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伤后,可以用艾灸来消肿活血止痛

本文导读

急性扭伤、摔伤、碰伤,以及陈旧性外伤,不出血的前提下,记得可用艾灸。

两种相反的外伤处理法,何去何从?

脚踝、手腕崴了,或是某部位受了撞压等外伤,红肿,胀痛难忍,很多人的常识是:24小时内先冰敷,祛热止血;过了一两天,才考虑用艾灸等方法活血化瘀。
上面的常识是对的吗?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不要着急回答,先来看一段娄绍昆先生在《中医人生》一书中的记述:

娄绍昆《中医人生》节选:

就在新屋落成的早一天,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关键时刻,我的右脚受伤了。那是我在抬一块二百多斤重的花岗岩石条时不小心造成的。

当时石条已经抬到目的地,正在准备下卸时,由于抬石条的绳索不能及时抽走,石条骤然压在了我右脚的脚背上。我怕影响工作的进度,不敢惊动大家,就忍痛离开工地现场,一个人一撇一撇地来到干娘家的二楼。

…………

我看见自己的右脚背又紫又肿,自觉右脚僵冷,胀痛得厉害,踝关节活动受限。根据《农村医师手册》的处理应该用冷水浸泡,防治损伤处组织的毛细血管出血。然而用中医针灸的理论来考虑,主要是气血不畅通,不通则痛。组织的毛细血管出血现象,虽然在病理解剖学上是客观的事实,然而古代医学家是看不到的。

古人认为在损伤处组织气血不畅通的情况下,如果用冷水浸泡的话,反而会造成「寒湿痹痛」, 百害而无一利。其治疗的方法,就是马上用艾条持续熏灸。一种病症,两种完全不同的诊治方法,何去何从?

我想每一个现代中医师一生之中都会遇见同样的场景,都会面临同样的选择与斗争。我这个初学者也不例外。

中西两种医学对这个具体病症的诊治观点都有道理,我这个初学者无法分辨与判断它们的孰是孰非。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不是是非对错的选择,而是由医学观点与医学立场来决定的。

我想,我是学中医针灸的,它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应该坚定地站在中医针灸的立场上,用中医的观点:「不通则痛」 「不通则淤」「不通则胀」「阴盛则寒」来看待自己的伤痛。我要在自己的身上使用艾条熏灸的方法,来试验一下它到底有没有疗效。

想好以后,我就请阿六同时点燃两支艾条,替我在胀痛的部位熏灸。阿六一边熏灸,一边问我感觉如何?我说,还好。干娘给我送来茶水与点心,我吃过喝过以后,疲劳与伤痛引起的极度不安稍稍有所好转,但是胀痛僵冷依旧。就这样,阿六坚持给我熏灸了一个多小时,艾条用了四条,右脚的胀痛才有了一点儿松动。

阿六吃晚餐的时候,换了一个人来熏灸,这个人是谁?当时没有什么印象,那时可能由于疼痛有所缓和,我开始有点儿朦胧的睡意,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我已经沉沉地睡去。后来听阿六说,他与另一个人替我交替熏灸,一直不停地熏灸到晚上九点多钟,看我睡得又沉又香,脸上没有一丝苦痛的表情才停止熏灸。前前后后熏灸了五个来小时,艾条用了二十条,整个房间一片云山雾海。

第二天早晨我在沉睡中醒来时,已经是大天亮了,没有感觉到右脚有什么不舒服。我把右脚前后左右上下转动居然没有什么障碍,真的不可思议。

太离奇了,我跳了起来,右脚一点痛感也没有了。我蹬蹬蹬地跑下楼,大声地呼喊着:「我好了!我好了!」

我真的好了,在这一天的建房劳动中跑来跑去一点障碍也没有。艾条熏灸治疗未开放性外伤的神奇疗效在我自己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我的右脚活动自如,安然无恙。

四十年来,我也用这种方法治愈与减轻了不少类似病人的伤痛,这一疗法为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让我建立了临床的自信。

我想假如有一个有兴趣心的医学家可以设计类似伤痛的实验模型进行专题研究,来解开「长时间艾条熏灸治愈未开放性外伤引起组织胀痛」的机制,那无疑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大量案例证实,外伤可直接艾灸

正如书中所讲,用艾条悬灸治疗急性扭伤,像脚崴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点根艾条在崴脚的地方扫灸。灸的时候,注意灸处是不能烫的,灸处烫是在烤肉,不是艾灸。如果确定没有伤到骨头,最好第一时间马上灸。
手持艾条悬灸治疗急性扭伤等非开放性外伤,效果非常好。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案例,简单看几个例子:

上面最后一张图片的案例,当天灸完就可以自己下楼打饭吃了。

常见的外伤还有腱鞘炎等,我们也分享过成功的案例:

其他类型的伤痛:

再次提醒,受外伤后要先确认有没有伤到骨头。如果有骨折、骨裂、骨头移位等,应该尽快找骨科医生治疗。有骨头问题,即便艾灸也会出现疼痛的反复。

艾灸为什么能起作用?

不会热上加热吗?

扭伤后能不能直接艾灸的问题,涉及到艾灸起效的根本原理。艾灸,不单单是给身体内加热的。

艾这种纯阳之物,性温,艾热是温的,而艾灸的时候又有温热感,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艾灸只是给身体加热的。

如果把艾灸理解为艾灸是给体内加热的,那遇到发热病人,你能不能给他灸呢?出现发烧用艾灸,会不会热上加热、加重症状呢?

很多人有类似这样的担忧。特别是看了网上很多材料说某些情况不要灸,就不敢灸了,大大限制了艾灸的运用范围。为什么会担心?为什么会害怕?原因就在于对艾灸的理解还停留在「艾灸是给体内加热的」,而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我们说它是错误的,是有几个证据的。

第一个证据是艾灸的时候经常出现非热灸感。《家庭实用艾灸指南》的学员练习灸印堂时,好几位同学就说灸的时候出现凉感。如果艾灸只是给身体加热,热在身体里怎么就变成凉的感觉了呢?

再如帮人艾灸内关时,可以出现被灸者手上一会儿热一会儿凉,难道艾热的性质一会儿是温性的,一会儿是凉性的吗?

艾灸时出现的种种感觉,并不是因为艾热在走窜,而是艾热被身体吸收后产生的经气在走窜。经气循行时,可以出现热感,也可以出现凉感、酸感、麻感等非热感。

另外一个证据是,当我们用其他的中医外治法时,也可以出现类似艾灸时的灸感。

比如我给人点中脘穴时,点的时候他可以出现腰部热,手放开的时候,他的两条腿哗的一下一路热下去。他这样描述这个热感:就像他自己做艾灸时那种走窜的热感一样。

也就是说,艾灸时的热感,跟点穴时的热感一样,都是经气走窜产生的,而不是艾灸给体内加了热。

有站桩体验的朋友也经常体会到,站桩的时候可以出现这里热、那里热,或者这里胀、那里胀,这些跟灸感都很像。

所以练内家拳、站桩或者静坐的人,跟艾灸很投缘。人体都有经脉,而经脉所行之气是一样的,当经脉循行之气加强时,感觉自然是一样的。

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热性病可以艾灸,非开放性外伤可以艾灸。

由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出来另一个很常见的艾灸疑问:月经期可以艾灸吗?

有人说月经期不能艾灸,因为经血在下,而艾灸是热的,这时候艾灸就会热迫血妄行——这个理解一样是把艾灸理解成给体内加热的,而不是给身体补充正气的。

月经期可以灸,甚至是艾灸促排邪的好时期。健康的人来月经时都会出点血,人感到有点疲劳,此时艾灸补充正气,不是挺好的吗?

而有妇科病的人,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来月经时有时人很累,甚至很痛,不艾灸可能很难撑过这个时期的。如果痛经,可以选择三阴交或者八髎艾灸。

担心月经期做艾灸会导致血量增大,这是多虑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些血崩、经血量很大的女性朋友,一样可以通过艾灸来解决。

古籍记载,灸隐白治血崩。灸隐白可以补脾,增强脾经之气,脾统血的功能得到加强,就能止住血崩。实践证明,灸脾俞章门,甚至肚脐等穴位,也都可以止住血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