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代”年味
说明
原定在《老记说事》公众号上刊登的《记忆中的春节》专栏稿件,因时间有限,部分作品现转至本公号刊登,敬请大家垂注!
专题链接:
“那时代”年味
文/王芳焯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首童谣撩起了年的味道和记忆。
小时候,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情是过年,一年中最难熬的等待是盼年。“还有几天过年?”腊八过后小孩们就隔三差五地催问大人,然后扳着手指在细数着年的到来。
印象中,拜年是过年的“重头戏”之一。大年初一大早,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穿着新衣裳,高高兴兴地去寨上拜年,边上楼梯边齐声念道:“上新年,多发财;年幼快长大,年老活长久;送个糖,送个粑……”。主人一听到贺词,便知道是有人上门拜早年了,心头大喜,笑脸相迎,并把家里备好的“年货”端出来慰劳拜年的人。因为拜新年“打发”给孩子们的糖果寓意“多发(发放)多发(发财)”,主人家自然也希望孩子们多拿多发,哪怕是家境寒酸的人家,也会翻出“压箱底”的糖果劳犒孩子们。
大家嘴里嚼着,手里攥着,上下衣、裤兜都塞得鼓鼓的,心里乐开了花,又集体前往下一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打炮仗、堆雪人、滑斑马(用木头做成板凳状,人坐在上面沿路滑雪)……年的喜悦氛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渐渐散去。
意象中的年,已经变成了“那时代”。现在的年也是年,年俗删繁就简,活动花样迭出,却永远没有了儿时的那个味儿。
那时,虽然没有烟花、棋牌、春晚、联欢、手机,也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却充盈着贴年画、讲故事、拜新年等原始的俗礼,这样的年过得更有温度、满乡愁、接地气,令人回味无穷。
旧年时光渐行渐远,新年光景指日开来。随着事物变换的规律,年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在岁月的替变和赓续中不断演进,旧时年味只能存留在记忆深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芳焯,男,侗族,贵州锦屏人,锦屏县作协会员,业余新闻、写作和摄影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