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的爱情:他与妻子相守7年,法庭相见却称不认识,终成永别

1933年9月南京租界的法庭上,一对年轻男女正在接受审判。

审判长反问询问女子,“对面那个男的是你的丈夫吗?”

女子说,“我没见过这个人。”

“你再仔细看看,不能认错了。”

女子把对面的男人看了又看,瞧了又瞧,上下打量了许久后回到“不认识。”她的脸色平淡如常,语气冷静自持,一个毫不相干的男人不值得她流露出过多的情感。

法庭上的男人,手上、脚上都带着重重的镣铐,手腕处的伤处已经结成血痂。看得出来,为了出庭,他已经好好收拾和整理了一番,但是单薄的身躯和裸露在外的血迹都在无声地诉说他在狱中遭受的苦难。他的眼睛始终如潭水一样平静,看不出一丝波澜。的确,一个毫不相干的女人不值得他为之侧目。

法官见状,知道什么也问不出来,便休庭,押解的士兵也出去休息了。走廊上只剩下这对年轻男女,相对而坐。至始至终,两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相互打量着,两个初次相见的人,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看守回来了,他们要率先将男人押解回牢。男子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脊背却挺得笔直,毫无顾念地向走廊的另一头走去。走到转角时,他忽然转过头,使劲儿地往回望了一眼,努力向身后的女子的笑了笑。只短短几秒,他的身影就消失了。留在原地的女子,看到这一幕,泪流满面。

看到这里,你是否真的以为他们是一对陌生人,毕竟他们表现得如此生疏。但事实上,这对年轻男女是一对相守7年,已经半年未见的夫妻。女子叫李夏明,而她反复确认的男人正是他的丈夫邓中夏。

一对恩爱夫妻,为什么相见不相识,相顾不相言呢?

故事要从4个月前开始讲起。1933年5月15日晚上,时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的邓中夏被捕。他化名施义,并请大律师史良为自己辩护。由于身份一直未被暴露,他只被判刑52天。但是就在他离出狱还有19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位名叫林素琴的叛徒出卖了他,不仅供出了他的真实身份,还交代他的妻子李英(后改名李夏明)早前已经被捕入狱,让两人对质即可辨明真实身份。

邓中夏与李夏明结婚7年,感情甚笃,在妻子被捕入狱之后,他几次拜托史良去狱中看望,并带去自己情意绵绵的书信。他亲昵地称妻子为“妹妹”。1933年4月27日他在给狱中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妹妹:

几次托人去看你,见不着,送的东西也送不进,真把我急坏了,托史良律师来看你,关于你和朱姊生活上应该如何得到我们的帮助,请对史律师详细地说,以便我好照办,无论如何,请你写一亲笔信给我,我很好!耳病已医好了。

这封信纸短而情长,可以看出邓中夏对妻子的关心和照顾。而这个“妹妹”也并非一直在站在他的身后,祈求庇护。1931年邓中夏由于受到王明等人的打击,被解除职务回到上海,这期间组织上停发了他的工资,生活费全靠妻子在工厂做工的微薄酬劳维持。李夏明也因工作劳累而流产。二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被捕入狱后的李夏明时刻挂念着自己的丈夫,盼望着可以早日相见。但她没想到夫妻团聚竟是在敌人的法庭上。国民党反动派得知叛徒的消息后,迅速提审二人,由此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得知将要与丈夫相见的李夏明内心激动不已,但是为了保护丈夫,保护党的事业,她只能全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将所以的思念都藏在心里,装作不认识对面的人。建国后她在文章《在敌人的法庭上——回忆邓中夏同志》中写道,她在法庭上她反复打量,想看清楚丈夫到底被敌人摧残得如何了,内心悲痛万分,但是看见丈夫平静的目光,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坐在走廊上时,邓中夏的眼睛就那么望着她,那双眼神里写着:如果能活着出去,要永远忠诚于党的事业,忠于光辉灿烂的人民革命事业。

这次审判后不久,1933年9月21日,黎明。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牺牲时年仅39岁。他在就义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赴死。他的一生正如其在狱中对战友们说的:“我邓中夏烧成灰,都还是个共产党人”。

4年后,李夏明被组织营救出狱,她延续丈夫的遗志,继续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她辗转到达延安后,周恩来将一张全家福照片交给她。这张照片是当年她与邓中夏留影后,送给周恩来做纪念的。多年颠沛,她的那一张早已不在。接到照片的李夏明感动不已,将它好好保存,作为一生中永久的珍藏。

法庭上的相见成为了这对革命夫妻的永别。庭上所有的漠不关心,都是他们对彼此的爱,对事业的忠诚。而邓中夏在转角处的回望,也成为他们今生相望的最后一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