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鲢鱼和鳙鱼相继抵达了伊利诺伊州的最北部,这引起了美国专家的担忧:如果不加强管控,鲢鱼和鳙鱼很有可能会抵达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系统。
加拿大的渔业和海洋部曾对五大湖区的经济价值进行过评估,该评估认为:在2018年之后的20年里,五大湖区的商业捕鱼、休闲渔业以及旅游业等诸多产业的总价值将高达1790亿美元。如果鲢鳙抵达湖区并成功建群,那么五大湖的生态和经济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
鲢鳙在部分河道泛滥
伊利诺伊州紧邻密歇根湖,是防止四大家鱼进入五大湖的关键要塞,防控任务尤为关键。该州自然资源部的部长表示,2019年渔民在德普莱恩斯河共清除68万公斤的亚洲鲤鱼,该河段的亚洲鲤鱼数量比2012年减少了96.7%,但防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五大湖中已发现180多种外来物种,但大多都未掀起波澜。同时,该负责人还强调:湖区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亚洲鲤鱼的繁殖,由此带来的威胁尤其令人忌惮。
通往密歇根胡的运河上设立了数量众多的拦截网
为了阻止四大家鱼进入五大湖地区,2021年1月,密歇根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州长联合签署了一项协议:计划动用8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封锁连接密歇根湖的人工运河——“鱼墙”的修建或将成为阻止四大家鱼扩张的最后一项保险措施。
四大家鱼沦为“四害”,失控的原因是什么?
四大家鱼之所以能够在多个国家的自然河道泛滥成灾、占地为王,这和强悍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四大家鱼在4~40℃的水温中都能够正常存活,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南部的大部分生境中均存在理想的繁殖水温。
在食性方面,鲢鳙以浮游生物为食,草鱼以水生植物为食,青鱼则更偏爱水底的螺类——而在自然水域中,这些食物的储量往往都非常丰富。因此,外来的家鱼根本不愁吃喝,可以尽情收割底层的食物资源。
美国的科学家指出,亚洲鲤鱼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5%~20%的食物,在某些河道是绝对的优势物种,占当地生物量的80%~95%——而这,正是过度繁殖的直接证据。
说起繁殖,四大家鱼个个是“当仁不让”,产卵量基本都能达到百万枚/尾的级别。
比如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雌性鲢鱼的产卵量在31~134万枚左右,最高能达到430万枚;而在俄罗斯的捷列克河,这里的鳙鱼怀卵量也达到了186万枚,建群能力相当惊人。至于青鱼和草鱼,在一个繁殖季节也能产下50~120万枚卵,堪称“生育机器”。
这些家鱼的受精卵要想顺利孵化,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众所周知,四大家鱼都属于洄游性鱼类,在繁殖时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迁徙,有了水流的刺激才能顺利排卵排精——而在繁殖洄游的途中,水坝往往是最大的“拦路虎”。
据报道,美国现阶段有8.4万座水坝,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美国先后拆除了900多座水坝,仅仅是在2018年就拆除了99座。水坝的拆除打通了江河湖泊之间的自然联系,使得四大家鱼的繁殖洄游畅通无阻,这反而有利于四大家鱼的扩张。
总之,四大家鱼在海外各国扎根并成功建群,这其中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兼而有之。随着种群数量的不断增长,家鱼带来的隐患会越来越大,想要彻底消杀并不现实——毕竟,仅仅是治理费用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长江流域,四大家鱼却成了保护对象?
长江流域原本是野生四大家鱼的主要产区,上世纪50年代是渔业捕捞的巅峰时期。
在1956年,长江中四大家鱼的天然捕捞量高达45万吨。然而到了1979年,四大家鱼的产量就明显在走下坡路了,全年捕捞量只有区区18万吨,之后的产量也在持续下跌——2019年前后,长江全流域所有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已经不足10万吨。
不仅如此,长江沿线的渔民还发现四大家鱼鱼苗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近年来的调查显示,长江中野生家鱼的苗种数量已经不足20亿尾,比1965年1291亿尾的巨大基数相比,减少幅度达到了惊人的99%。
因此,无论是成鱼还是幼鱼,长江中四大家鱼的资源趋势都在减少,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最有力的保护方式就是大规模的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方式,国际上与之相关的案例不胜枚举。
比如,日本为了恢复大马哈鱼资源,在1982年共放流了1400吨的鱼苗。经过4年的生长肥育后,这些鱼苗开始繁殖洄游。在1986年,日本沿岸的大马哈鱼渔业重回巅峰,捕捞量达到了15.5万吨,这一产量是4年前放流量的100多倍。
洄游的大马哈鱼
“放流保种”的方法,在长江流域同样适用。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家鱼资源量衰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水利工程的兴建、围湖造田活动、水域污染、酷渔滥捕等等。因此,为保护家鱼资源,也不能仅仅只依赖人工放流,以下两点工作也不容忽视:
- 第一是加强执法力度,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鱼现象。尤其是在长江全流域“十年禁渔”的当下,加强渔政的执法力度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捍卫禁渔的成果。
- 第二是继续退田还湖,加强环境监测与水污染治理,疏通鱼类的繁殖通道,逐渐改善长江生态,提高水环境质量。
对于四大家鱼在国内外的悬殊处境,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