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包拯还出色的贤相,后世却称他“大奸臣”1

比包拯还出色的贤相,后世却称他“大奸臣”1

宋朝文明延续全靠他

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到宋朝,贴上的标签大多都是“脏唐乱宋”,因为他一诞生就处于“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状态”,可也是这个中国历朝历代面积最小的朝代,有着跟盛唐相差无几的繁华与富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鼎盛时期的生动写照。

而与宋朝挂在一起的形象代言人,是我们耳熟能详名臣的包拯。他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美德被人人称颂,鲜为人知的是,影视戏剧里和包拯唱对台戏的“大奸臣”庞太师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宋朝名臣。

就像被影视文学丑化了的苏定方一样,执法如山,清正廉明的庞太师也是一位“沉冤”千年的人物。

庞籍

力保宋仁宗亲政,统一朝堂意见

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真宗皇后)垂帘听政,章献太后逝世时又留下遗诣,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二十三岁的仁宗十分不甘心一直受制于人,便在朝堂引发了是否亲政的争辩,庞籍当时就站出来,力主仁宗亲自执政,还当众烧掉了支持垂帘准则的《内东门议制》。

这个举动直接给了仁宗夺回政权的底气,很多摇摆不定的大臣决定支持他,仁宗彻底从傀儡皇帝的身份摆脱出来。因此,仁宗对庞籍非常信赖。

宋仁宗

仁宗亲政时,当时的国情形势不太乐观,当时的庞籍只是一个言事官,不畏强权的他上奏,主张皇帝用人应该要有判断,避免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升官要按照各自的政绩和风评来,公平的晋升制度有利于打破,官官相护的局面。并且,国家事务不能只听取宰相一个人的意见,要听取所有人的意见。

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此话一出,马上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肯定,因为庞籍通宵达旦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国家的经济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被大臣誉为“天子御史”(皇帝的监督人),也是这个举措让朝堂风气逐渐清明起来。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0)

相关推荐