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自闭症乘车被拒,爸爸怒斥:不如把我儿子绑起来!背后原因让人心酸……
早前,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自闭症男孩乘公交,大爷嫌他碍事并大吼大骂》在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因一名自闭症小男孩耽误了开车时间。车上一位大爷对小男孩大吼大骂,小男孩最终下车离去,但大爷还是不解气,在车上与乘客大吵。
当时小编看后非常气愤,也希望借此文章呼吁大家对特殊儿童请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嗨脑仁
「这几天,我家小咪坐着玩。本来好好的,她突然站起不愿意坐着了,指着垫子对说,妈妈上面有东西,扎屁屁。我赶忙上前摸了摸,来来回回摸索了半天,哪有什么东西啊?
我以为是孩子故意捣蛋,便抱起她让她乖乖坐好。但一放上去,她就会挣扎哭闹,后来才发现竟是因为垫子起球,刺激了孩子嫩滑的小肌肤。」
孩子为什么这么敏感呢?
其实0~5岁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孩子通过耳、眼、舌、鼻、身等,即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所以这段时期的孩子,对外界非常的敏感。
正常孩子如此,那自闭症孩子呢?他们的感官又如何?
No.1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安静乘车
2017年美国一份调查研究表明,5%-16%的正常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障碍。患有神经发展障碍的儿童和成人分别有30%-80%和3%-11%的个体在感觉处理方面存在困难。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超过80%存在感觉处理问题。
对感觉输入的高反应性或对环境的感觉方面的异常兴趣包括在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
最常见的例子是听觉和触觉比一般人敏感,他们会捂住耳朵避免吵闹,不喜欢被触碰。所以,很多自闭症孩子乘坐公交车或飞机时,很容易出现抗拒行为。
不过因为大众对自闭症感统失调的认识不深,所以当自闭症孩子乘坐交通工具时,可能会被其他人责骂「没有家教」,被当作「怪物」般看待。
如14岁自闭症孩子小锐(化名)在回泉州的动车上被拦了下来,他被拒绝进站登车。
因为当天过安检时,车站人多嘈杂,小锐有点不安,过安检时用手敲了几下自己的脑袋,并掐了掐自己的脖子。
车站的领导不友善地说:”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是你们俩有问题了。“
小锐爸爸不能理解,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坐动车,为什么偏偏这次不可以。而且,小锐只是有一些怪异行为,但是他并不会主动去伤害别人。
最后他只能无奈而愤怒地说:“是不是把我儿子绑起来就能上动车了?那你们有绳子吗?我把我儿子绑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锐碰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海洋天堂》的原型母亲也曾讲过这样一段让人心酸的经历:
有一次儿子在公交车上突然紧张了起来,无意拍打到了前排的一个孩子,无论她怎么向对方解释儿子的病情,对方孩子的家长都不肯罢休,她下车的时候甚至遭到了殴打,直到报了警才最终平息。
以至于后来她有些无奈地说:
希望大家理解,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安静坐车、都能喊叫有回应….
No.2
公众的不排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友善
那为什么这些感统失调的孩子会不同于常人呢,他们眼里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下面这个视频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视频来源于网络」
这个视频是由英国慈善机构,国家自闭症协会拍摄的影片。这个片段叙述了阿斯伯格者,搭公车时的感受。
这段一分钟的影片,让我们快速感受到,即使简单的日常,声音、光线、难以掌控时间,都可能引起自闭症者的恐慌不适,仅仅一分钟就可以让感官敏感者产生坐如针毡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TA们的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迟钝(防御过弱)。
那难道孩子感知系统有障碍,就一辈子不能出门了吗?这对他们也太遗憾和不公平了。
而且我们常常说要让自闭症孩子社会融合,出行问题可是孩子及其家庭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连迈出家门的交通工具都无法乘坐,自闭症孩子融入社会更无从谈起。
所以这时候公众的包容与理解就显得弥足珍贵,这种包容与理解并不需要多大的牺牲,有时候只需要一种友善的态度。
就像这一位自闭症母亲所期待的:
「在公共交通环境中,我们其实对公众没有什么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公众怎么样。我们只是期待公众能抱着不拒绝、不排斥的态度——如果你的身边出现自闭症人士跟你乘坐一辆车,不要把他赶走,仅此而已。」
所以下次如果您在公共场所遇到感统失调的孩子,请不要盯着他们看,也不要排斥拒绝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鼓励与微笑吧,这很重要!
No.3
家长帮助孩子学习乘车的社会规范
不过归根到底,来自别人的友善只能是锦上添花,真正能根治自闭症孩子出行问题的方法是,「 要让孩子学习各种乘车的社会规范,从而减少矛盾的发生,以及尽己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融合的、包容的环境。」
这并不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是非常有可能做到的。
在这方面家长戴榕的方法就很值得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戴榕的儿子20岁左右,患有自闭症。她意识到交通能力是未来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锻炼儿子出行能力。
虽然儿子现在乘坐公交时还会不时出现各种小问题,但基本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但一开始可不是这么顺利的:上车不排队、上车之后跟别人抢座位、自己的东西乱放、趴着睡觉的时候撞到前面的人、找不到公交卡堵在门口……这些“怪异”的行为统统发生在戴榕孩子身上。
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这背后和家长的努力分不开。
在孩子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戴榕会在早上开车送孩子去学校,下午让孩子跟老师回来。
之后,戴榕早上也会送孩子上学,但下午开始训练他自己坐公交回家。最初,戴榕会陪他一起坐公交,等孩子熟悉了坐车线路后逐渐让孩子自己坐车回来。
并且根据出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状况,戴榕还自己制作了“文明乘车”的教材,教孩子坐公交的各种注意事项。
儿行千里母担忧,戴榕还给公交司机写了一封信:
「请给予孩子一些帮助,正确引导他。当他出现不恰当的社会行为时,请告诉孩子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表现。请不要惊慌害怕,您还可以寻求家长或者孩子所在机构的帮助。」
闭娃的行为本身无法靠自己控制,他们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拥有成熟的思想,健全的能力。所以在家长尽力干预的情况下,也希望大家给予多一些理解接纳,少一些躲避与排斥。
请点赞转发,为特殊儿加油~
希望更多人给予理解,
让我们共同打造一个友善的环境!
▼关注公众号,与上万家庭一起关注特殊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