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极简思维

中欧商业评论 | 来源

曾经有一本美国版《管理学》教材开篇就引用史蒂夫 · 乔布斯被董事会放逐,十年后又重掌苹果的例子,用来说明懂管理是如何重要。这种“浪子回头”式的说法只能证明冬烘先生不分中外。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则相对准确地意识到了乔布斯与商业精英们的不同,他在知乎上回答“乔布斯是不是独裁者”这个问题时表示:“乔布斯是绝对的独裁者,但是除非你有他的天才,千万不可向他学习。乔布斯违背了所有管理手册里的教条。这些手册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真诚、体贴、谦虚、放权、在乎员工的感觉和用户的需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直觉式思维是神圣的天赋,理性思维是忠实的仆人。我们在现实中往往本末倒置。”乔布斯能成为乔布斯,远非“青年导师”李开复用“天才”二字可以涵盖的,李开复自己代表了主流思维,而乔布斯一直都和主流保持距离。

乔布斯在1984年接受采访时带着淡淡的鄙视说:“如今,你很难在大学校园找到那些书了。这种改变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环境已经截然不同。《追寻卓越》之类的商业书籍已经取代了《一座小行星的饮食》。”

苦行和极简让人更加敏锐

前女友生的女儿丽萨对其父的看法更接近真相。她的父母都是素食者,有一天她看到父亲乔布斯得知汤里有黄油之后,把一大口汤吐了出来。丽萨就开始意识到乔布斯的饮食癖好属于他的人生哲学:苦行和极简将会让人更加敏锐。他相信匮乏即是富足,自律产生喜悦。她说:“他知道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极必反”。

我们生活在以更好、更多、更强、更多知识、更聪明、更理性为特征的“加法社会”中,反面则是“简单”。“简单”二字是理解乔布斯的一把钥匙,简洁是终极的复杂——这句话来自苹果公司的第一本宣传手册,如米开朗基罗有句名言:“雕像本来就是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乔布斯对简洁的追求也来源于他征服复杂结构的自信,而不仅仅是忽略复杂的功能。无论是重归苹果后将十几个产品线砍为四个,还是只为消费者提供友好、素净的产品,以及苹果公司的直接负责人制度,都体现了这一点。

苹果产品呈现的美感表象打动了消费者,乔布斯常常被媒体誉为艺术家。实际上,绝大多数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简单和复杂的关系。体味到返璞归真的味道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往往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因为找到那扇简洁之门时,他们已经经历了各种复杂问题的挑战并超越了它们,模仿简洁永远不可能真的简洁。

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在24年前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他说:“我认为Mac的销量能够无限大,但我们并没有为任何其他人来开发Mac,我们就是为自己开发的。它的优劣正是由我们这支团队来判断的。我们不会出去作市场调研。我们只是希望尽我们所能开发最优秀的东西。”

为自己开发产品,这是艺术家的口吻,乔布斯也曾拿艺术家们激励自己,他说:“伟大的艺术家,像迪伦、毕加索、牛顿,他们都喜欢冒险,不怕失败。要想做大事,我们也必须冒险。”不过,他们也会局限在艺术家的这个层面上,离“彼岸”既近且远。艺术家的“简单”仍离不开某种无法消除的刻意。

真正的艺术家对人才的态度也不会像启蒙老师那么和蔼。众所周知,乔布斯对待员工时常态度粗暴,而乔布斯说,A级人才不需要呵护自尊。这倒与禅宗的棒喝有几分相似。在禅宗的传统中,师父对待根器高的弟子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有些手段甚至让旁人觉得残忍;而对待愚笨的弟子,师父的态度往往和蔼。

“神秘主义”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西方几百年来的科学理性

被乔布斯视为伟大艺术家的歌手鲍勃·迪伦,在1996年、2006年获得提名后,于201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既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也让很多人雀跃。他是乔布斯这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们同属于西方一场轰轰烈烈的嬉皮运动。

在1960年代的西方,不少年轻人蔑视传统,废弃所谓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这些人被称为“嬉皮”。这场运动中也实现了某种“东学西渐”,即东方“神秘主义”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西方几百年来的科学理性。苹果公司本身就得名于乔布斯参加的一个“新时代”社区。

青年乔布斯曾在打工期间,短暂地去印度“流浪”,在喜马拉雅山下围观一场宗教仪式时,被印度教苦行者从人群中拉出,将他的头浸入水中,并给他剃除了头发,乔布斯一生都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这成了一个哑谜。而在印度遍地贫穷的现实,让乔布斯意识到在西方,“衣衫褴褛只是一种选择,我们也可以不那么做”。

乔布斯意识到的问题指向了“简单”这个问题的本质,大多数嬉皮士衣衫褴褛、拥有极少是外在的简单,是一种“装”。人们常下意识地认为简单是一种退隐、拥有很少的财产、只裹着一条腰布、没有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无疑那不是简单,那只是一种外在表现。简单是至关重要的,简单不只是调整为一种模式……”

从印度回国后,乔布斯再遇少年时的玩伴,一个被他称为“一个人抵50个工程师”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的故事在车库中拉开了序幕。乔布斯曾说:“苹果是埃利斯岛(1892年至1943年间,美国的主要移民检查站)式的公司,是依靠来自其他公司的'难民’发展起来的。这都是些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其他公司,他们却会成为麻烦制造者。”

简单、真实的人往往被视为麻烦制造者。同时,乔布斯开始强调“商业”二字的重要,在与主流的IBM竞争时,他同样需要资本支持产品落地,这也是他的野心。他那时说:“我们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将苹果打造成为一家上百亿甚至二百亿美元的伟大公司。”然而,他与沃兹尼亚克的缘分也走到尽头,尽管后者几十年一直被保留在员工名录上,并象征性支付最低薪水。

沃兹曾说过:“苹果是个大公司,它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我一生中的最爱。我一生最喜欢的是与朋友们开一家小公司,设想一些新主意并努力付诸实践。但那时苹果已经不是这样的公司了。”以能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为目标的沃兹说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和乔布斯是完全不同的人,只是有过相同的理想。

与好人沃兹的另一个分歧在于,乔布斯对产品主张封闭,不能忍受自己的软件在他不喜欢的硬件上运行,也不希望他不喜欢的软件在苹果的硬件上运行。而沃兹主张开放,并在Apple Ⅱ上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也带来了大卖,它是一款让苹果从0 到1 的产品。

当苹果公司上市后,沃兹主动拿出属于自己的部分股权与没有股权的老员工们分享,这也让乔布斯十分不满,认为沃兹软弱。与沃兹不同,乔布斯将苹果公司视为自己的作品。当然,在一家CEO常常发飙的公司里,曾经的COO 蒂姆 · 库克会用冷静的头脑、舒缓的口音、安静的凝视掌控着局面。

在乔布斯逝去后,苹果终于成了一家主流公司。

以扭曲现实力场而著称的乔布斯,同样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在回忆抛弃长女那件事时,有点懊悔地解释说:“我不想当父亲,所以我就不是。”尽管无限眷恋人间,他仍然不得不面对死亡。而死亡也给了他力量。在他健康的时候,他曾说过:“'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办法,能帮你躲开'认为自己有什么可失去’这个陷阱。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他感觉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后的花园里,思考死亡。”他对他授权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说:“人生也许就像有个开关一样,啪,然后你就没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喜欢给苹果产品加上开关吧。”这也是《乔布斯传》的结尾。

【关于车库咖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